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学启蒙与人文滋养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依据新课标,小学美术教学要承担美学启蒙和人文滋养的双重责任,从小学美术教材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等三个学习领域着手,对其背后隐藏的人类情感、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人文情感进行提炼总结,以供广大小学美术教育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参考。
关键词:美学启蒙;人文滋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基本美术素养列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堂教学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与责任感的重要纽带。美术课堂不仅要向学生传达美育内容,更要借助教材精巧设计,向学生传递浓郁的人文情怀,以体现小学美术课堂“美学启蒙”与“人文滋养”的双重育人责任。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美学启迪与人文情感熏陶兼顾?以下就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不同场景及课堂实例,做相关初步研究。
一、从“造型·表现”教学到人类情感引导
“造型·表现”是小学美术学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阶段学生使用纸、笔等多种工具进行美术创作和美术实践的重要课堂活动形式。“造型·表现”教学活动贯穿小学美术的教学全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美学素养、对其进行人文熏陶滋养的重要教学单元。其中,广布分散在课程教材中的人文情感教育题材,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总结,便于在课堂中应用,以满足儿童成长过程中对人类情感的实际需求,塑造该阶段儿童正确的价值情感导向。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2课《妈妈的节日》为例,本课教学内容为:邀请学生以妈妈为作画对象,画出自己心目中妈妈的“最美”时刻。原本,教材在教学教法上给予相应提示,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去想象妈妈最美时候的样子、当时她的神情、她的姿态,她当时穿的服装、戴的发饰等,以准确把握人物外貌,完成教学绘画。实践表明,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这样的引导远远不够。实际上,本课教学背后隐藏着一条耐人寻味的人文特征,那就是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地去唤醒孩子们从内心深处去认同妈妈对自己的真情实感,回想妈妈对自己的爱。只有在“爱”的情感引导下,孩子们才会因爱而作、因情御笔,最终才能在课堂上、纸墨上“投射”出对妈妈的爱,才能最终描绘出心中那个“最美”妈妈。假借人文真情实感进行情感引导,才是本课教学能否成功的核心关键。
二、从“设计·应用”教学到自然和谐启发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既是对传统美术的启蒙,也是对应用美术、工艺美术的启蒙。“设计·应用”体现儿童应用自然材质进行美术设计与美术创作的全过程,是学生美术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能力的呈现。在该单元学习中,学生少不了要与美术介质直接接触,少不了要动脑思考该使用何种资源介质以艺术形式再造,实现自我美学表达。这中间,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环境保护、资源恰当利用等人文内容,不可避免成为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直面的教育话题。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3课《“五谷”作画》教学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不同粮食色彩形状进行创造组合,构成幅幅鲜艳明亮的工艺美术作品,更应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爱惜粮食、珍惜资源等人文理念。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有7.9亿人面临食物不足,更有1.3亿人长期处于饥饿之中。通过各类数据和事实,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环境观念,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爱惜粮食不浪费食品的良好品质。
三、从“欣赏·评述”教学到精神文化传承
“欣赏·评述”领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欣赏”体现了美学熏陶,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评述”则体现为学生对美学的表达,是美学熏陶后的外化,是形象向思维方面的转化,体现美术表现与语言逻辑的串联。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材中引入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既有美术欣赏与艺术熏陶的现实教学价值,也饱含着对艺术作品背后隐藏的文化精神的传承教育寓意。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6课《喜怒哀乐》教学中,教材引入近代画家周思聪先生的中国画《人民和总理》作为教学“欣赏”画作,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了解人物不同表情及表现手法。教学中,若教师能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画作精神一并在课堂上讲授,相信定能催发学生思考,体现强大人文情怀。《人民和总理》是对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往震区视察灾情、慰问灾民感人情景的真实再现,体现了总理爱人民、人民拥护总理的真挚情感。总之,美术课程是小学阶段美育培养、美学熏陶、艺术感悟的重要源泉。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不应仅限于美术,更应发掘美术教材中隐含的人文元素,将美学启蒙与人文滋养贯彻到课堂教学中,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奠定高雅向上的艺术修为,培养符合时展所需的人才。
作者:汤继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