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世界服装百年回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进人80年代,时尚潮流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了。流行的多元化一方面为追求时尚的群体提供了多种表现自我的可能,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对流行的理解和把握变得愈加困难。个性化成为设计师与消费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整个80年代,最重要的变化是从推崇宽松肥大的轮廓造型向健康适体的潮流的转变。
80年代初,全球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时装贸易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奢华昂贵的高级时装,还是针对大众消费者的成衣在需求上都出现了戏剧性的增长。在巴黎,迪奥、巴尔曼以及纪梵希等传统的高级时装品牌再度迎来了顾客盈门的繁荣局面,他们设计的高级时装仍然保持了以往的结构特征和装饰手法,而泰瑞·缪格勒(ThierryMugler)和阿萨丁·阿拉亚(AzzedineAlaia)则创造了一种年轻、大胆而性感的新风格。1983年,卡尔·拉格费尔德成为夏奈尔的首席设计师,他为这个高级时装界的“皇后品牌”注人了一股新的活力,因而吸引了许多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同时,拉格费尔德又保持了夏奈尔一贯的传统,照顾到了老顾客的品位和爱好,他对传统与时尚的独到理解和灵活多变的运用,使本已低糜多时的夏奈尔品牌在经过两季之后重新站在了时尚的最前沿。
由于职业妇女逐渐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地位,因而,强调肩部挺括造型的西服式套装就成为成衣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领域,意大利设计师的表现赢得了职业女性的一致称道。早在70年代中间,米兰就已经成为意大利的时装中心,在80年代,意大利设计师们更是在面料的设计、皮革服装和制鞋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82年,吉尼·范思哲(GianniVersace)作为一个完全符合现代人审美品位的设计师而崭露头角;而乔治奥·阿玛尼(GiorgioArmani)也以略带男性化却又线条流畅的皱褶套装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国际时尚;被称作“意大利时装界坏孩子”的弗兰科·莫辛诺(FrancoMoshino)则宣称,对流行永无止境的的需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缺陷,因而,无论是在其各种时尚产品中,还是在宣传推广的手段上都公开宣扬了他与现行的流行体制背道而驰的决心与魄力。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流行走向,在美国,男装和女装斯出现了回旧传统的趋势。拉尔夫·劳伦(RalphLauren)、佩里·埃利斯(PerryEllis)和后来造就了强大时装帝国的卡尔文·科莱恩(CalvinKlein)都不约而同地将设计灵感瞄准了1920年代英国贵族的服装样式,并在美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中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而女设计师唐娜·凯丽(DonnaKaran)设计的时装为女性塑造了一种舒适、风格化和展示多面个性的新形象。
男装市场在80年代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许多时装品牌都增加了男装的系列产品,这些品牌包括:1980年的缪格勒,1983年的川久保玲(CommedesGarcons),1984年的让·保罗,高蒂埃(JeanPaul-Gaultier)和1989年的卡尔·拉格费尔德。男装市场不断扩大的形势带来了许多特别的男装展示会和设计师的时装秀,男装不再是西服套装一统天下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多样化的格局,连高蒂埃以马来西亚传统服饰为灵感而设计的纱笼格也能被一些男性消费者所接受。
性别的界限在时装流行的概念中变得越来越模糊了,高蒂埃则是攀越这一雷地的先锋者,他的设计一向前卫大胆,并充满戏谑和顽皮的色彩,他拒绝接受法国高级时装界的设计观念,不喜欢过于和谐优雅的设计,认为那种呆板规矩的时装缺少个人的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更多地反映着伦敦街头的衣着时尚,这使许多老牌设计师觉得高蒂埃的时装缺乏高雅的气质,违背了法国时装的一贯作风,高蒂埃成了巴黎时装界的反叛者,并被公认为时装界的“坏孩于”。他的设计思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能将许多似乎完全不相干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混合出一种莫名的统一。
日本设计师继续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大放光彩,他们设计的新作常常令西方媒体大吃一惊,他们在80年代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二次高潮,山本耀司(YohjiYamamoto)和川久保玲也先后赢得了国际声誉。日本经过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后,普通消费大众开始广泛接受西方的服饰产品,但是,日本设计师在充分吸取西方文化熏陶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本土文化,而是将两者恰到好处地熔于一炉。他们创造了一种多层次、宽松并且裁剪技巧性很强的服装风格,在面料的选择上,多以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为主,而色彩的特殊运用则显示了他们与欧美设计师政异的文化背景,灰色、黑色、褐色、藏青色,有时也加人一些红色、白色和奶油色,而面料特殊肌理是他们惯常使用的手法之一。
