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师美术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师美术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师美术教育

倘若将众多的美术教育形式加以归纳,按培养目标可分为三类:1、纯欣赏的;2、实用的;3、教育的。它们的服务空间分别在文化领域、生产领域和教育领域;服务的方式分别是作品、产品和人的素质。前两类以职业为目的,后一类属教养教育。因此三类教育在培养目标、手段和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非常明显,体现着各自的社会价值。作为培养人的高师美术教育,由于长期存在脱离“教育性”盲目追随和攀比前两类的现象,结果形成既不是培养画家又不象培养教师的教学模式。处于明知故犯的“错误生产”状态,源源不断地造就着“三流画家”和“等外教师”。虽然多少年来整个高师美术界在不停地运转,但较少对自己的教育特色认真总结和对策研究。为此,笔者试从四个方面思考并请教于同行。

一、强调专业性高师美术教育的专业就是培养中学美术教师,在实施专业教育时,要从指导思想、学生文化素质及教师思想观念等方面强调专业性,这是体现高师美术教育办学特色培养高质量毕业生的重要措施。第一,美术教育系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不愿当教师的原因除了教师的经济待遇低以外,还由于近年中学美术教师缺额大,教育部门下达了可观的招生指标,加之高考文化线和专业线分别低于文理科和纯美术专业,容易报考成功,因此多数考生是怀着“先上师范跳出农门,学点实用美术技能,拿到文凭再跳槽”的报考动机来应试的。因为不热爱中学教育,学科知识学得再好也当不好教师,甚至越学越不想当教师。由此可见,必须在整个学程始终贯穿热爱、忠诚美术教育事业和良好师德的专业思想教育,同时经常到中小学见习,接触和熟悉中小学美术教育。第二,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性的另一个特征是学生要有宽厚的文化素质,教师的知识结构犹如大树,文化素质是根系,学科知识是树干,教育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形成繁茂的树叉和树叶。在以电子计算机发展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社会中,文化素质显得更加突出,如知识与学科的不断综合,科学与艺术的日益交叉,文化素质与学科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萌发的智能迁移优势,对学生的发展和深造还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常常看到一些画得较好而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入校后进步缓慢,反之,画得一般而文化素质较好的,若干年后专业提高很快且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逐年提高考生的文化分数线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要开设大学语文和文学作品赏析等文化课,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第三,强调专业性还必须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在教师们看来,无论美术教育还是美术院校,专业就是指绘画技法的训练,尚未真正理解美术教育的专业属性。因此除了在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等方面强调教育的专业性以外,还必须引导教师对美术教育在整个学校文化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对人的素质开发的意义以及目前高师美术教育所处的重要位置等一系列问题加以关注,另外,要求每位教师在技法教学的同时将本技法的艺术思潮演变、材料史及教育史的内容贯穿其内,促使其转变思想观念。否则,高师美术教育的专业性将名不符实。

二、突出师范性高师美术教育必须牢固建立在高师培养目标和为普九服务的基础上。美学家洪毅然先生曾将美术教师的优劣分为四种:1、教得好也画得好为好教师;2、教得好画得一般为次之;3、画得好但教得不好再次之;4、教得不好也画得不好最差。自己画好画与能够教好别人画画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不同学问,做到后者并非易事,其难度和要求都不亚于前者。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与其它高等美术教育之间只是专业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术分工、分配去向的不同,不存在学术水准和水平上的高低之分,二者都是同一层次上的不同的专业。从世界高师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看,光会画还不够做教师的条件,所以在美、英、德、日等国,美术教育学科的地位很高并设有博士学位(其余美术专业最高为硕士)。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师美术教育的专业要求应比一般美术专业的要求更高更宽,如审美教育的实施,视觉形象思维的启迪,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美术教育的目标等等,另外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为此,高师美术教育在办学方向上必须突出师范性,改变纯技法传授的教学,建立以现代艺术理论和教育理论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每门课融审美、技法理论、技能技巧和教学法为一体,再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研究看清各课程的异同长短,使学生在高层次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超前意识。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改变仅以画论高低的观点,建立起“理论、技法、教学”三位一体的考核制度。唯此,高师美术教育才有自身的特色。

