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术教学中的直觉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把原有已显露出较深刻弊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美术教育的改革必须顺应这种潮流。但此改革应不单只是课时“量”上的增加,而应该在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的指导下有“质”的体现。在这里我要论述的是运用直觉理论,指导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的见解。
一、直觉在艺术教育中的指导意义
直觉是一种最基本的理性活动,是对客观世界的感悟和深刻的心理体验过程。由于这种活动导致的是一种逻辑的或语义上的理解,它包括着对各式各样的形式的洞察或者说包括着对诸种形式特征、关系、意味、抽象形式和具体事物的洞察和认识。直觉绝非单纯的感知,而是与情感的想象,感知交融在一起的各种心理功能的综合体。人类对直觉的理解和认识,是随着社会发展而递进式的加深,早在古代柏拉图就说过,“直觉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层次。”接着意大利美学家、文艺评论家克罗齐指出“艺术即直觉,亦即抒情表现”。在他那里,直觉――表现――艺术成了同义词。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直觉(表现)是人的心灵活动中最生动的一环。同时他提出:世界是由心灵活动组成,心灵活动的四个阶段是直觉(美)――概念(真)――经济(益)――道德(善)。可见直觉是起点,是先于概念产生。即:先有直觉艺术,后有概念理论。中外文论都认为,直觉虽属于人的一种感知世界能力和方式,但它充满着个性,洋溢着丰富的情感,是具有创造性的心灵表现形态,是先于概念可以不依赖概念而独立存在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和直觉的关系就是如此,同时心理学家指出,这种直觉的存在非诗人或艺术家所特有;而是存在于一切人的身上,只是这种直觉的活动在寻常人的身上受到了压抑和扼杀,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理性概念,而忽视学生的创新的直觉能力的培养。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直觉能力,让他们在与自然的接触中不断发现,不断启示自己的艺术思维,不断的提高对绘画语言的感觉敏锐程度、综合程度、深刻程度及其所有的艺术创造能力。结果鲜明独特的直觉力量使得学生作品洋溢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有的粗犷豪迈,有的细致入微,有的想象丰富,既有简洁抽象的唯理形式分析,也有唯情表现内在精神的绝对追求。没有独特而非凡的直觉就没有优秀的作品。正如马蒂斯所说:“丧失了这种艺术直觉能力,就意味着同时丧失每一个独创的表现。”西方现代艺术在高层次上追求反传统非理性的目标,即回到直觉上来,这既是艺术直觉轮回、寻根、回归的有趣现象,也是直觉艺术独立性和特殊性的活动体现。由此可见,直觉理论揭示了艺术形成的规律。它为我们从事艺术素质教育应具备的观念和做法,提供了理论根据。
二、学生直觉能力的培养
根据直觉的特征,我认为学生直觉能力培养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环境意识
这是直觉(表现)构成艺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识能力,人的感性知觉是通过“场”的一系列变化而提供知识的。一个富有艺术情趣的客观环境,特殊氛围对学生的直觉产生直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在“装饰性服装画”这一课程教学中,我就尽量地为学生多配备各种工具和材料:报纸、色卡、纤维、玻璃、绳子等。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从而形成了新的生动的艺术环境,使他们的直觉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2、创造意识
直觉既是情感的,也是创造的。克罗齐说;“直觉的独特性包含了表现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直觉中带有个性、情感和创新精神,从而触发想象和灵感完成不同风格的作品。一次上课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内容:让学生听一段音乐,然后凭直觉自由创作。其结果非常的有意义。虽是同一题材的内容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现: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写意的,有装饰的,有具体的,有抽象的。直觉的因素使艺术保住了它本身最具有生命的东西。我们应让学生运用直觉在创作中直接感受。
3、审美意识
直觉在完成创作和欣赏的全过程中,就已经累积了审美的理论和观念。同时审美能力的提高也使得直觉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深化。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带学生外出写生,参观展览,动手制作等,也就是利用他们的直觉,让他们主动地去感觉作品的美,同时也为其直觉提供用之不竭的材料。
由此可见,重视学生直觉的培养和发展,对艺术教育、未来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