尽管日本设计师的国际地位蒸蒸日上,但他们却很少在日本国内经营销售他们的时装产品,因为日本消费者十分崇拜欧洲、尤其是巴黎的品牌,他们自己似乎并没有把东京作为一个新的时装中心,也许这正如《观察》杂志在1982年所评述的那样:“,…无论全球的时装中心是转移到米兰、纽约,还是别的什么地方,但是,当人们提到时尚流行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巴黎”。
巴黎仍然占据着时尚领域的权威地位,除了日本设计师以外,许多欧洲设计师也不断尝试着新的探索,英国设计师约翰·加里亚诺(JohnGallino)和在70年代就已经涉足时装行业的维维安·维斯特伍德是这些设计师中的佼佼者,他们善于接受新的观念和意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定义了时尚和服装本身的概念和价值,然而,他们的资历还未达到能撼动主流时尚的地位,因而被时装界认为是尚不成熟的年轻一辈。
法国高级时装品牌通常都由国际财团作为经济后盾,他们投入大笔金钱为设计师每一季的时装展示会提供资金上的援助,以此营造天桥上的奢华和浪漫,而这些引得公众与媒体关注的展示会反过来又为设计师和他们主持的品牌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由于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高级时装与成衣都经营得有声有色,这使时装工业成为一种奢侈的贸易。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产品品牌的设计师比从前成倍地增加了,这些名字似乎成了销售的保证。消费进入了一个讲求品牌的时代,品牌的影响力无处不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名牌就意味着高品质和高价格,因而也能显示穿着者的地位与荣耀,虚荣心使品牌意识深深根植在追求时尚的人们心中。另一方面,名人效应依然对流行其着推波助澜的作用,1981年,伊丽沙白(Elizabeth)和大卫·伊曼纽(DavidEmmanuel)为黛安娜王妃设计了结婚礼服,引发了一股怀旧思绪的流行浪潮。
经济的发展似乎与时尚流行的规律有着某种相似之处,总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1986年,时装业遭受了新一轮的萧条,好在那些漂亮、完美的时装,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富裕而又有品位的顾客。克里斯汀·拉克鲁瓦(ChristianLacroix)看准了这一潜在的市场需求,在巴黎开设了自己的时装店,他从开始就将产品定位在对传统的复兴,他所设计的奢华时装,无论是晚间的礼服还是日间的套装部奇迹般地点燃了顾客对往昔岁月的激情。
不知是因为设计师们精竭思尽,已经想不出什么更加精彩的招数,还是由于整个工业时代的行将结束,反思与回顾、复古与再现似乎成为80年代末时装潮流中重要的主题之一,以往各个时代的东西在设计师重新的包装和改造下,以新的风貌出现在时尚的大潮中。正如《时尚》杂志的编辑萨沙·马维尔(SarshMower)所描述的那样:“由克里斯汀·拉克鲁瓦所塑造的性感女性,身着色彩鲜艳,奢华昂贵的时装,是对那些试图抗拒传统风尚的流俗的最有力的驳斥,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感怀。也许,奢华、精
致和传统的装饰品位才是保持女性优雅气质的基本条件”。
本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是伴随着全球局势的大改组而一同到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变化决定了下一个世纪全球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局势。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带给世界的震撼是十分巨大的。1990年10月,将柏林一分为二长达40年之久的柏林墙终被捣毁,德国统一了。而在罗马尼亚,政治气候的根本改变似乎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体制的诞生。1991年,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在苏联发生了,叶利钦(BorisYeltsin)轻松地赢得了新一届总统的大选,同年8月,莫斯科所发生的政变试图扭转乾坤,但最终未能成功,苏联也在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建立自己独立政府的情况下解体。
1992年,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将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列入了正式的计划,这预示着欧洲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开端。这个包括12个成员国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打算建立一个拥有3亿4千万消费者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中,商品、资本、服务和人口都可以自由地流动。许多人认为这个“欧洲联盟”意味着国家间的对抗将最终消失。同时,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也会逐渐削弱,实现经济财富、军事装备、文化资源和商业效益共享的“一个新欧洲”。
