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诠释历史教学中材料解析题的能力锻炼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历史高考对学生的考查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材料解析题从1989年高考出现至今已20多年了,材料解析题以其考查范围广、类型多样化、评分误差小、突出综合能力选拔等特点而日益受到青睐。那么,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能力呢?
一、加强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指全面、准确地理解试题所呈现的图(表)文内容、格式以及测试意图。它反映了当代考试命题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历史学科又是信息资源丰富的学科,它贯通古今,门类繁多,综合性很强,因此,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成为基本的考核目标。现今的高中历史教材每章节都有一定数量的“原始材料”。教学中要充分引用与教材重点相关的史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讲洋务运动的目的时,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洋务运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的一段资料:“曾国藩说:‘今日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即洋务派创办洋务运动对内可以镇压农民起义,对外可以一定程度上抵御外侮,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另外,教材中的图表等也要加以充分利用。通过指导学生接触和阅读史料,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史料论证问题、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只要从高一认真抓起,到高三时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必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指导学生利用史料进行自我训练
因受课时限制,对于高一、二年级学生,教师只能指导其主要利用教材史料,到了高三就应集中训练。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史料并教会学生自主拟题,指导他们遵循高考能力考查的原则即科学性、思想性、适度性,力求使材料解析题所考查的能力要求得到体现,避免填空式的设问。如世界史的一段史料:“恩格斯说:‘要是反对拿破仑的战争确实是争取自由、反对暴政的战争,那么结果就应该是所有被拿破仑征服了的国家在拿破仑垮台之后,都宣布平等原则,享受到平等原则带来的幸福。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恩格斯又说:‘反对拿破仑的普遍战争,是各民族遭拿破仑践踏的民族意识的反映。’”有人引用恩格斯的前段话认为反对拿破仑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有人引用恩格斯的后段话认为反对拿破仑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还有人根据这两段话认为恩格斯对反对拿破仑战争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依据材料,指导学生设问:(1)恩格斯这两段话中所指的“反对拿破仑战争”有何不同?(2)如何辩证地认识拿破仑所发动的对外战争?(3)就这个讨论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领袖人物的有关结论?应当怎样研究历史?即针对材料设问,答案必须通过对材料的具体解析才能得到。这正是目前高考中材料解析题的生命力之所在。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拟题进行训练,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和探究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重视学生的强化训练和及时讲评
历史材料,往往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我们既可从这个角度解析,亦可从另一角度解析。特别是目前的高考,在逐渐加大对学生深层次思维能力的考查。高三历史教学习惯于采用三轮复习法,在第一、二轮复习时,可通过强化对材料解析题的训练,使学生在探寻新奇知识的情况下,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每次训练时教师要精选一定数量的材料解析题,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同时,教师认真批改,及时发现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属于普遍性的问题课上讲评,个别问题课下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既可以有效改变文科学生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的不良状况,使学生在能力发展上找到新目标,刺激求知欲,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潜能,又可以通过材料解析题考查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分析综合能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事件、人物、观点及文字表达能力等。
四、提高学生的应试策略和解题能力
试卷不是答给自己看的,而是给评卷人阅评的。高考中要夺取高分,就必须给评卷人留下好印象,书写应当规范。概括起来,高分的卷面特点是:卷面规范,即字体工整、书写规范、讲究格式、卷面整洁;表达规范,即叙述有条理、语言精炼、语句通顺、运用历史学科语言;内容规范,即合乎逻辑、要点完整、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要想达到以上要求,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步是认真审读设问。设问的实质就是解析材料确定的方向,做到紧扣题意,有问有答。一般历史设问包括以下几点。①信息来源或者答案出处,表述为: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②答案要求,如分析、概括、列举、说明、比较等。③核心词(求答项),如原因、影响、特点、措施等。④限定语,如时间、地点、答题范围、答题角度等。⑤题目分值,一个2分的求答项,不可能需要回答很多。学生在平时考试当中,容易忽略的是①和④的审题要求,即容易忽视对答案来源的判定和对限定词的审读与思考。
第二步是仔细阅读材料。近年来历史高考题注重“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创设和运用,特别是在卷面中呈现大量的材料,因此在做题过程中教师应当规范学生阅读材料的程序。首先读引言。阅读引言可以使学生快速明确命题意图和题目考查内容,阅读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题的钥匙,有利于学生揣摩命题意图,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其次读正文。这是读题的核心任务,阅读的过程当中要动笔圈划关键词、句,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信息。对有些材料要根据当中的“。”“……”“;”或根据材料内容划分材料层次,并简单概括材料各层次的中心。再次读出处。材料出处作为材料的组成部分,往往暗含历史信息,根据对材料出处的判断,把它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建立起相应的联系。
第三步是精心组织答案。目前各地高考大多采用网上阅卷方式,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做到:一是书写要规范,尽量认真书写,保证阅卷教师能够看清所写的内容,而且文字尽量要大一点,杜绝错别字。二是我们提倡学生考试时多答些文字,但必须坚持“三化”原则,即“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三是内容要准确,对于归纳概括题,不能罗列史实,而应在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归类,然后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评价题要注意“两分法”“生产力的标准”“实践的标准”“分段法”等;对于说明题,要注意用史实说明;对于启示题,要注意是历史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对今天的启迪等。
第四步是语言要到位。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所以,历史学科考试答题,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修辞手法。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的特点,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同时,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