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摘要: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关键…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正确的管理观念
民营企业对人的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观念淡薄,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存在片面认识。许多企业经营者仍然把“人力”当作“成本”而非“资本”、“资源”,把对人员的使用纯粹化为“商品”,认为企业是自己的,用什么人,用多少人,怎样使用这些人,怎样管理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事情,合适的留下,不合适的可以尽管换,缺乏对人才的尊重。对员工的管理是一种“档案袋”式管理方式,而没有把人看成是一种活的资源来以开发、利用,没有把激发人的热情、增强人的能力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目标,这样的管理模式,虽然可能实现“事得其人”,但人却不能尽其才,未能把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相应地,在“双向选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流失也就成为这些企业普遍的现象。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囿于家族式管理的阴影。许多企业经营者往往对引进人才存在戒备心理,不能给予他们相应的职位权和活动权,特别是许多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民营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有的企业经营者担心肥水流了外人田,在用人上内外有别,先亲后疏,先近后远。企业内特别是财务、人事等核心部门充斥着本家族人员,这种以血缘亲缘为主要纽带的合作使得成员之间的行为及责权利缺乏契约的刚性约束,既造成人力资源质量难以保证,又导致管理的随意性。而且因人因亲设岗设职,还使非家族人员倍感压抑,特别是使一些优秀员工和管理人员感到没有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而缺乏归属感。有的企业认为“管人谁都会,只要多给钱就行”,人力资源管理无非是设置一个部门,养几个闲人,上一套软件,永远是“花钱”的环节,创造不出什么效益,加强与否,无关紧要,没有把“管理人”这件事提到应有的位置。有的企业内根本没有设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没有配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招人、用人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是老板一人说了算。有的虽然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依然把职能定位在档案管理、人员调配、工资、劳保、福利等日常行政事务,只作为上级的执行部门从事静态的、被动的管理工作,几乎不参与企业的决策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观点是: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潜质。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与员工的交流,重视公司文化和凝聚力,培养员工对公司的责任和认同感。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战略规划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迅速,人力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的缺乏使得民营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许多民营企业业主存在功利主义,有开发培养人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顾虑,对人才只用不养,缺乏充分开发培养、合理使用、有效管理人才的观念。这种观念无疑将企业人才的能力局限在现有水平上,不能有效地挖掘员工潜能,更是对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极大挫伤,其后果必然极大的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作为一个企业不能等到用人时才去找人,而应事先有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计划、生产计划、财务计划的基础之上形成本企业的人员替补计划、招聘计划、退养计划、发展计划等。谁是企业未来的领导人?谁是企业未来的“领头羊”?这是每一个民企老板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企业十分缺乏如何将先进的人力管理思想转化为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可操作的制度、措施的技术手段和途径。许多民营企业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已经学习掌握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并不缺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思想。但在理论联系实际,把先进管理理念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有效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技术方法和操作工具上存在明显不足,因而难以有效提高人事工作绩效。
三、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流失快,人才稳定难
有资料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跳槽现象十分严重,有的企业员工流失率达25%,以至于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由此陷入了招聘——流失——再招聘的不良循环中。这一方面加大了人力资本损耗,使人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也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难以维持,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对企业来讲,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是必要的,流动异常,不利于工作的延续和事业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是非常必要的,流动异常,不利于工作的延续和事业的发展。当前,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愈发严重,员工流失快,人才稳定难。一份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中高层次管理和科学技术人才的在企业就职的时间普遍很短,平均仅为2年~3年。在民营企业中,企业前景不明朗或内部管理混乱、企业经营者以“炒”代管、员工职业生涯计划难以实现、工作压力大、缺乏职业安全感、个别企业薪酬结构不合理、工作标准过高等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导致员工跳槽。有的民营企业家认为劳动力市场对企业是敞开大门的,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招到需要的员工,因此不在乎员工的高流失率,但这些人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及其他资源,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整个组织的气氛,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四、民营企业人员招聘不规范,方法单一
我国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规范的招聘规程,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招聘时,往往采用传统的面试法,很少采用笔试法、情景模拟法和心理测验法来考察应聘者的写作能力、分析创造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招聘时没有详尽周密的招聘计划,其招聘往往呈现出“现用现招”的特点。结果往往是招聘者重复性地到本地或跨地区的人才市场上去寻找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既费时,又费力,造成了招聘成本过高,而且企业难以招到满意的人才。
另外面试法具有简单、直观、节省时间的特点,但仅靠面试是很难测试出一个人的实际能力的;加上多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的专业素质较低,在招聘时,往往凭经验办事,重学历不重能力。重应聘者的言谈,不注重考察实绩,甚至以貌取人。可以想象,这样的“伯乐”怎么能够找到真正的“千里马”呢?一是思想观念不端正。不少企业经营者把人才简单等同于资金、土地等有形生产要素,把选人、聘人工作简单化。二是人力资源招聘缺乏科学性。表现为:奉行“拿来主义”,招聘前没有详尽周密的招聘计划,往往是“现用现招”,临时缺什么人才,马上到市场上去找,仓促招聘,重复招聘,费时又费力;招聘程序不规范,招聘方法单一,招聘时缺少规范的招聘规程。三是人才“高消费”。不少企业在选人时,奉行“唯学历论”。不顾本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分析工作岗位需要,不讲究职责分工,不计聘用成本,一味追求受聘者高学历、高职称,忽视人才的实际才能,这种在人才使用上的“高消费”和“超前消费”,必然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是人力资源冲突,往往是引进的人才难以发挥预期效用,而急需的人才却没有选到。