当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时,时装界也重新调整着自己的步伐,时尚潮流的国际化成为势不可阻的趋势。美国设计师的产品也开始渗透到美国以外的巾场,拉尔夫·劳伦、卡尔文·科莱思、比尔·布拉斯(BillBlass)、唐娜·凯丽以及年轻一代的设计新秀迈科尔·科罗斯(MichaelKors)、诺曼尔·卡麦尔(NormalKamali)、卡麦罗·波蒙多尔(CarmeloPomodoro)、艾萨克·米扎黑(IsaacMizrahi)和戈登·亨德森(GordonHenderson)也纷纷加入了时尚斗法的行列中,美国人一向十分推崇欧洲的时尚品牌,而现在欧洲消费者开始全面接受美国的产品。
随着观念意识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法国高级时装业面临着每况愈下的局面,为了重振昔日的雄风,法国高级时装界聘请了许多“新生代”设计师出任这些“大哥级”时装品牌的设计工作,这其中包括还包括在80年代还被认为是另类风格的设计师,他们为时装之都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80年代,许多年轻人过着他们理想中的“高品位的生活”,他们花大笔的金钱购置昂贵名车、豪华住宅,享受排场的晚宴和五星级的酒店。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TomWolfe)在其畅销书《虚幻的营火》中曾经生动地描述了这个被称作“雅痞”(YuPPies)群体的生活方式。然而,进人90年代后,人们似乎要与雅痞说再见了,他们开始节约开支,不再毫无顾及地购买昂贵的奢侈品。
人们的生活具有了更多的开放性,时尚无所不在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流行时装、流行音乐、流行广告、流行语汇,甚至连电脑病毒都可以在你不经意的情况下“入侵”你的生活,流行似乎成了一种无法逃避的病,他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可以使人们陷人混乱迷茫的境地。
网络的普及标志着信息时代的真正到来。不过,对于网络,人们的认识至今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网络可以将人类的视野扩展到无极的空间,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有人认为网络的出现使人类的心灵变得更加孤独和寂寞,因为网络交流毕竟只是通过数据的传输,而不能满足人们亲身交往中所感受到的亲切与真实。我们先姑且不去讨论网络存在的是非曲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网络的普及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也可能使人类在下一个世纪完全以一种新的方式工作、学习和生活。
从80年代开始,许多高新技术就已经对时装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90年代,高科技对时装业所起到的椎动作用更是有目共睹的。高压水裁剪、激光裁剪和无线缝合等设备和技术应运而生,在消费者对于服装产品舒适性和个性化的需求下,服装的生产与加工更加趋于准确合理。同时,更多地考虑到服用性能的要求,并采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不但减少了人力,也将缝制过程的每一步骤都做出智能性的精确安排。而服装CAD技术的应用更是将服装设计的自由度大大加强。
自从人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后,人们已经作了许多的努力和尝试。今天,环保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其本身,而是延伸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就时装业而言,各种冠以环保概念的新产品不断出现,环保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但是,人类要想真正将自己所处的环境建设成山青水碧、天高气爽的理想家园,尚需要作出极大的努力。
运动是健康的根本保证,这已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90年代,运动不再仅是生活里的点缀,它成为人们生存方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对于运动装的需求也极大地促进了其设计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运动不仅使人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人们的心态变得更加年轻,年龄不再是时尚流行的障碍,年轻与漂亮可以被每一个人所拥有,关键在于心是否仍然年轻。
临近世纪末,时尚流行中强调个性化成为十分重要的主因,“什么是时尚?”不再有固定的答案,每个人心目中可能都有一个理想的时尚标准,甚至连颓废都成了一种美。美与时尚变得模糊而难以界定,就象许多所谓的“新新人类”所推崇的“酷”就是
一个很难下定义的边缘概念。
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人类又一次站在新的起点,前面的道路究竟是荡荡坦途,还是荆棘遍布,也许只有走过一回才能知道答案。不过,无论是一帆风顺还是艰难险阻,时尚的脚步一定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步前进,只要生活中还有美,心灵中还有对美的渴望,人类就会迎来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