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动画片审美教育功能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动画片中的“不健康”种种
儿童类动画片中的“健康”与“不健康”究竟如何来甄别呢?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这显然需要从业者的认真讨论与思考。我们先来阅读一篇2007年《慧聪网》上刊载的报导文章:①108集大型武侠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在全国800家电视台同步热播、短短数月同名配套图书销量达到1500万册:②但就在一片叫好叫座声中,一个名Ⅱ老蛋”的网友却在网上大声疾呼“禁播”该剧:③2月26日,全国数以千万计的“虹蓝”迷没有等到《虹蓝》第90集的播出,上下哗然:④2月12日至15日《虹猫蓝兔七侠传》,天涯虚拟社区“天涯杂谈”版块连续出现了三位家长质疑《虹蓝》、要求央视停播《虹蓝》的帖子。题为“紧急请求央视停播《虹猫》”的帖子作者“老蛋”认为,这部动画片成本高,从制作水平上也有一定的突破,但是却有几个无法原谅的问题,其一,内容低级,充满了暴力、情色、脏口、恐吓、威胁。孩子们长期观看这样的节目,会产生很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二,故事毫无创新,内容抄袭成人的武侠小说,叙述的是一个不着边际的所谓江湖故事;其三,动画形式系拙劣的抄袭国外动画,基本上没什么创新。“最关键的是,该动画片向小观众传递了一个暴力加无知的价值取向。传递了~个一切问题都以暴力来解决的价值取向。”目由此可见,主流媒体或主要制作团队所制作的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应该考虑其作品的主要受众群,并据此设定其中的情节内容,这样就会使效率最大化和观后良性效果最大化。当今已不是上世纪50、60年代形成“中国动画学派”的辉煌时期,暂时也不会产生《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和《大闹天宫》等影响深远的儿童动画经典作:当今的儿童心理及心智也与那个时代有所区别,但笔者认为12岁以下的儿童的生理及心理发展还是需要健康的引导,为儿童所制作的专属类动画片是不能缺失的。大多数欧美的国家和动画制作公司都有明确的动画片年龄定位。若是专门针对幼儿的动画片,会严格规定确保在镜头中没有“暴力”因素,打斗、杀人及流血画面等。我国业内,目前还没有此类规定,像《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经常有用锅打头的画面,极易让儿童产生仿效的误导作用;有些动画片表现人的两面性、事物的悖论、世事的无奈、人心的险恶等,这些内容对于成年人来讲理解起来也非易事:一些儿童动画片关于男女“情”和“爱”的镜头较多、隐含着不符合其年龄的“色情”内容,不太符合其健康生理发展:还有动画片中的切镜头过于频繁使人目不暇接,是流水线制作时太过分散,衔接则显的过于粗制滥造。
2动画片是儿童最直接的精神食粮
为什么说动画片是儿童最直接的精神食粮7因为声画结合、寓教于乐的动画片可以给予儿童直接的视听感受,也是当今儿童了解事物的直接教材。动画片里夸张的动作、单纯多样的色彩,符合儿童阶段的欣赏特点,而且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对美感知的能力。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说:“动画片为什么是孩子的专利,因为它的那种夸张在现实中是没有的。杜撰、意象的内容,大人不喜欢,因为大人知道它是假的,但孩子认为它是真的,既然是真的就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的动画专家,一辈子都在追求益智的、寓教于乐的动画片。”他拿闯红灯举例,“如果在动画片里,一个动画人物闯红灯受到批评,孩子会受到触动;但如果动画人物对于闯红灯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就会认为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这种教育效果非常直接。”但孙立军也说:“总有动画片制造商跟我说,你想的太过,我就说,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对一个家庭来说,那也是一种罪恶。”在2010中国(湖南)动漫文化与儿童教育高峰论坛,美育专家郭声健教授指出:“教育自身立美,以美育人,让幼儿教育成为美育,或应成为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美育既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教育的最佳形式。因此,抓住了“美”,就贯通了幼儿教育的五个内容领域,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构成了幼儿教育的有机内容系统。当我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育着幼儿的美好心灵时,没有理由不相信,他们不仅在幼年时期会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且必将为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湖南师范大学曹中平教授在该论坛也讲到,“从儿童发展的视角,美育也应成为最先行的教育。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艺术天赋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潜能最为丰富的自我资源。动漫教育继承并融合了动漫的长处,通过音乐、语言、动作、情境表演等各个环节与幼儿进行游戏互动,让孩子们真正能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学习的乐趣,并逐渐形成“愿意学、喜欢学”的主动学习习惯。儿童类动画片对事物的直线性理解以及对自然环境独特解释等,培养了儿童丰富的感知能力与想象力。他们在动画片中可以看到狼虫虎豹虎也具有感情,与山水花鸟也可以交流,种种这些隐喻的幻想等都会直接让其认知并感受,所以说动画片在当今自然承担了美育的载体,是儿童最直接的精神食粮。
3动画片审美教育功能的思考
纵观历史,儿童类动画片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我国上世纪50、60年代是最为辉煌的时期:《小蝌蚪找妈妈》既宣传科普知识又在表述亲情i《大闹天宫》传输了对不平等的抗争精神:《牧笛》以其美轮美奂的水墨意境、情感细腻动人的情节表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观。这些动画片,无疑对当时的孩子来讲是最好的“美”之视觉大餐。现今我们国家的个体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孩子们除学习以外大部分时间在观看动画片、尤其是儿童类动画片,可见对于其主要受众来讲影响可谓意义重大。动画艺术的消费性功能作用于审美主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视觉快乐、感官愉悦;欲望代偿、心理满足;精神陶冶、心灵升华。嗍从儿童类动画片来看,这三个层次科学客观地表述了动画片应该从审美教育功能方面达到的效果。对于这种预期达到的教育效果,已不仅是教育者、儿童家长思考的问题,更应该是社会和动画片制作方与其创作者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