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研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存在如下特征:数量丰富,综合素质较低,外流现象严重,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短缺等。这严重制约了*州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加强对*州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加以战略考虑;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州农村人口素质;积极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发展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增强农民身体素质。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州)是一个农业经济地域,目前,*州的个别农村居民还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国情问题专家胡鞍钢指出:农村的问题,主要不在于资金的匮乏和物质资源的缺少,而在于知识的贫乏和人才的短缺。*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关键是要充分开发当地的农村人力资源。本文在对*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基本对策。
一、*州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
*州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全国14个贫困地区之一。*州辖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共1市7县。其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一)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丰富
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人口总体所具备的能够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据州统计局统计,2004年末,全自治州总人口266.6324万人,农业人口221.11万,农业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2.9%。可见*州农村人力资源在数量上是十分丰富的。
(二)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素质较低
与*州农村人力资源丰富的数量相比,其综合素质是比较低的。主要表现为:第一,国民受教育程度低。据*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平均每万人口中在校学生数分别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93.39人,中等学校学生792.62人,普通小学学生645.83人。而据*州2005年统计公报的数据,*州2004年平均每万人在校学生数,大学生为71人,中专生为62人,普通高中生为133人,初中生为548人,小学生为991人。这还是一个总体的比较,如果拿农村的人口进行比较,其差距会更加明显。第二,科技素质低,农民接受现代科技的能力不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在农村大范围推广。第三,观念落后,传统的自给自足、因循守旧的观念十分严重,不愿承担风险及接受新生事物。
(三)农村人力资源外流现象严重
由于*州地处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活环境不优越,农民生活水平长期比较低下。据湖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农村居民平均每人纯收入为2837.76元,而*州仅为1600.78元,只占全省平均水平的56.4%。很多稍有知识和才能的人都不安心于农村本土生活,希望走出大山,纷纷流失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就使本来就较落后的*农村更缺乏智力的支撑。
(四)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短缺
在*州农村,农村卫生工作人员和医疗设施不够充分,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卫生和保健需要。据湖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各市、州、县卫生工作人员与床位数,*州在各项指标上仅高于张家界市,居倒数第二。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土地面积,*州都要高于张家界市,因此实际上人均所享有的医疗卫生设施是不占优势的。在这种条件下,农民患了小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
二、开发*州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最有活力、最宝贵的资源。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比森的研究成果:“人力资源是构成各国财富的基础,资本与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只有人才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组织,并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能动力量。”可见,只有积极开发*州农村人力资源,才能有效地促进*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把人力资源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加以战略考虑
1986年以来,农业部对口定点扶持武陵山区的*自治州和湖北恩施自治州给予了一些倾斜政策。这一举措虽然在促进*州农村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同其他地区的发展还是很不相称的,这就需要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期以来,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足够的重视,*也不例外,而事实上只有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从而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有效解决农村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谈到人口往往只把它当作负担和“包袱”,而没有看到人力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不可否认,人口数量的确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决定因素。我国至今没有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过大的人口数量,而在于人口质量的低下。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证明了发展最快的区域恰恰集中在沿海人口密度最高、人口素质最好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因此,我们既要正视*州农村人口压力的现实,更要开发利用好其人力资源。只有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加以战略考虑,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变人口“包袱”为社会财富,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腾飞。
(二)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州农村人口素质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一项,它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舒尔茨就认为“教育投资的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不平等”。教育从两方面影响收入分配:一方面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与他的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现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将会影响未来收入分配的状况。因此,大力发展*州农村教育,发挥教育向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辐射功能,将对*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要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地方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落实到义务教育上来的思想,要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农村总体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要调整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方向,在发展以基础教育为主的同时,增加农业生产技术的课程,加强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基础教育的发展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利用国内及周边地区的各种有效资源进行。如鼓励东部省、市地区、县在*州的对口区、县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联合办学等。
2.在基础教育得到改进的同时,以现有的*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对于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进入高等学校的农村孩子,可以充分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上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加速知识更新,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职业学院的优势,一方面对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对向城镇转移的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最后,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办好高等教育,在办好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函授、业余、夜大等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充分利用吉首大学的资源,发挥吉首大学的优势,培育大批自己的人才,形成一定规模的人才群体,为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积极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虽然在吸引人才去基层、农村创业方面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政策的吸引力不够。这些政策多侧重于“限制”人才外流而较少“吸引”人才内流,这都不利于提高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州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制定具体的奖励政策,鼓励本地区外出打工学习的人员学成后回家乡服务,既支持他们在家乡的企业工作,也鼓励他们自己创业,用他们学到的先进的技术服务于家乡的经济建设,从而带动周围的乡亲们共同致富。另一方面要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引进一些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急需的专业人才。引进人才是一项相对投入少,见效快的人力资本积累举措,这对人才紧缺的*州农村来说尤为重要。当地农民可以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如项目指导、合作研究等。在利用这些专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当为其配备自己的助手,近距离地学习,为造就农村本土的人才队伍作好准备。
(四)发展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增强农民身体素质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的健康状况是人力资源使用效率高低的基本保证。发展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可以从基础上保证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
为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力加强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州农村贫困人口多,有些人基本的生活保障尚不能满足,更不可能依靠自己来解决医疗保障问题。对于这些弱势群体,需要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保证他们享有最起码的卫生保健。第二,必须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根据农村实际,合理确定农村生机构的规模和布局。第三,合理调整乡镇、村的卫生院功能,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