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论文(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中化学教学实例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形成于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理论核心是结构(也称“图式”),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主体要重视整体性自我调节之间的转换,使客体不断适应外界需求,主体只有明确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在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掌握客体存在的形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之间的配合,使他们在学习中全面地认识周围环境,能够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来丰富理论体系,进而接受新现象。学生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导下不断适应新环境,通过同化反应和顺应结构达到知识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如果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环境中间产生矛盾,就会出现协调失衡的情况。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应当在制定好的体系内运行,教师采取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一)忽视教学课件设计的有效性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当以情境教学为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情境化严重、教师忽视教学课件设计有效性等问题。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强调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缺少抽象内容的教学。化学教师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并且通过自主分析问题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由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没能把握好教学内容,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忽视了教学程序的设计,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强

受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辅导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强,导致教师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学习好的学生能够自主提出疑问,并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没有全面认识自身的学习水平,影响了主体性的发挥。为了避免此类问题,教师应当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化学学习,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

(三)盲目追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构建学习理论的现象。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改变了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由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不牢靠,导致创新思维得不到发挥。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忽视了知识教育,学生很难全无遗漏地接受知识。虽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但是教学模式与实际教学内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案例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观、知识观,为了真正落实到高中化学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及实验类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支架式教学案例分析

在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提前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那么学生既不理解知识内容,也无法着手分析具体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通过搭建有效的支架让学生参与学习,进而深入了解相关内容。在支架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支架作为一个辅助物,引导学生逐步开展学习活动,并在学生即将完成教学内容时及时更换支架,最终由学生独立完成规定的任务。以《高中化学》(必修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本节内容的核心是“氯”的知识。氯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本单元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如,生活中常见含有氯元素的物质有哪些?氯气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制作出氯气?通过简单易懂的问题,学生可以先自主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再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架结构和问题形式开展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氯气实验、讨论氯气形成的条件来提升观察能力和自主分析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激起个体的反省与思考。以《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形成条件和形成原理”。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要在试管中滴入5滴0.1molL-1KI溶液和2滴0.1molL-1FeCL3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是否出现变化。再滴入3滴CCL4溶液,经充分震荡后,观察CCL4层是否出现紫红色。如果颜色不明显,可继续往试管中加入1-2ml的蒸馏水,最终观察实验效果并总结实验结论。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需要分析不同溶液的氧化还原反应、探究溶液在融合与出现不同反应时的生成条件和影响因素,最终总结出正确的结论。互动式教学便于同龄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在提升学习效果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案例分析

以《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将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展示在学生面前,然后组织学生思考和展开交流;其次进行案例展示,以甲烷为研究对象,甲烷能和某些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安静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为浑浊的气体,进而发出热量。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需要详细介绍实验过程和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甲烷的结构和性质。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发挥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理念,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常见的有机化合物。鉴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化学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当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落实到教学中,在实践中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并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

作者:李雪琴 单位: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

第二篇:翻转课堂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

1基于翻转理念,鼓励学生自主预习

在信息化时代中,任何信息都可通过网络来获取,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展开,也是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展开的.如针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这一内容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将“翻转课堂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

2根据教学内容,积极落实翻转课堂理念

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具体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模式,以此来获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如对于绪言课,多是为课程开始或是某一专题开始设置的,内容多是关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等的介绍,故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来展开,即教师通过典型事例、创设奠定教学情境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后期的学习做好铺垫.而对于一些理论性的课程,如化学平衡、盐类水解等,需要教师论证,学生独立思考的,就可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又如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习时,首先,教师可在课前结合内容制作微视频,向学生展示“锌-铜-硫酸”原电池实验视频与其具体工作原理的微观模型,让学生学习关于电极反应式的正确书写格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通过反复观看视频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了解其中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自主实验,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原电池电子流动情况”,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自主设计简易原电池,师生间就问题展开共同探讨,解答疑问.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听懂了,而有的学生一知半解,教师也该“翻转”传统班级统一教学模式,对个别学生展开个别辅导教学,以此实现“翻转课堂理念”在教学中的真正落实.

3结语

总之,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全面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整体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殷冬伟 单位: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分类观构建

1引导学生从化学元素中建立分类观

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时,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建立分类观,这使学生在应用时不知从何着手.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元素时,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建立分类观,学生才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应当如何应用化学知识.以引导学生学习“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例,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引导学生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分类观,将不能理解这套化学元素周期表有何意义,以分析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来说,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分类,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

2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中建立分类观

如果单从元素周期表这种宏观理论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分类观,学生可能还是不能理解元素分类观.比如曾有学生质疑:这个元素周期表真的科学吗?这张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有没有特例呢?学生会提出这种质疑是由于还不够理解化学分类的意义所致,因此要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思考化学分类观。

3引导学生从化学习题中建立分类观

学生从宏观与微观2个角度建立了分类观以后,教师可用习题帮助学生验证分类观,如果学生发现自己不能灵活的应用分类观的知识解决与之相关的习题,则说明还需要自主地弥补知识结构的缺陷.以学习“从微观结构看物质多样性”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氯化钠与蔗糖都能溶于水,然而氯化钠能导电,蔗糖不能导电?一名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到答案如下:氯化钠的化学微粒为Na+、Cl-,溶于水则产生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溶于水以后,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而分子不能自由移动导电,所以氯化钠可以导电,蔗糖水却不能导电.教师要在教学的时候用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验证化学分类观的知识结构,使学生逐步树立一套完整、明晰的化学分类观.

作者:周金金 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