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个体行为类型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个体行为类型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个体行为类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及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企业、特别是跨国经营企业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竞争和管理方面的挑战。企业要想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不断进行管理的改善和创新。而对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人力资源也必须进行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必须将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使之贯穿于战略的管理思想理论和管理的实践原则等各个层面。

但是由于高级主管所管理的员工越来越复杂,如:教育背景、年龄代沟、地域差异、跨文化等等,使主管们非常困惑。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寻求有效的管理办法:不同的员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不同的管理风格将导致人力资源产生什么不同的绩效?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个体由于其来自不同的背景、具有不同的个性、以及其经历的不同,其个体行为类型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形成了这个个体的行为风格。下面我们来看看个体行为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行为风格的联系:

Wm马森在上世纪20年代就完成了一系列个体行为研究。“个体行为问题”是构成个体行为的多个方面,包括在知觉、判断、价值观、态度、情感、个体学习上的差异,使人们按照某种方式思考、感觉和行动,并形成一套行动方式。

一、关于个体行为的认识

(一)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影响知觉的因素可以归纳为知觉者、知觉目标或对象及知觉发生的情境三个方面。

(二)判断的归因理论——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的行为不同的解释。归因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由于我们对某一特定行为做出的归因不同,因而影响到我们对个体的判断也十分不同。

(三)价值观——是代表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的状态更可取。

价值观对于组织行为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了解员工的态度和动机的基础。同时它也影响我们的知觉和判断,还会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四)态度——是关于对事物、人或者事件的评价性陈述或判断: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态度看成由认知、情感、行为成分的三部份组成,有助于我们理解它的复杂性和态度与行为之间的潜在联系。

在组织中,态度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工作行为。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三种态度:工作满意度——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总体态度;工作参与——指员工认同自己的工作、积极参与工作、把工作绩效视为个人价值的体现程度;组织承诺——代表了员工的组织取向,指的是他们对组织的忠诚程度、认可程度及参与程度。

(五)情感——针对某事物或某人的强烈感觉。情感智商主要由五种能力组成:了解自身情感;控制情感;激励自我;识别其它人的情感;处理关系。

(六)个体学习——学习的定义是: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我们可以这样说,行为的变化表明了学习的发生,学习是行为的改变。

个体学习是要求个体改变其思维模式的持久行为,这需要进行有意义的谈话和创造学习条件,通过个体的学习优秀来实现绩效的优秀。

二、由于人之间的内在差异,产生了不同的行动风格,管理者应该接受这种差异

由于个体在知觉、判断、价值观、态度、情感、个体学习上存在差异,使人们按照某种方式思考、感觉和行动,并形成一套行动方式。个体行为的理论可以运用于解决许多管理问题,如:冲突管理、变化管理、激励、绩效管理、领导风格、授权等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管理者必需认识、尊重差异,并运用差异解决管理上的问题。所以,管理者应学习差异化管理,以保持并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目标。人们按照某种方式思考、感觉和行动,是因为长期以来他们已经发展出一套行动方式。实际上,这些方式这样根深蒂固,以致被称之为“行为风格”(DISC)。Wm马森的《个人发展剖析》是一套自动评分工具,帮助你:

(一)理解自己的个人行为风格;

(二)当你领导和管理他人时,学习如何利用他人的优势及补充自己行为风格的限制;

(三)理解他人的行为风格,并根据他们的风格调整自己的领导和管理方法。

根据DISC行为风格,可以把人分为统领型、影响型、尽心尽责型、稳重型四种不同的类型:

1.统领型的特点:自立,决断;控制和权威;耐心;直接交流;听从并支持他们的目标;专权/野心勃勃。

2.影响型的特点:乐观,执着;社会承认;紊乱无组织;灵活和自由;承认他们的观点/成就;被动。

3.尽心尽责型的特点:精确和细致;“把事做好”;过于重要;逻辑方法;接受他们的想法;分析类比。

4.稳重型的特点:耐心与合作;传统实践;不能够决定;欣赏和稳定;对他们的情感保持敏感;缺乏决心。

从上述描述来看,每种行为风格都有鲜明的特征,这种特征使他们在工作方法、激励、领导风格、处理变化、处理冲突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三、个体行为的问题和工作满意度等组织联系起来

个体行为差异在工作环境中表现为对工作满意度的质量。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水平高,对工作就可能持积极的态度,反之亦然。

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认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流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这一理论指出,当人格与职业相匹配时,则会产生最高的满意度和最低的流动率。而人格特点取决于个体行为特点。(霍兰德)

四、个体行为模式在组织中的应用

领导艺术要求你自己与你领导的那些人有更多的相互理解。这种理解使得您能够建立起一种关系,并与其他人更有效地合作。理解你个人行为风格可以帮助你理解你怎样领导他人以及为何如此。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你加强你的领导力量,并且明确你需要进一步发展的领导。

通过个体行为差异的学习,可给管理者对不同行为的风格和方式上建立的深刻见解。没有单一的最有效或最具成果的风格或方式。相反,那些最理解自己行为风格和与自己共事者行为风格的人,将成为最高效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前面理论中讲到人的个体行为存在差异,人的行为风格又有统领型、影响型、尽责型、稳重型四种之分(Wm马森)。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要根据组织成员的行为风格进行合理匹配,才能使组织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一个销售团队为例,对于销售经理,应该在选拔是考虑统领型人才;对于销售员则需要影响型的经营人才;对于销售支持的人员则需要稳重型人才;对于销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人员需要尽责型人才。所以,用好个体行为的差异,可为组织带来管理上的收获。

通过个体行为问题的研究,我们了解到由于知觉、判断、价值观、态度、情感、个体学习上的因素,使行为风格产生差异。个体差异就像一把双面刃,处理好了,能发挥潜能,产生1+1>2的效果;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团队内耗。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个体行为差异的客观存在,尊重、理解差异,并且运用它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

[参考文章]

[1]许新明.“情商”与领导的能力[J].中国电业,2001,(1).

[2]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第七版.

[3]领导者的情商与人[p].成都科技网,200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