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学与美术之间的相通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首先,两者的形象艺术都是通过形象思维来构建,尽管文学、美术之间的表现方式、传播手段不太一样,然而两者都是通过形象思维来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描绘与表达;其次,无论是文学还是美术艺术家都须具备过硬的观察能力,灵敏、细腻、深入的观察能力对艺术家十分重要,因为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形象都是从生活现象中获取,通过敏锐的观察将最具特色的事物以艺术的形象展现出来,观察能力是文学家与美术家最基本的心理素质;再次,文学创作与美术创作都讲究独特性,需要创作者具备独特的审美力(即审美感受能力),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艺术家要极其敏感,立即捕捉到创作灵感开始进行创作,而这种创作的本身就带有审美创造的意味,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综合、概括、集中的方式将生活中的个别事物典型化,使被创造的对象最终成为具有一般个别性的艺术形象,极具审美意象;最后,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文学家与艺术家不可或缺的素养,黑格尔认为,想象是艺术中最卓越的本领,艺术创作离不开丰富的想象,需要借助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形象的创作,由于艺术作品是对生活现象的形象进行创造,通过想象与虚构完成艺术形象的构造,因此想象力对艺术家的创造力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决定性,而想象力又与形象思维相通,形象思维实际上是指富有情感、符合逻辑、具有创新意识的想象。
二鲁迅美学思想的维度
1对真实意境的追求鲁迅对于一切艺术创作都极其讲究真实感,追求真实意境。而这种真实既要保证创作意象的真实客观性,又要将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艺术作品只有具备真实的艺术性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对人们产生预期的文学效果,才会展现出艺术的真实魅力。因此,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中一直注重真实感的体现,注重真实意境的传达,鲁迅先生在文学作品中毫无保留地揭示了旧中国黑暗、腐败的一面,希望通过文学来唤醒爱国之士,激励他们团结起来保卫国家。
2主张对线条的力度体现绝大多数艺术学者都主张对线条的力度体现,尤其是美术领域中的各个艺术流派对这一观点十分认同。从古代的木刻艺术中我们就能发现,刀是木刻艺术的主要创作工具,而用刀雕刻出来的绘画作品显而易见的就能体现出美术与线条的力度,刀刻作品体现出的线条力度感与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铁笔银钩一脉相承,呈现出相似的艺术效果,而这种艺术效果就成为今天美术领域的一种艺术特征,即线条的力度之美。在鲁迅作品中也常常表现出力度美,他认为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同读者之间就是一种力度美,与读者相连接,通过不同的地域特色展现出不同力度的艺术特色,而作家所体现出来的作品力度会在不经意间传递给读者。这种力度美实质就是一种强有力的爱国情怀,以文抒情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其作品中的力度美与文学美,同时也能唤起人们的爱国之情。
3追求实用性的效果鲁迅对木刻艺术十分赞同,认为其具有实用效果,而这恰恰表现出鲁迅追求艺术作品的实用性效果。从鲁迅对国内外美术的杂谈中可以了解到,在中国当时昏暗的社会环境下鲁迅希望借助文学作品来唤醒沉睡中的国民,因此他当时所创作的小说虽然篇幅较短,但文章的论点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社会存在的问题,具有超前的意见性与社会价值,阅读他的作品能够让读者觉醒并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唤起爱国志士团结一致为保卫国家而奋斗,这就是鲁迅先生追求艺术实用性的效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曾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唤醒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人士。
4推崇富有新意的创作灵感当时鲁迅正处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文艺改革在中国当时社会环境下高潮迭起,改革中强调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而鲁迅则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学习与运用西方的优秀文化,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结合西方文化元素来创作,在其作品中能够寻找到西方文化的身影,如《呐喊》《野草》等。鲁迅推崇富有新意的创作,他大胆创新将西方文化所提倡的浪漫主义、自然生态主义等艺术表现融入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此外,鲁迅也提倡美术领域的改革,各个美术流派应从西方文化中汲取美术元素与创作灵感,并将这些优秀成分通过艺术创新运用到中国的美术艺术中,进而促进中国美术艺术的发展。
三鲁迅对中西方绘画技巧的运用
