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学艺术教育在设计课程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室内设计隶属于艺术设计学。在现今的设计教学体系中,以美学艺术偏重的思维方式为导向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作为学科基础课存在。室内设计Ⅰ作为其后续课程,在审美主导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关于空间创造的设计思维方式中起到承接作用。那么,室内设计专业与美学艺术教育的关系,美学艺术教育在设计课程中起到的作用,则需要辩证看待。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学艺术教育;室内设计
一、室内设计Ⅰ背景分析
室内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大二时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课程的设立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室内设计中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着重分析展示空间中的元素,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具体形象塑造转换能力与图纸的平面设计能力,使学生独立设计出空间,并对空间的体量、材质比例和色彩有更直观的体会。这一课程在整个本科教学环节中处在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设计色彩、设计基础、设计素描等基础性课程;其后续课程为室内设计Ⅱ、室内陈设设计、室内建筑设计规范等专业课程。对比前后课程关系可知: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偏向于设计基础,主要为绘画基础与构成要素教学,偏向于美学艺术类教育体系;后续课程则偏向于专业理论学习,特别体现在建筑设计规范、防火规范以及由室内设计Ⅱ开始的工装设计课程中。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识,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课题。
二、设计学科特质
讨论室内设计的学科特质,可以从学科的实际应用及运用前景方面切入。室内设计专业应用于室内空间的塑造而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设计始终是围绕人这个中心讨论的,人则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存在于三维空间中,所以设计师设计并通过施工完成的空间并非只是一种静态的、供观赏的或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而存在的作品,而是动态的、随着时间流动、能介入人们生活的存在。所以,设计与其他传统的美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或工艺品有着显著的区别。空间的设计是需要介入人们生活的,因此,为了满足使用者的心理与生理的需求,空间的设计就不能只使用艺术的手段,也需要运用物质的技术手段,才可创造出功能合理且美观舒适的物质空间,使其成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载体。室内设计是为满足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学科门类,是多学科交叉综合应用而形成的学科,涉及的自然社科类学科包括物理基础、材料学、人机工学、建筑工程技术、心理学等。
三、美学艺术教育与设计教育的联系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院系的室内设计专业由室内装饰、工艺美术纳入现代艺术设计学科演化而成。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的设计类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绘画基础教学、图案以及工艺美术教学。随着现代设计教育概念的引入,由绘画基础加三大构成的新的教学体系,逐步发展成现在的设计教育体系。其中,绘画基础教学一直得以保留,说明了室内设计专业需要辩证地看待美学艺术教育,设计学科本身也有着开展美学艺术教学的必要性。
1.美学艺术教育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中的支撑体现
传统的美学艺术教育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支撑主要体现在视觉表现层面。设计表达:绘画基础教育所带来的是学生对于空间造型审美与立面上二维平面形式的美感塑造能力的提升,并且使其在三维空间中能够熟练地把控整体的视觉表现效果。空间构成:运用美学艺术中的构成原理可以在空间内合理地分割块体,或在平面上对布局适当把控,塑造出具有和谐感的构成比例关系。色彩基础:运用美学艺术的色彩原理,结合心理学中的人对色彩的认知理论,能更好地创造出合适的空间。计算机设计表现:结合艺术表现形式与新技术的应用,使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美术艺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技巧,更准确地表达出室内设计中的形体,并结合建模软件及渲染插件,快速展示设计图的光影效果和渲染效果。
2.从室内设计学科视角认识美学艺术教育
