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考古发掘单位库藏文物规范化管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目前国有文物保管单位收藏文物数量庞大,国有文物保管单位分为国有博物馆、考古发掘单位和基层文物管理所。不同机构文物保存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考古发掘单位文物库房保管有自己的特殊性。为强化文物保管的安全性能,文章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置入到文物库房管理工作中,切实提升考古发掘单位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水平,保证文物的安全性。
关键词:考古发掘单位;藏品;规范化管理;虚拟化;库房
1问题的提出
从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摸排了102万个国有收藏单位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全国可移动文物数量达108154907件(套),这仅仅是国有文物保管单位的一部分数据,数量如此庞大,不禁就引出了大家的疑问,这些文物都是如何保管的?如何能够保证它们的安全性?国有文物保管单位一般分为国有博物馆、考古发掘单位和基层文物管理所,还有少量具备考古发掘资质的高校等。因工作性质与服务对象的不同,不同机构文物保存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博物馆与田野考古发掘单位。博物馆主要服务于公众展示,库房存放文物方式是按照文物质地进行分库房保存,不同质地的文物保存的环境也不同。考古发掘单位主要服务于行业内的业务人员进行专业研究,出土文物存放于库房后进行学术整理,具有临时库房的性质,在整理研究后,部分文物会移交博物馆。所以,考古发掘单位便按照文物的出土地点与出土单位来进行存放,从而造成不同质地的文物同时存放在相同的保存环境中。业务人员在进行专业性研究时,需要不断查看器物,这样可能会给部分易损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尽量避免上述情况,并减少与实物的多次接触,强化文物保管的安全性能,切实提升库藏文物保护管理能力,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置入到库藏文物规范化管理中,就成为田野考古发掘单位的文物库房管理者的新课题。
2当前我国考古发掘单位库藏文物管理现状
田野考古发掘单位的文物发掘品从被发掘出土到移交给文物管理部门,除去少数的极具历史代表性意义和级别相对较高的文物会在博物馆被展览外,大多数都在文物库房中无人问津,处于一种静止保管的状态。特别是由于发掘资料要进行及时上交存档、专业发掘研究人员整理条件或时间不足等问题,很多出土文物深藏闺阁不被世人所知,不但成果转化较慢,也无法从相关科研材料中了解文物信息,这样就给相关领域研究人员进行进一步研究造成了困难。而对于一些发掘单位来说,由于文物库房规模、专业管理人员、管理手段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田野考古发掘单位的文物库房管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与新时代、新要求不匹配的状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文物库房设备普遍落后
我国大部分田野考古发掘单位用于保存库藏文物的设备主要是开放式的货物架、文件柜、储物柜、箱子等,不同的单位使用的材料也不同,保存设备种类繁多,甚至有很多是由不同的破旧柜子拼凑成的。这样就给统一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此外,就常用的金属、木质这两种材料来说,金属材质的保存设备由于厚度、制作工艺等不同情况,常常发生生锈、变形的问题;而木质保存设备常常会释放出一种气体,这种气体会氧化库藏文物,并滋生有害病菌使其损坏,增加了库藏文物所受风险的概率。甚至有些田野考古发掘单位还不具备保存设备,把文物直接放置在仓库地面上,库藏文物受到损坏的程度可想而知[1]。
2.2库房管理制度不完善
库藏文物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又细致的工作,目前国内文物库房管理方式均按照《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实施,博物馆因其工作内容与条件一般能够参照执行。考古发掘单位的库房文物管理分为野外临时管理与单位内的库房文物管理两个方面。从当前情况看,大部分田野考古发掘单位在出土文物的管理制度方面尚存在着很多缺陷。例如,因为诸多条件的限制,部分考古发掘工地没有设置专门的文物临时库房,缺乏明确的出土文物临时管理制度,也没有安排专职管理人员,导致文物保存较为混乱,安全风险较高。或者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一定的有关出土文物库藏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诸多原因并不能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从而造成在出土文物后期移交过程中责任不清晰,导致不必要的人为损坏甚至丢失。
3考古发掘单位库藏文物规范化管理之建议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考古发掘单位要做好库房文物管理,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范化管理。
3.1健全库藏文物管理制度
健全的库藏文物管理制度能最大程度保证文物的安全性,所以库房文物管理必须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库藏文物管理的工作流程,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具体制度的制订过程中,要根据田野考古工作的实际,制定适合考古发掘单位保管文物的相关明确制度,比如考古发掘单位的库藏文物排架是按照出土单位进行排列,就需要以田野发掘第一线的出土信息作为依据,入库上架时需核对田野发掘第一线的出土日记和清单,逐件对照,缺一不可。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要求很难做到,往往会出现考古发掘第一线因为工地领队的习惯不同,每个工地的顺序排号不统一,有陶片与完整器混合排号的,有完整器中再进行器型分类排号的,有在进行资料整理时再一次进行重新排号的。当考古工地的出土文物入库时,就会出现器物号重复,器型与原始记录不符等问题,库藏管理人员不能够按照第一线的出土信息进行入库,只能是看到交回来什么文物就入库什么文物。这样往往会导致出土器物从出土到整理过程中造成了丢失而不知道,无法真正保证文物安全。所以对田野考古发掘单位的库房进行规范化管理时,不仅要从库房管理入手,更要将库房管理延伸到田野发掘第一线,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从而保证文物从出土开始不管经历如何的过程,都能保证文物完整性和信息的不丢失。
3.2统一模式下的分库房管理
