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科技中的雕塑艺术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科技与艺术是人类智慧与情感最高尚的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高新技术与雕塑艺术作为人类智慧与情感精华的代表,两者更是相知相通,相辅相成,相生相长,共谱人类生命之魂。雕塑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个性、艺术形态、艺术语言述说历史故事,展示时代风貌,反映高新科技生活;高新科技以其独有的创新力量彰显雕塑艺术的无穷魅力,推动雕塑艺术的发展。以科技为根,以艺术为本,追寻高新科技与雕塑艺术两者间的互动互补,追求高新科技与雕塑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探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21世纪的大势所趋,也是我们营造和谐文化、打造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高新科技与雕塑艺术密不可分
科技与艺术是人类智慧与情感最高尚的部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科技与艺术的不断结合。科技与艺术的不断结合,使人类的思想表现不断升华,不断走向更高境界。寻求两者的相融相合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国际知名的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对科技与艺术的关系有着精辟的阐述:“科技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李政道博士深刻意识到中国缺乏的是有艺术气质的科学家和有科技精神的艺术家,因此主动承担起推动中国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历史使命,他多次回国倡导科技与艺术结合,积极探索科技与艺术的对话与融合之路。
高新技术与雕塑艺术作为人类智慧与情感精华的代表。两者的结合,不仅曾结出科学大师李政道先生和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的忘年之交,成就了科技与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还共同探索着科技与艺术以绘画、雕塑为形式的交流与对话。20年前,李政道先生讲述了人类可以通过重离子对撞探索宇宙的奥秘,李可染先生欣然挥毫泼墨,创作了一幅题为“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的不朽杰作。之后,李可染先生的夫人、著名雕塑家邹佩珠女士,将这幅寓意无穷的艺术瑰宝化为栩栩如生的三维造型艺术。借二牛抵角相峙、一触即发的瞬间动态,展示了高新科技与雕塑艺术的相知相通,相辅相成,相生相长,共谱人类生命之魂。
2雕塑艺术反映高新科技生活
雕塑,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特有的艺术个性、艺术形态、艺术语言述说历史故事,展示时代风貌,勾勒未来蓝图,用艺术美去陶冶人们的情操,反映人类历史文明的孕育历程,构筑现代文明的文化形象。故此,现代雕塑艺术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是本土文化的深层体现,是高新科技的灵魂象征。雕塑艺术不仅印记古老的岁月过往,而且弘扬着时代的主旋律,展示着时代人的风采,表达一种直面时代,憧憬未来的崭新风貌。
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高新科技的不断涌现,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交通、通讯方式的便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物质文明的巨大飞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行为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观念,带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硕果。
在这个提倡改革开放、倡导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时代,雕塑艺术迎来了它发展的新契机。这些人类文明的飞跃都能够用雕塑艺术的形式进行激情展示,反映时代变迁与新气象。新的时代必然呼唤更多、更好的雕塑作品问世。和谐美好,和平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人渴望一种幸福安宁的生活,一种幸福感与满足感。雕塑作品作为一种颂扬真善美的艺术形式,能够更真切的表达这一人类永恒主题。
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社会深层次的变革必将带动社会意识与大众心理的细微变化。新的形势下需要新的反映科技进步与大众审美需求的作品,艺术作品必须紧跟时代,紧跟大众的艺术心理变化与大众的艺术欣赏要求,广大雕塑艺术工作者不仅需要一双洞察一切的慧眼与较高的科技和人文思想修养,而且需要在雕塑设计、雕塑材料、雕塑工艺上精益求精,大胆沿革,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捕获有价值的创作主题,有不竭的创作动力与源泉,才能触发更多的智慧火花与灵感。
以工业设计为代表的新兴学科和造型艺术就是通过把雕塑艺术和高新科技紧密结合起来,集中反映高新科技生活的时代结晶,大量应用于高新科技产品的外观和造型设计。例如,CPU散热器、高速列车、现代飞机造型的流线型外观皆充分应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而成。
3高新科技推动雕塑艺术发展
运用高新科技张显雕塑艺术的无穷魅力,推动雕塑艺术的发展是21世纪的大势所趋,“放弃科技等于失去真正的艺术”,新的技术可以拓展我们的设计思维,艺术大师可以通过它们“无所不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因此,美国设计师马克·德杰尔斯克对此认为它是“设计史上的黄金时代”。
