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级技工短缺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级技工短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级技工不足的现状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演进,这种现象在向重工业阶段过渡的长江三角洲南翼城市一宁波市尤为突出。文章在分析宁波市高级技工短缺现状与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高级技工短缺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高级技工短缺原因对策宁波市

入世后,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宁波市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与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产业结构重化工业特征日渐明显,需要大量的高级技工人才。但高级技工缺乏问题,已经影响宁波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企业发展前景。宁波市打造“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级技工总量与素质。

一、宁波市高级技工短缺现状分析

(一)从业人数少,从业比例偏低

目前,宁波劳动力就业状况呈现结构性失衡,表现为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从业人数少、比例偏低。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取得劳动技术等级证书的只占11.6%,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及以上人才比重仅为14.84%,与发达国家约占30%的比例相比,差距很大。

(二)供小于求形成短缺

宁波劳动力市场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第三季度对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数据分别为1.48、1.26、1.61,2006年第二季度求人倍率分别为1.45、1.51、2.66。高级技术工人需求大于供给,出现“技工荒”现象。

(三)年龄结构失衡

宁波市劳动保障部门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市技工队伍中高级工以上仅占6.3%,这些高级技术工人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占40k,46岁以上的却占到45%。高级技工年龄断层不利于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稳定发展。

(四)文化程度偏低,地域分布不均衡

宁波市现有高技能人才学历层次偏低。以技师为例,初中以下的技师占29%,而大专以上仅占9%。文化程度偏低影响现有高级技工学习、掌握新技术的效率。从宁波市高级技工的地域分布上看,83%的高技能人才集中在中心城区。人才区域分布不均衡对宁波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

二、宁波高级技工短缺情况原因分析

(一)历史原因分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干部群体和工人群体社会地位、工资福利及退休待遇相差悬殊。年轻工人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或者是为了争取机会转到管理岗位而学习技术,一旦达到目的就不会继续钻研新技术,从而造成高技能人才的隐性流失。

(二)社会原因分析

学而优则仕、重任轻工的官本位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择业标准,父母也很少会以孩子成为一名技术工人为荣。《职业》杂志与中青年在线联合发起的“2005中国技能人才职业声誉调查”显示,52.7%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高达67.7%的人表示,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三)政策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在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考核以及证书的颁发方面的政策还有待于完善。取得职业资格,不仅要通过规范的应知考试和应会考核,还必须符合现行政策的规定。如高级工鉴定必须以单位统一组织,即使是参加鉴定者全部通过鉴定,也要按比例确定获得资格人数。这种规定挫伤了青年技能人才提高技能、考取资格证书的积极性。

(四)企业原因分析

许多企业追求眼前利益,对技能人才只使用不培养。有些企业怕培养后留不住,白白为他人做嫁衣,不如招聘、“挖墙脚”来得省事。对宁波市企业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用于职工培训方面的经费不多,一半以上的企业用于技术工人培训的费用不到职工教育经费的20%。

(五)经济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获得长足发展。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化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大批低技术含量的就业岗位正日益转化为高技术含量的岗位,从而急需一大批适应新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宁波市“十一五”期间GDP预计年均增长11%左右,以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新增1万个就业岗位来计算,“十一五”期间年均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4000名。

(六)职业技术教育原因分析

目前,主要由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负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由于多方原因,对高级技工学校的发展仍重视不够,一些职业技术学院把自身错误定位为普通专科学校,倾重于解决大专学历问题。目前宁波市承担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3所技工院校,因受经费、设备、场地等限制,年培养高级工仅100余人。2005年,全市高级技工班、技师班在校人数为1838人,占在校生数的18%,持有高级工等级的毕业生为17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在宁波的石化、能源、钢铁和电子信息等八大支柱产业中,只有服装、电子信息和家电三个产业相关的高职专业招生数列前十位。石化产业相关专业只有240名的招生数,占总招生数的1.2%,无法满足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解决宁波高级技工短缺状况的思路与对策

(一)引导舆论导向,营造有利于高级技工成长的人文环境

1加强宣传,改变传统观念。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工具,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企业技术革新以及解决生产性技术难题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地方政府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舆论导向。

2大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从政府层面以及企业层面。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技能竞赛活动和技能明星评选活动,对于优胜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建立政府、企业对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奖励制度,授于他们荣誉称号或给予一次性奖励、特种津贴等福利待遇,使技术技能人才逐步成为社会推崇的对象。

(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缓解高级技工短缺压力

在宁波本地短期难以遏制“技工荒”的情况下,从政府层面加紧建立并完善高级技工人才的流动机制,从外地市吸引急需的技工人才入甬。从长期考虑,应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技工人才引进优惠制度,从薪酬、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培训、子女教育等方面对外来高级技工给予优厚的待遇。

(三)加快建立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并重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要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以职业能力、工作业绩与职业道德作为评价技能人才核心标准,促进技能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

(四)企业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培训力度

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大力推行企业培训制度和名师带徒制度,建立技工研修制度,并通过技术交流、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促进职工岗位成才。企业要特别重视对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技术标兵、技术能手予以表扬、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五)加强职业技术学校与培训机构建设。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

1建立以政府为主要投资者的公共实训基地,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加快培养以高级工、技师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可以考虑建立以政府为主要投资者的公共实训基地,以校企结合的方式培训技工人才。

2加强管理,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各级政府要加强管理辖区内的职业教育机构,整合利用各种职业教育资源。这方面可借鉴外省市的做法,对具有学历教育性质的学校全部纳入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对具有培训类性质的职教机构统一归劳动部门管理。

3加快职业技术院校内涵建设,推行高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一是要保障资金投入,通过“订单式”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为企业量身培养所需高技能人才。二是要加强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建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三是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加强教材建设。这要求加快教材改革,以学生就业岗位为导向安排、确定教学内容,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岗位实际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