五、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企业人才配备的关键不在于有多少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关键在于人力资源搭配合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协同优势,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人才的缺乏,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目前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现状是:1.学历不高。除了一些集团化发展的企业及一些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人才素质较高之外,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式管理,其管理人员多是家族成员或企业的创业元老,而他们当中大部分的学历偏低。
2.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一般来说在民营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的管理者缺乏现货企业管理的基本认识,不大懂得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企业,在管理方式上,大部分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民营企业如何拓宽提高人才素质途径的渠道,如何通过科学配置,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才整体效应、实现素质与结构的和谐,就显得非常重要。
六、民营企业人才晋升难,发展空间小
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因此,在人才选用和晋升时,最为担心的是这些人才对企业或老板的忠诚。一方面,企业感到原有的亲戚朋友创业元勋的能力、学识和素质已难以胜任企业的持续发展,急需从外部选聘人才。但另一方面又顾虑从外部选聘的人才是否和自己一条心,能否忠于企业,忠于职守。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导致企业以家族成员利益为中心,企业内从财务到人事等核心部门充斥着本家族人士,从而造成近亲繁殖。相应地,则把引进的外来人才放在各种框框的控制内使用,把人才手脚捆起来跳舞,在晋升、培训机会的分配与安排上,不是以员工的能力与实际需要为标准,而是将外聘人员当作“外人”,一律拒之门外。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有别于国有企业,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这有它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积极性的一面,但表现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基本人事制度不健全,对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晋升和辞退等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和操作程序,往往凭企业主的以往经验和主观判断,随意性很大,感情多于理智,内外有别。对家族成员因人设职,亲朋好友不管能力高低都被安排在重要的岗位;家族以外的员工岗位设计不合理,职责过大,要求苛刻,一旦违规处罚过重,这样不仅挫伤了非家族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把高素质人员招至麾下。因此,家族企业在规模扩大以后,必须建立科学、公正的用人机制,用“规制”代替“人治”,任人唯贤,按照制度规范招纳贤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潜力,适应多层次、宽跨度的综合性企业管理对人力资本的需求。
七、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只强调管理,忽视激励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的制定,忽视了建立和健全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多地把人看成是一种活的资源来加以开发、利用,把激发人的热情、增强人的能力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目标。通过有效而正确的激励技巧,激发出每个人内在的活力,使其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把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目前许多民营企业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并以较高的工资收入或其他物质激励方式吸引人才,但在对人才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单一地以增加报酬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忽视非物质的激励方式(如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和自我实现激励等),忽视良好的企业组织环境的培育,使得企业缺乏凝聚力,员工缺乏归属感。
八、只注重培训的形式和数量,忽视培训的内容和质量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本身也认识到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培训,结果却是受训者对培训内容兴趣不大,参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对促进管理及人员素质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培训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国内许多民营企业的培训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有被动性、临时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培训目标并没有与岗位相联系,培训并没有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的提高相联系。培训并未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联系。只图完成任务,办了多少期班、培训了多少人,至于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所应该做哪些培训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缺乏培训要求的调查,并且缺乏培训体系的规划,培训手段落后,培训形式单调,培训方法不适应成人学习特点,培训者专业化素质不高,培训资料和教材缺乏,培训政策不到位等等都给培训工作带来了挑战。
九、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法规政策淡漠
我国民营企业中,由于部分企业经理只知道技术、产品与市场的重要性,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较少,政策法律观念淡薄。一是,
少数经营者掺杂使假、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严重影响了自身信誉。二是,依法自我保护不够,出钱消灾、怨怨相报、以黑吃黑现象时有发生。三是,职工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部分民营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任意延长劳动时间,职工的工资福利、劳动保护和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等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据调查,我国八成以上民营企业没有也不愿意为职工依法缴纳养老保险等费用。有的民营企业对所聘员工的人事手续和养老、医疗保险也没有提供,使员工存在后顾之忧,对企业缺乏信赖和归宿感,企业对职工没有形成凝聚力,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选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士随意性很强。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不签,该给员工交纳社会保险的不缴,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买方特点,员工只得接受不合理条件的限制,这就使员工缺乏归属感、稳定感,增加了员工的流失率。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者基本上身兼多职,既不懂劳动人事政策,又没有劳动人事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在管理上根本不考虑人事法规政策,完全依照老板的旨意行事,老板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企业的建章建制、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管理也不健全。有的民企甚至害怕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过长,企业将要给予其较多的福利待遇,而有意借故解雇资深员工,伤害了一些员工的感情。
参考文献:
[1]马新建等编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9):45-46
[2]戴良伍爱:人力资源管理学[M].济南大学出版社,2000(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