由于学科发展,不少高校的室内设计学科从美术学院中剥离而来,或由工艺美术类专业演化而来,因此,美学艺术与设计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过去一段时期,室内设计学科的定位较为模糊,部分教师容易在室内设计专业简单地使用美术教育的思维方式设计教学,进而导致了“美术教育为室内设计学科基础”的错误判断。这无疑弱化了室内设计学科的理性特质,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的缺失。由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毕业生的反馈可以证实,过于偏向审美而忽视材料特性,力学结构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会因为工艺、技术等问题而无法完成,导致项目投标失败或最终完成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部分教师因美术专业出身而惯常使用美术教育思维进行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是不可取的,教师需要从室内设计学科的源头把控好美学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比例。
四、室内设计Ⅰ教学实践
室内设计Ⅰ主要以展示空间设计作为课程内容,原因有二。一是展示设计的应用方向相对较广,所受制约较少。室外展示空间与公共场所雕塑造型设计有相似的切入点,而室内展示空间则可偏重于产品、工艺品的展示,两方面都很适合学生进行设计思维的转化。二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在其未完全掌握各项软件技能与规范前,教师可将教学目标的侧重点转向捕捉设计动向,学生拥有独立设计思想与实践体验后,会为后期大型室内设计项目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前期课程与项目选择分析
以笔者所教扬州大学环境艺术设计1701班为例。在室内设计Ⅰ课前,学生所需学的课程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基础、设计初步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通过素描或色彩的手段构建二维平面作品,培养学生以设计的、创造的眼光观察生活,将想象与表现结合,并提高对尺度空间、比例划分、体块关系、色相、色彩饱和度、色彩对比等的感知。而设计基础与设计初步使学生完成由平面设计题材转向三维空间的体块设计题材。室内设计Ⅰ课程中,笔者对课程最终目标进行了改革,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室内设计大作业由施工图、效果图等设计图纸组成,加上展示设计宣传海报、实物模型的展览以及主创人员的演示,综合评定。室内设计的展示空间是400mm×400mm×500mm的空间,学生在这样一个空间中用微缩模型展现设计效果,并通过后期实物拍摄、自定拍照机位展现作业完成效果。通过实际的微缩模型,学生很好地从设计基础的三维立体构成建造转换到实际的空间设计中。
2.设计流程中美学艺术教育的介入与技术启蒙的分析
设计表达:在设计的初期方案中,学生通过美学艺术教育中所学将设计方案表达出来,在未完全掌握计算机辅助制图的情况下,可通过手绘等方式初步构建方案,并且对设计进行讨论。因掌握快速手绘等方式,学生在头脑风暴等活动中能够快速、有效地讨论与修改方案。空间构成:学生掌握的空间构成比例知识可直接用于平面图的绘制,而教师需要借助丰富的施工经验辅导学生,校正学生图纸中不合理之处,使学生初步掌握功能布局的概念。色彩基础:在后期的微缩模型建造中,学生通过色彩的搭配,加之实际的光影效果,可创造出具有不同目的和功能的展示空间。计算机设计的表现:在室内设计Ⅰ的后续课程室内设计Ⅱ中,学生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可在完成建模和效果图渲染后思考实施方案,在遇到施工瓶颈后及早修改方案。除美学艺术教育的作用以外,设计思维方式的转变也可通过制作微缩模型实现。微缩模型可使用市场上常见的材料建造,如KT板、松木条、泡沫板、有机玻璃板、废弃布料、微缩模型用人物配件等。在建造微缩模型时,松木条所建木龙骨造型如何与吊顶连接,空间的高度是否够用,展示空间的墙面靠什么材料支撑,灯光的走线如何隐蔽,都需要学生思考;而通过观察微缩模型,学生更容易理解人机工学中的空间功能布局。在课程最后一周,每组组员发表演讲,具体阐述在微缩模型展示设计的创意缘起、材料选用、区域划分、手工实践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由美学艺术教育中的审美趋向往解决设计问题的趋向发展。
五、结语
美学艺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成熟、高雅的艺术审美。在以设计思维方式为导向的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正确的学科基础,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根据学科的交叉性、亲缘性把握学科基础,将建筑学、材料学、人机工学纳入整个基础体系,同时进行必要的美学艺术教育,使学生深入学习表达、色彩、构成、比例,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以上是笔者对于室内设计Ⅰ课程的一些思考。从历届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学习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此种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空间设计的功能进行思考,而非单一地偏倚审美性,是值得运用的。但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新时代的美学艺术教育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查漏补缺,进而通过先进、开放的教育模式促进室内设计行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子东.艺术性不等于美术性——兼谈室内设计学科基础与美术教学.美术研究,2004(3).
[2].“大美术”教育中室内设计教学的理性思考.装饰,2006(1).
[3]刘志甜.美术教育中服装设计功能分析——评《服饰图案设计》.上海纺织科技,2019(1).
[4]刘岚.当代展示设计教育方式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8(17).
[5]江雪梅.展示设计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艺术教育,2015(5).
作者:边军 冯千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