1鲁迅对东方绘画艺术的技巧运用对于东方绘画艺术,鲁迅提倡对其技巧的学习与运用,并以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为指导,使绘画作品展现出卓越的精神力量及真挚的内心情感。在色彩搭配上,鲁迅也提倡借鉴东方绘画艺术的技巧,使我国的绘画艺术能够同东方绘画艺术融会贯通。东方的绘画艺术印象主义色彩浓厚,以中国画、日本画为典型代表,印象主义的绘画意象也一度影响着西方绘画学派的发展,如法国印象派绘画。东方绘画的印象主义使其创作的作品往往采用简单的绘画笔法,勾勒的图形简单、随意,不需要遵循什么图形规则,对于色彩的运用也较为独特,大多以自然色彩为主,而绘画对象主要以花草鸟类为主,将第一印象作为绘画意象的主要传达。西方绘画中的印象画就是受东方绘画意象的影响,印象画的代表人物莫奈在中国与日本的传统绘画作品中汲取创作灵感,将印象主义的绘画意象融入到绘画作品中获得了较好的表现效果。如西方印象派的绘画艺术在此发展之前注重细节的表达,受东方传统绘画意象的影响,开始利用意象来营造绘画作品的整个效果,从之前强调绘画材料的重要性开始从色彩和线条的搭配上寻求突破。前期的印象派绘画创作主要以描绘静止状态下的物体为主,以客观的表象形式将物体的形态与色彩展现出来,而后期印象派从东方绘画艺术中吸收经验,开始以主观意境为绘画的创作理念,提倡发展动态的绘画艺术,使得绘画作品的整体效果变得更加形象与生动,而这些转变也影响着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发展。
2鲁迅对西方绘画艺术的技巧运用在美术上,鲁迅对西方绘画艺术中的铁线十分推崇,由此也可以看出鲁迅所推崇的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有着共通的关联性,相关学者在对鲁迅艺术作品进行研究时发现,鲁迅的艺术作品不仅传递了生活中的情趣,而且折射出生命的精神内涵,其所追求的现代美术具有一种独特、畸形的美感,具有一种独有的现代气息,这种气息与西方美术所传递的文艺气息相似,而这就是鲁迅对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对于现代美术的美感,鲁迅认为它并不单纯的以独特的色彩艺术、精美的图案来表现,同时还应在情感与思想上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振奋与启发,使观赏者对作品留有深刻的印象。而这恰恰是现代美学的追求目标,将创作情感与思想融入到艺术作品中,因此尽管现代美术的作品中没有完整的图案,没有强烈的色彩衬托,美术艺术家只是抱着一种真诚的态度来创作,将内心的情感直观地表现出来,抒发美术艺术家对于生命与情感的感慨,这种情感细腻而沉稳,但美术艺术家却毫无保留的将其展现而出。由此可见,鲁迅对中国木刻、对西方梵高等绘画作品的喜爱是因为他能从中获得共鸣与启发,而对西方绘画艺术的研究实质是希望为我国绘画艺术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试图使我国绘画作品的艺术感觉向着宁静、淡雅的方向转变。
3鲁迅重视美术对当代的启示20世纪早期,我国掀起了一场文化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提倡民主与科学,倡导人权独立与人身自由,并积极学习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语言形式进行改革,一直到“五四”运动时期,关于语言的改革仍在继续,宣扬新文化、摒弃旧文化的呼声此起彼伏。而鲁迅也在积极倡导学习与运用西方的先进文化,从传统守旧的文化氛围中抽身而出,引导先进知识分子开展新文化运动,他以身作则在文章创作中使用白话文的语言形式,积极宣传正确的思想,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社会力量,在文化改革运动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被后代敬仰与学习。鲁迅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研究对其文学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使其文学精神以多样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在我国长久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学与美术一直是以相辅相成的艺术形式存在的,是社会发展的艺术表现,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新的生机,文学与美术共同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发展。20世纪时期的鲁迅早已洞悉了文学与美术的关联,因而十分重视美术对当代的启示,他将中西方的绘画技巧融入到文学创作中,为后人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结语
在中国近现代艺术领域,鲁迅开创了新的艺术发展空间,将文学(语言)艺术与美术(视觉)艺术相结合,把绘画中的美学思想融入到文学创作里,使其文学作品既有文学艺术的语言特色,又具有美术艺术的视觉美感,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使其作品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够让人置身其中而深深迷恋。鲁迅的伟大创举对当下文学与美术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启示我们应当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融入到我国的艺术创作中。同时正确认识文学与美术两种艺术的相通性,将两者相结合进而创造出新的奇迹,共同促进着我国文学与美术艺术的发展。
作者:王明辉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