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在历史教学中与伪科学作斗争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在历史教学中与伪科学作斗争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在历史教学中与伪科学作斗争

近些年来,诸如科学算命、特异功能、封建迷信以及邪教等伪科学活动在世界许多国家均有所抬头,在我国也是沉渣泛起,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同伪科学作斗争,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时代的需要。

一、发掘教材思想史内容,用唯物史观教育青少年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宇宙间的一切都起源于物质。所谓“神”,不过是人类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又知之甚少,在种种自然灾害面前软弱无力,由惧怕、敬畏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偶像。在我国,唯物主义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荀子,就认为星坠、日月亏蚀、风调雨顺、怪星出现、四时更替等都是自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他还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就是人类可以掌握自然规律,使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他认为天没有能力来决定人的贫、病、弱、祸、凶,这些完全是由人决定的;指出人如果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能做到“天地官(管)而万物役”,就能使天地万物为人类服务。荀子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不仅反映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推动了社会进步,而且奠定了我国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东汉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著有《论衡》一书中提出,万物皆由物质性的“元气”构成,天也是“含气之自然”,因此“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彻底否定了天人感应。他认为:精神依存于肉体,“人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他还一语中的地指出,谶纬迷信都是人们编造的谎言,是“后人诈记以明效验”的鬼话。南朝齐梁之际杰出的思想家范缜,从理论上给佛教的“生死轮回说”以沉重打击。范缜在《神灭论》一书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他还把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关系形象地比作钢刀和锋利的关系,认为只有钢刀存在,锋利才存在;没有钢刀就谈不上锋利。这些思想家的言论和著作都论证了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主义思想。另外,世界历史教材中也不乏这方面的素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们冲破天主教所宣扬的“上帝”的控制,认为人应该有所作为,应该创造业绩,应该相信人的力量。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古代一些思想家对待实际问题都不是从“神”出发,而是从“人”出发。我们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要去相信“神”、“上帝”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用唯物主义史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外历史上的唯物主义思想遗产来教育青少年,使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唯物史观,才能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注重科技史传授,用史实对青少年进行崇尚科学教育

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科学技术给人以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向生产领域的转化,一直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最强大的动力。工业革命以后,英国人发明了飞梭、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火车,美国人发明了汽船、缝纫机、轧棉机以及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等。这些科技发明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马克思兴奋地说:工业革命以后的一百年,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等于工业革命以前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的总和。纵观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者凯伊、哈格里夫斯、瓦特、史蒂芬逊和富尔顿,他们都是生产一线的工人,他们取得的成就都是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在他们身上和科技成果中,很难看到“神”或“上帝”的影子。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就是要通过这些典型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崇尚科学的教育。

三、用科学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个人奋斗的精神

科学技术的发展,举步艰难充满坎坷和曲折。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为提炼放射性元素镭,以沥青铀矿的废渣为原料,在一个破棚屋里提取纯金属镭,她不顾个人健康,艰苦工作了整整12年。繁重的劳动及期间的丧夫之痛,都没能击倒这位科学巨人。她以坚强的意志,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在1910年,从四百多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了纯金属镭。我国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少年时代就立志修史,他跟随父亲司马谈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遍访民间隐士古迹。父亲去世后,继任太史令(汉代史官),他秉笔修史,甚至敢于评论统治者汉武帝的功过。在公元前99年因上书为李陵投降匈奴辩护而触怒汉武帝,惨遭宫刑。但是司马迁并没有气馁,他在狱中继续编著《史记》,终于在公元前91年,经过15年艰苦努力编成了我国第一部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俱佳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科学成就是耀眼的,从事科学工作是艰辛的。科学家们取得任何一项科学成就,除了他所处时代的特殊需求外,更需要科学家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个人奋斗精神。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军事历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军事历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历史档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