长期以来,考古发掘单位的文物存放约定俗成是按照文物入库日期、出土地点、发掘出土单位等方式分类集中放置的,没有按器物类别分类。同时,由于条件所限,库房条件比较简陋——多是办公室或展室改为文物库房,故文物不能够统一存放,造成查找上的难度,往往查找一种发掘器物,因其不是同年度所发掘,要进入多个库房找寻。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对文物工作的重视,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加大。作为文物出土的一线单位,考古发掘单位更应当实行统一模式分库房管理:文物发掘品号统一分配,按顺序排列,另外每一个文物库房再按单独账号来设立,一库一号,每一账号中有该文物库房所有文物的基本信息,包括文字资料、存放位置、发掘日期、入藏日期、发掘人员、保管人员等。实现一库一管理,库房有物,物物有图,库房有账,账账有索引,条例分明,按索检物,管理系统化、简明化、方便化、快捷化,以此创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文物库房网格化管理统一模式。这样不但有利于文物出入库的管理,也有利于考古研究的使用。此外,考古发掘单位为达到统一模式分库房管理的最佳效果,可以在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采集的文物基本信息中补充工地领队、入库人、文物存放位置等信息,使文物存放位置同文物基本信息统一起来。从数据库中分账号、分库房确定文物存放位置,直接找寻,最大限度地缩短寻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
3.3专业保管与研究结合的复合型库房管理人员
库房管理不是文物的简单保存工作,对库藏文物的科学化管理,首先要加强藏品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保管员要明确自己的管理任务,熟悉藏品管理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随着田野考古工作新资料的不断出土和考古研究的深入,对库藏文物的认识一直会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这就要求文物管理者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和高水平的知识,同时也应具备较扎实的文献、历史知识,对各种文物的价值有正确、全面的了解,还应当能够科学鉴定、分类各种文物[3]。同时,库房管理人员还要做到能利用分析仪器对文物进行科学的测试分析,便于分类工作的开展。只有经过对藏品的科学研究才能辨其真伪、断其价值,使之名副其实,各得其所,进而提高利用率。所以,库房保管人员从简单的保管型向复合的研究型人才培养就成为了库房管理发展的必要,不仅要在高校设立相应的培养人才学习体系,更要对已经从事多年库房保管的人员加大相关文物研究知识的培训,促进库房保管人员从简单的文物管理员加快向文物研究专家发展,这样才能提升库房管理与研究水平。
4尝试用建设虚拟库房的方式开辟库藏文物数字化管理的新模式
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全国文物库房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盘查,摸清了已有文物的基本情况,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文物信息资源库。但因博物馆、考古发掘单位工作不同,所以在具体工作操作中出现了不能完全适用的情况,这就给考古发掘单位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将文物出土信息和文物入库前修复、绘图、照相等一系列工作的流程进度进行监督;如何对文物入库后的存储信息、文物建档、发掘资料上交保存、业务人员整理发表等动态信息记录建档等。在新媒体时代下考古发掘单位库藏文物管理的数字化快速发展趋势下,怎样建立一套适合田野考古发掘单位的管理系统,将田野发掘第一线的完整出土状态与后期入库工作相结合,成为库藏文物管理者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藏品管理系统之上,建设适合田野考古发掘单位数字化藏品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对于考古发掘单位的库藏文物管理有着重大意义。数字化藏品管理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依赖于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用数字新技术可以非常有效地完成一系列工作,并找到更有价值和有用的信息来促进田野考古发掘单位库藏文物管理系统的自我完善,提高野外考古发掘单位库藏文物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尝试用新的技术进行科学化管理,比如三维影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交互技术等新媒体技术。这些技术是通过对文物多方位拍摄和三维扫描,获取文物的三维几何数据和表面纹理数据,然后将数据全方位映射到三维模型上,精确再现文物的每个细节[4],在互动平台上以虚拟形式呈现传统的物理存储,然后实际再现。但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目前更多的是运用到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工艺设计、陈列展览等方面,对于沉寂在库房内的文物还没有被涉及。针对库藏文物的特殊性与现在的管理现状,在数字化藏品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化库房的建设,这样才真正能够成为库藏文物数字化管理的新模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建设数字化文物库房不仅能促进正确处理库藏文物的保管、利用和研究之间的关系,使库藏文物可以更好地为不同领域和部门服务,更能在对库藏文物研究使用时保障文物的安全,科学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促使文物库藏管理工作进入虚拟交互式新时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虚拟化文物库房将成为库藏文物的数字化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必然方式。
参考文献
[1]冯有真.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16(12).
[2]张倩,宋歌.浅议文物库房数字化管理工作——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库房数字化建设说起[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10)
[3]胡金华.考古发掘单位库藏文物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3)
[4]倪聪奇.数字化博物馆交互技术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
作者:宋歌 单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