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准。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本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各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仍不能准确定位,很多高校仍以传统的专业知识为主,没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也没能和市场就业需要相联系,导致毕业生和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将重点放在专业课程上,如中外文学、古代汉语等,而对符合时下潮流并且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如公关礼仪、现代办公技术、网络编辑学等则没有开设,这种课程设置虽然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好处,但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方向的选择则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三)教学方式滞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学科建设当中,但是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由于学科内容的原因,课堂上很难形成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味的理论灌输使课堂变得沉闷乏味,造成教师积极授课,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了很大的约束。
(四)评价标准单一。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汉语言文学专业也不例外,党员录取、优秀学生评选以及奖学金的评定等都是依据学习成绩,而对于交际能力、职业规划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则没有相应的评价标准。
二、就业导向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教学方法的措施
学生就业能力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明确的就业方向,为学生就业指明方向,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力争使汉语言文学这一传统专业在新形势下发挥新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焕发新的活力,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实行。
(一)鼓励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让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对就业有导向作用,可贯穿于整个大学过程中,以讲座、宣讲等形式丰富学生对就业的认识,使他们的就业能力更专业化、系统化,教师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指正,帮助学生把自身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态和误区,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就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范畴,从就业和创业两方面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在丰富理论内容的前提下扩展学生的就业渠道。课堂是就业能力培养的主渠道,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辩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做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使他们的个性和潜质都能得到挖掘和展现。
(三)营造校园文化就业氛围。校园就业文化的构建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将就业内容融入到活动当中,如开展就业宣讲、职业规划畅想、模拟职场环境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言专业素质,还可以通过成立学习小组,如写作小组、采编小组、讨论小组等,既活跃了学习氛围,又提高了专业能力。还可以充分动员社团的力量,提高对未来职场的适应能力。
(四)发挥社会实践的导向作用。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最直接途径,为此,高校要加强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首先,学校可以建立稳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基地,和与该专业对接的文化传播机构和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景。其次,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既让学生提前预知就业的环境,又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最后,要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到新闻媒体等企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不仅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单位的认识,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