三、坚持多能性近年来,江苏省基础美术教育为适应改革开放,从建设者素质的需要出发,重建了全新的中小学美术教学体系结构。新编的中学教材涉及到美术欣赏、技法理论、中国画、素描、水彩画、版画、装饰画、三大构成、美术字、包装和广告设计、产品、服装和环境设计、剪纸、烹调等近三十种专业课程。加上十几门公共和教育课程共约四十多门课,都是学生担任中学美术教育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若将两年时间全部用于学习近三十种专业课,也会因课时不足导致教学的“蜻蜓点水”走过场。因此,必须从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程序方法等方面作一系列的调整。笔者认为坚持“多能一专”,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又一特色。这与高师本科“压缩饼干”式的小美院分专业课程和一般美术院校的翻版“一专多能”之说有本质的区别。“一专多能”的做法是不惜耗时专攻一门专业必修课,一味追求单画种表现技法的完善,“多能”也只是安排若干单元将各画种“走一遍”,所以事实是贬低了“多能”而过份强调了“一专”,其最突出的间题恰是脱离了高师的教学目标。而“多能一专”是指“多能”以后的“一专”,“多能”是基础,“一专”是提高,只有全面、宽厚、多能的基础才能建起坚固的专业宝塔。在拓宽专业领域的基础上,再有重点地加强基础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教学,这不仅是普通美术教育的需要,更是科技智能深次化的需要。新“多能”包括两方面1、广义的指教师必备的能力:①审美能力②专业能力③教育能力(班主任、学校宣传工作和组织课余活动)④语言表达能力⑤教学科研能力⑥适应能力(操作电脑、更新知识和不断自我完善)⑦创造能力(教学创造性和专业创作);2、狭义的指美术各门课程的技能掌握。可以把门类繁多的专业课程精简归纳成两大类(理论和技能),分别以综合课、专业必修课、任选课、活动课和多种艺术讲座的形式进行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的知识教学,使学生能灵活掌握和应用各课程,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新“一专”也有两层含义:1、在多能的基础上对某一专业课程有所侧重,如中国画或油画等。2、精通某课程中的某单元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前者可放到专业特设课、活动课及课余加以训练提高。后者可选择中学美术教育中重点的、难度大的内容作有侧重的,提高性的专业技能训练。如素描侧重结构的教学,色彩侧重水彩的教学,国画侧重写意花鸟和山水的教学,版画侧重纸版的教学,工艺设计侧重构成、装磺和纸立体的教学,史论课侧重审美和鉴赏的教学等等。

四、注重适应性目前,高师美术教育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反差,一是在整体教学结构中,美术学科教学比重较大,学生实践技能技巧的机会较多,而教育学科教学比重小,学生教学实践的机会较少。二是在美术学科中,技能技巧的教学较多,而专业创作的实践较少。从我系九五年进行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看,大凡在中学教学和社会实际工作中感到不适应的都建议要加强教育实践和专业创作实践的教学环节。教育实践是检验高师美术教育毕业生的专业水准是否合格的实验环节,也是高师美术明显区别于其它美术院校的措施之一,因此要加以充分的重视。笔者设想将现行的一次性实习改为三阶段实习,第一阶段见习为主,初步了解中学情况。第二阶段以教学为主,要求能独立完成教案、示范画和课堂实施,重点是语言表达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第三阶段是总结性的实践,要求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每阶段实习后有个反馈的机会,学生利用其反思,研究对策,补充新的知识。这样循环往复,日趋完善,不断提高适应能力。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学校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然而在高师专科美术教育中普遍没有有关创作理论和实践的科目,在各技法教学中也很少体现创造性的倾向。因此,要增设创作的理论及其教学法的课程,并结合各技法教学开展多种课内外小型创作实践,逐步训练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高师美术教育的创作实践应将创造观念有计划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平时各课程的习作和小型创作中,体现在对课外美术活动的创造性启发和指导之中。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的需要,适应丰富的课外创作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牢牢把握师范的培养目标,不步美术院校后尘,以其培养的人才“多能一专”和执教水平取胜;以其开创和建立的各种美术教育理论、美术教学法和美术教学体系取胜;以其教育成果,培养的人才和树立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