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考古学专业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浅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考古学成为一级学科后,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已形成由以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为核心的专业必修课及以特色优势与知识拓展为补充的专业选修课所组成的本科生通识课程体系,可以为其他高校提供必要的借鉴。在田野考古实践教学环节,文章认为可以适当增加灵活性,不仅要突出本科生田野考古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增加其对不同类型遗址的认识。
关键词:考古学专业;本科生;通识课程;实践教学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高速发展期。2020年12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51.6%[1]。高等教育如何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既合格,又能用的人才,成为了社会各界所热议的话题。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于1921年,至今已走过了整整100年的发展历程。据不完全统计,从1952年北京大学创办考古专业迄今,已有至少30所高校招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2]。2011年,考古学成为历史学门类下独立的一级学科,这为考古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3]。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的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考古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是整个考古学本科教育必须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而课程设置则是其中的核心环节。近年来,随着通识教育理念的兴起、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职业工作技能的需要,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认识考古学科的通识课程,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考古学既有百年发展的通识积淀,又需要从业人员掌握科学的田野考古发掘技能。在考古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通识教育需要更好地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
一、通识课程的针对性分析———以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为例
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有着悠久的本科教育传统。1972年,吉林大学创建考古学专业。1995年,考古学入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历史学基地。1998年,考古学入选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特殊学科点。2007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被增补为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考古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9年,考古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考古学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18年6月,吉林大学成立独立建制的考古学院,标志着吉林大学考古学进入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时代。同年9月,2018级本科生实行大类招生,开始使用新版教学大纲。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在考古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更符合考古学特色的通识教育改革尝试。第一,以学科理论和实践操作为核心的专业必修课体系。当考古学成为一级学科后,拥有自身的发展诉求和教学特色便成为了可能。经过多年探索,吉林大学2018版本科培养方案中,考古学专业的必修课基本以学科理论和实践操作为主。例如,“考古学导论”课程主要是针对考古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的阐释;中国考古传统的“六大段”课程,即“旧石器考古”“新石器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魏晋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侧重对中国考古学发展至今各个时期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的介绍;“田野考古学”“考古技术”“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则是对田野考古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的讲解和学习。此外,还有“中国古代史”“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学概论”“古文字学”等课程,也是考古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吉林大学建设了多个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田野考古人才。2020年10月,吉林大学山西夏县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正式揭牌,这是目前国内硬件设施一流和管理理念最为先进的同类基地,被国家文物局高度认可[4],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中国考古学的田野考古教学。总的来说,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体系,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对中国考古学基本脉络、中国历史基本常识、田野考古基本技能以及与考古学密切相关的文物与博物馆领域基本知识有初步了解,为下一阶段的拓展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以特色优势和知识拓展为补充的专业选修课体系。拥有考古学专业的高校分布于全国多个省份,每个高校都会基于传统或立足本地,形成一定的特色或优势方向,即所谓的“人无我有是特色、人有我优是水平”[5],这些课程构成了各高校考古学专业的选修课体系。在考古学基础理论学习和田野考古实习结束后,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本科教学在第三、四学年开设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汉以前东北考古”“高句丽渤海考古”“北方青铜时代”“日本考古学”“西伯利亚考古”等,以及传统优势课程———“骨化学考古”“分子考古”“中国古代人种研究”等。除此之外,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地对考古遗存的提取和研究,对考古遗存的保护和利用也是近年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本科生还可以在考古学主流课程以外,选修“文物政策法规”“文物保护概论”“文化遗产概论”“博物馆展陈与教育”等课程,旨在拓展考古学科延伸领域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考古学虽然属于人文科学,但它与理、工、医、农等学科联系紧密。考古学需要在本专业通识教育之外,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能够与本学科交叉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吉林大学考古学科也正在逐渐探索引入其他学科的交叉课程,而不是让本专业的教师去跨学科学习和讲授非专业知识,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跨学科的交叉思维。
二、实践教学的灵活性探讨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通过田野考古获得,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田野考古技能。开设考古学本科专业的传统高校都会在第三学年安排田野考古实践教学课程,一般会占据一个学期,连同假期在内可能会历时更长。但是,这种实践教学安排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比如,为了要求学生掌握多样化的科技手段,牺牲了田野考古基本操作的学习环节,容易诱发学生后期的疲惫状态和厌倦情绪。再比如,占据一整个学期的野外实习使实习之后的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更加密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疲于奔命”,学习效果欠佳。能否有一种更合适的田野考古实习模式呢,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回归田野考古实践教学的本义。田野考古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考古发掘和整理的基本流程,而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技术手段不断运用于田野考古中,要在一次实习中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技术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有限的田野考古实践教学时间中,应以基本的地层学、类型学为核心内容,科学技术的应用应当更多地以理念学习为主,让学生了解科技手段引入田野考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从不同角度服务考古学研究。第二,接触更多类型的考古遗址。例如,当下方兴未艾的虚拟仿真教学便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中国拥有广阔的地域,遗址类型众多,以基本方法学习为目的的田野考古理论与实践教学无法涵盖所有的遗址类型。因此,在实习期间可以由教师灵活带队,走访周边地区不同类型的考古遗址或发掘现场,或是在大四第二学期,鼓励已经确定读研深造的学生,参加一些其他类型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或整理工作,从而进一步拓展对其他遗址类型的认知。第三,在大三实习结束后的同一学期,适当安排一些与实习内容相关的理论课程,既能进一步夯实学生在实习中掌握的理念和方法,也能更好地分配教学计划,不至于出现“实习后闲死、再开学忙死”的现象。田野考古实践教学是考古学专业本科生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这一教学中,各高校可安排带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所具备的条件,灵活掌握并不断创造各种条件,目的就是使热爱考古尤其是田野考古的学生得到更多锻炼,更好地将通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从而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奠定更好的实践基础。综上所述,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发展历史也是考古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100年,考古学在全面复兴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最具实证精神的学科,需要培养更多具有通识性专业知识和实践性操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进一步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而为坚持“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贡献一份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冯琪.教育部: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五成[EB/OL].(2020-12-01)[2021-09-09].
[2]韩国河.关于考古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36.
[3]王巍.考古学成为一级学科的前前后后[N].中国文物报,2012-06-15(3).
[4]吉林大学山西运城夏县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正式启用[EB/OL].(2020-10-12)[2021-09-09].
[5]赵宾福.考古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N].中国文物报,2012-06-22(3).
作者:吴敬 单位: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