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时空观念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时空观念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时空观念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

摘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思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文章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为例,从了解的背景、认识的发展和理解的历史意义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时空观念的运用策略,以期对时空观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一、在特定时空中了解的背景

发生于1919年,当时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完整。中国又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格局的变动不可避免地会波及中国[4]。当时的西方正是这样的场景:以重新瓜分世界为目的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英、美、法、日等国召开处理战败国的巴黎和会。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以顾维钧为首的中国代表虽据理力争,并且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巴黎和会不仅拒绝了这些要求,还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消息传回国内,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样学生便不难理解: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的爆发[5]。在特定时空中了解背景,还要求教师在分析历史事件时,结合时代特征、人物处境等因素来判断,带领学生重返“历史现场”去体会历史的即时场景,“强调人物在当时环境下的反应,……把自己代入这一历史人物上,体会他的喜怒哀乐”。为此,笔者精心挑选了相关的视频《我的1919》电影片断,用现代化技术营造历史场景,丰富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7]。在成功引起学生的“代入现场”后,笔者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回到当时的历史现场,同学们,你会怎样想?你会怎样做?”学生纷纷表明自己的态度。大家或热烈、或激动、或坚决地表示会像当时的青年学生一样,积极加入运动中。历史事件的发生离不开特定的时空,认识历史必须超越对局部时空的理解,从整体时空搭建事物纵向和横向之间的联系。要了解的背景,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在当时的国内、国际特定时空中去体验和感知[8]。

二、在时空变化中认识的发展

历史具有时间,它本身就是一个持续变动的发展过程。“我们习惯于用时间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来认识历史事物,较少考虑从空间的延展性来看问题。事实上,从空间延展性的特点认识历史,也是认识历史事物内部联系的一种重要途径。[9]”谈到的经过,不少学生都听说过“火烧赵家楼”的故事,但是不明白它是怎么发生的。现行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等因素的限制,省略了一些过程性的内容。为解决学生的疑惑,也为了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笔者设计了当天的路线图。笔者通过路线图进行讲解,能使学生快速地理解,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动态的时空。随着时空的变化,的发展过程显得有点杂乱,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把握[10]。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环节:把学生分组,让其分别整理爆发和扩大的经过,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学生交流后,笔者再补充展示“大事记”。这一环节,其实有两层意义:其一再现了经过的时序性和时空性;其二通过大事年表的形式把原本杂乱的知识清晰完整地展现出来,更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但是,这样不便于学生表述和记忆[12]。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学生很快就整理出了两个阶段:5月4日—6月4日为第一阶段,地点在北京,表现为学生的示威游行活动;6月5日—7月22日为第二阶段,中心在上海,表现为全国的群众国运动。正如郭建强、杨建老师所指出的“应该有意识地将历史事物按照时间或空间的顺序重新排列,发现其中的时间逻辑和空间逻辑”[13]。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的发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动态时空中有规律地去分析和把握。

三、在宏观时空中理解的历史意义

历史的时空是动态的,记载着过去,也延伸向未来。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历史事件都不会孤立地存在于某一具体的时空节点上。李惠军老师就曾呼吁从长时段、远距离、宽视角出发,并倡导“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有俯瞰历史的高度,纵览历史的宽度,要有跨越时间、空间、领域、视角的眼光”[14]。在宏观时空中,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的历史意义。部编版教材这样评价的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于这样的表述和历史解释,学生要记住不难,但是要能很好地理解则有难度了。笔者设计了这三个不同时期的时间轴。通过时间轴1,笔者引导学生联系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经过比较得出:反帝反封建的真正“彻底”性。通过时间轴2,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学生便能明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以及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宏观时空既要求我们回到历史现场,在当时时空下认识历史,也要求我们站在今天和未来的视角审视过去、珍惜现在和展望未来。时间轴3便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而设计的[16]。三个时间轴,一方面整体体现了宏观的时空,使学生直观立体地理解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清自己的使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如所强调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继续奋斗,广大青年应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17]。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的历史意义,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宏观时空中整体感悟。

四、结语

历史学科最显著的特点是时空性。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既是学生认识过去,感知历史人物、事件的必要前提,又是理解历史变迁、把握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框架性认知依托。[18]”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文章虽然以时空观念为主线,但首先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同时也结合了史料实证的运用、历史解释的理解及家国情怀的渗透。当然,学生时空观念的养成并非一师一课之力就能成功的,在今后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持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注重提升和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季颖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海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