3.1雕塑设计技术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艺术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雕塑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数字化三维(五维)虚拟设计、数字化模拟、数控加工仿真等智能辅助设计方法和技术不断改善现代雕塑艺术设计的技术和手段,提高雕塑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再现力、竞争力。
3.2雕塑艺术材料
雕塑艺术在材料的使用上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触感。材料的触感包括材料的质地和机理。因为质地是由材料的自然属性显露出来的表面效果,质地所表现出的雅静、朴素、深邃、沉稳是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直接感受到的。材料的机理是指材料表面的效果,是在视觉中加入某些想象的心理感受,肌理的创造更强调造型性。质地之美是静的,肌理之美是动的。材料除了触感还有视觉感受,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质感,同一材料也有可能有不同的机理,材料不仅在形态上有区别,在材质、性能、肌理,色泽上都会有很大的区别。在雕塑的立体构思中,要考虑到色彩与主题的关系,巧妙地应用色彩色相,明暗度、饱和等因素增加视觉趣味,强调形态空间为主题服务。
新型材料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为雕塑家提供了日益增多的新材料,除常见的有石膏、水泥、树脂、玻璃和玻璃钢外;越来越多的新材料、特殊功能材料可供雕塑家选择,如磁性材料、不锈钢、着色钢、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高温合金、超重材料、超轻材料、吸振材料、超强材料等等。头发丝细的玻璃纤维,能吊起360千克重物,既4~5人的重量,钛合金的比强度比高强度钢高出40%;强力粘结材料、透明材料、光学材料(透光、滤光)、吸波材料、长荧光材料(主要用于道路交通的夜间警示)、磁流体材料(通过磁场的控制,实现了固体和液体的快速转换)等,使现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空间更加的开阔。
3.3雕塑加工工艺
雕塑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的是,在相当程度上,雕塑艺术材料对于加工工艺有着更大的依赖性,在当代雕塑中,材料语言的研究已进入了雕塑家的视野,并且越来越成为自觉运用的手段。而现代科技的迅速崛起和高度发达,又为当代雕塑的工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例如热加工工艺由最初的单一翻砂铸造发展到整体精密铸造、整体石膏型精密铸造、树脂砂铸造、低压铸造、真空铸造,精确控温处理,快速激光成型、焊接等;冷加工工艺由传统的手工雕、刻、塑发展到采用现代数控技术的高速数控切削、磨削、钻削、铣削、铰孔等加工手段。
新的加工手段如激光焊接、水射流切割,可切割纸、布、木材(不可燃)、金属(不卷边、飞边、毛边))、机器人抛光(各种曲面)、五轴联动加工(复杂形状)、超大超小加工、振动加工(硬脆材料)等极大地提高了雕塑作品的加工效率与表现力;金属、玻璃、陶瓷、塑料、树脂等特种材料通过镜面抛光、纳米涂层、离子镀膜、电镀、涂装、渗碳、淬火、堆焊等表面处理工艺可达到表面改性、装饰、耐磨、润滑、防腐蚀的效果。
4促进高新科技与雕塑艺术的共同繁荣
高新科技与雕塑艺术的结合,是科学与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营造和谐文化、打造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现代文明的进步,是科学与文化的共同进步,以人为本的技术创新才是真正的科技创新,有科学力量武装的人文理念才是真正的现代文化,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和谐社会追求的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要用科学的精神去分析和把握人、社会与自然,把握它们发展的规律和方向,用人文的情怀关照和理解人、社会与自然,让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力量,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促进国防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提高科技成果对武器装备发展和军工经济的贡献率,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0年5月批准成立了“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研究中心”。中心依托于中国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国防军工单位唯一一家从事专门技术推广的机构,吸收各军工集团的人才和专家组建而成。今天的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研究中心聚集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民两用高新科技,通过与大学的合作,通过企业之间的互动,通过中介机构的服务,通过政府的支持,在追求自主创新、服务创新、孵化高科技成果、培育提升科技理念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我们拥有“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网”、《新技术新工艺》杂志等科技传媒,愿以科技为根,以艺术为本,为追寻高新科技与雕塑艺术两者间的互动互补,探寻高新科技与雕塑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