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力资本教育市场理论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力资本教育市场理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人力资本教育市场理论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市场

论文摘要:人力资本理论极力强调人力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教育经济政策的制定。它通过对教育成本投入及其未来经济收益的极大关注,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生源等方面的激烈竞争,从而极大推动着我国教育市场的建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正是由于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入,我国教育市场正方兴未艾。人力资本理论作为当代世界占据主流地位的经济学理论,极力强调人力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关键性作用,突出了教育对经济收益的重要贡献,它不仅极大地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强烈地影响着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着我国各类教育的竞争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力资本理论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对世界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普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通过大量的开创性研究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舒尔茨等经济学家将教育活动纳入经济计算,并且通过回报率的推算,表达了教育投资具有在教育成本以外的经济回报。他们研究发现,美国经济增长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对人力资本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为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教育对美国GNP增加的贡献份额达到了33%。其它许多研究也表明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如有关研究认为,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这方面的研究既不断证实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合理性,也为各国政府大力投资教育找到了理据,对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

人力资本理论极力主张人力资本对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指出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形成于教育、医疗保健、劳动力在国际国内的流动及信息获得等众多途径。其主要观点有:(1)劳动力质量重于劳动力数量;(2)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3)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4)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并且高于物力投资收益率。[1]这些观点体现了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高度重视,肯定了教育成本投入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国家教育经济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着我国教育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二、我国教育市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教育市场在我国社会已经客观存在,并且关系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动向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尽管市场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它在价值选择上与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不一致性,而在关注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方面,市场与教育则有着比较一致的价值追求。教育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扩大教育的资源总量,优化教育的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运行的效率,缓解了教育供需矛盾,推动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些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教育市场的建设。

由于我国对教育市场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分歧,市场手段的核心是通过竞争提高效率,实现优胜劣汰,这与教育目的存在明显的差异,教育从总体来说是非功利的,其价值选择更多体现为培养完整的人,这表明教育市场化发展存在着比较合理的障碍。确实,教育总的来说应属于“准公共产品”,但不同类型的教育,其产品属性不完全相同。基础教育如九年义务教育必须由国家来办,不能完全市场化,而其它类型教育的市场化运作则可以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运用市场机制确实可以激活学校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承认教育是经济性的活动,以及看重教育经济功能的事实,对教育市场提供了理论的依据,通过重视发挥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共同作用,现实地推进着我国教育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教育市场的积极影响

人力资本理论主张教育资本是人力资本的核心,表明了教育经费投入对未来经济收益的重要性,这势必会影响到教育投入的市场化行为。作者认为,目前我国已现实存在着的教育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力资本理论的积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通过强调人的劳动能力,激励着各校教育质量的竞争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力的质量不仅关系到经济活动的成效,而且存在明显差别,这必然会对学校教育的质量提出要求。目前我国大面积存在追逐优质教育的择校现象,这与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会极大提高人的劳动能力有关。随着对优质教育的激烈追逐,择校现象愈演愈烈,不少学校都伴随着一定市场行情的收费行为,使得这些学校现实地存在着相应的市场价格,优质教育的市场行情被普遍看好,而薄弱学校则与此相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校教育质量的竞争。尤其在学生的就业问题严峻之时,学校必须根据教育市场的需求状况调整学校的资源配置,以良好的教育质量赢得社会的承认。可见,人力资本理论通过强调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重要作用,激励着各校教育质量的竞争,进而影响到各校的市场竞争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

2.通过重视教育的经费投入,推动着学校生源的校际竞争

人力资本理论坚信,教育投资是最主要的人力资本,必须重视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就我国目前而言,无论是处于买方市场的学校,还是处于卖方市场的学校,实际上都存在着生源竞争。教育作为一种兼具公共属性和私人属性的产品,从公共产品属性来讲要求公共经费的投入,从私人产品属性来讲需要个人对教育经费的负担,这两方面的投入都与学校的生源状况密切相关,所以生源问题关系到学校的经费投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供给条件和供给能力。当前许多学校纷纷在生源问题上做足了文章,以期获取更多的教育投入,这种状况必然会带来学校生源的校际竞争,从而推动着教育的市场行为。

3.通过关注教育成本及其未来收益,促进着各类教育之间的竞争

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比较教育的成本与收益,计算了教育的回报率,认为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性投资,能够带来比成本更多的经济收益,并且不同类型教育的经济收益存在差别。这一理论观点促使人们更加重视教育过程的经济因素,更多地考虑教育的经济回报。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把教育仅仅作为公益性事业看待,缺乏对教育的私人性和生产性功能的积极关注,使得公办教育机构累积了相当数量的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不仅教育的经济投入十分有限,而且教育投入的经济效率也相当低下。通过发挥教育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既可以有效整合公办教育的资源存量,还有助于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及合作办学,使得各类学校在自身发展中不得不关注教育的成本及其未来收益,进而促进着各类教育之间的竞争。

四、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教育市场影响的复杂性

尽管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教育市场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市场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我国教育市场还要受到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教育市场的影响存在着相当的复杂性。

1.人力资本理论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尽管人力资本理论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处于主流地位,成为许多国家扩展教育和加速国民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但它的影响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实中,教育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诺言并没有实现,教育机会的相对均等并未带来收入的平等,而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促使失业率下降,也并非是“公认的事实”,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突出作用受到了怀疑。这表明,人力资本理论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它夸大了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过于简单化,当前教育对经济生活的作用越来越离不开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自学和创新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等因素,所以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教育市场的影响就必然存在着现实的复杂性。

2.我国对教育市场的认识尚未达成基本一致

人力资本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表明了教育过程存在着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活动,需要以较少的教育投入获得较多、较好的教育产出,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公办教育规模庞大,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其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下,迫切需要通过市场的手段,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率[2]。同时我国居民对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市场介入教育已是不争的事实,并影响到政府的教育政策。目前迫切需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教育产业属性的巨大潜能,在义务教育以外的各类教育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全社会积极投资于人力资本。尽管这些认识促进了教育市场的普遍认同,但目前我国对教育市场的认识还存在分歧。不少人明确反对在教育领域套用市场规律及其竞争法则,我国政府也不主张教育市场化,并且正在不断强化对教育公共事业的责任,譬如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同时大力增加了义务教育之外的职教、普高和大学等各类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这种对教育市场的争议表明,我国教育市场不会简单地受到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势必存在着相当的复杂性。

3.教育市场的建设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育市场在受到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之外,还要受到国家的教育经济政策、学生就业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重要影响。譬如,我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以及部分地区已开始实施的教育券制度等,影响到我国教育市场的进程;当前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则直接推动着我国教育市场的发展;而社会经济水平与老百姓的收入状况,也现实地影响着我国教育市场的进展。这众多因素共同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扩大,教育选择性的增加,以及我国教育市场的规模和潜力的提升。既然我国教育市场的发展与众多因素密切相关,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教育市场的影响,必然离不开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理应存在着相应的复杂性。

作者单位:重庆教育学院干训教育系

参考文献: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68-69.

[2]陈穗红.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考察与现状分析[J].财政研究,2003,7: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