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家心理健康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家心理健康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企业家心理健康

赫赫有名的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和美人……可是谁又能真正读懂他对自己密友所说的:“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幸福的日子!”看来,他们的生活也并非别人所看到或想象的那样光彩照人。

近二十多年来,以阶层式崛起的中国企业家群体,因被主流经济文化逐渐认同为“经济脊梁”,而使得他们总是被“精明强悍”、“春风得意”等众多极富“欢颜”与“悦心”的辞藻包围着。而作为拥有金钱、事业、名誉的他们,也被人们认为理所应当地拥有着世间最浪漫的生活和最多的幸福。

然而,耀眼的光环却遮盖不住深藏其后的焦虑、孤独和苦闷:他们中自杀者有之,杀人者有之,发疯者有之,逃遁者有之,犯罪者有之,郁闷者有之……而在近日《经理人》杂志对经理人生存状态的专题调查中,竟发现经理人有“25种锥心之痛”!人们困惑了:集财富、幸福于一身的他们到底怎么了?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患有心理障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例只有9.5%,有资料也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存在心理障碍的比率也高达20%左右。而从对全国数百企业家的抽样调查显示来看,中国企业家群体已成为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多种疾病的高危人群——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极大的重视与更多的关注。

企业家自杀,多少遗恨在人间

2003年8月4日,韩国现代集团总裁郑梦宪跳楼自杀,举世为之震惊!尽管其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但人们普遍怀疑这与其不堪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关。其实,中国企业家因不堪心理重负而自杀的现象,近年来也日趋严重,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大众汽车公司前总经理方宏,在公众当中近乎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他事业成功(1990年被提升为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大众在他的领导下发展良好,业绩稳定,与中国足球的结缘,更使“大众”品牌享誉海内外,而上上下下也公认这位老总很称职、很出色),家庭稳定(妻子是位医生,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清廉有口皆碑(近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但他却于1993年3月9日上午,从五楼总经理室的窗口纵身往外一跃,突然之间结束了自己堪称辉煌的一生。

1997年7月26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青年企业家陈星国在遵义开枪自杀。据了解,15年时间,陈奇迹般地把一个年产值只有300多万元的县办企业,逐步发展为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的国家二级企业——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但后来因盲目扩张,拖欠债务高达4亿多元,最终不得不面对被茅台酒(集团)公司兼并的现实。但也就在兼并第一次筹备会议召开的前一刻,陈因无法承受这一切而冲动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001年10月,北京一家通讯公司董事长突然从其办公楼的窗口跳了下去,经抢救,总算保住了性命,但两条腿却再也没有站起来!

2002年7月23日,浙江一家印务公司的老板张良,在妻子3周年忌日这一天,到妻子坟前献上一束鲜花后,便在家中服下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

来自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数据表明,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有1200多名企业家因种种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之路,而这仅仅是有文字记录的一个部分!

事实上,身患心理疾病的企业家并不在少数。据调查,有53%的中青年企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少企业家深感工作繁忙,心理压力过重,心力疲惫;相当部分企业家劣性情绪增加;许多企业家有强烈的“亲情减少引起的心理失衡”感受;许多企业家觉得朋友减少,内心孤独感加重;不少中年企业家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很多中年企业家对工作产生厌烦感,甚至想干脆“退出社会”……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企业家的心理问题涉及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感染程度之深,影响之大已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聚焦企业家财富背后的阴影

社会、经济体制的剧烈变革对企业家的心理承受力构成了严峻挑战

自中国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体制的巨变无时无刻地考验着每一个企业家的眼光、智慧和良知,惊涛骇浪,大浪淘沙,而这我们不难从接连落马的上榜富豪中一窥端倪。与此同时,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企业家以及那些道德感、责任感强烈的企业家,最容易出现一种罪恶感(追求公平还是投机取巧?追求诚信还是忽视道德?),由此也易于产生心理危机!

其实,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家或者说职业经理人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缘自社会机制的完善,或者说依托一个良好的市场与法制环境,企业的经营行为相对来说往往可以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控制的保障。而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非常时期,由于缺乏机制与道德的约束,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导致一切都显得难以预测和把握,企业的成功更多地依靠带有一种灰色的成分或者说权谋。有专家认为,这一外在环境客观上使得苟营者易于取巧,成熟的商规难以张扬,—种可正面参照的普遍性原理与榜样空白,促使权谋的作用被无限扩大、变异、神化。

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常使企业家时刻感到危机四伏,精神焦虑

1993年,广东省茂名市一位年仅29岁的企业家冯永明,在家中用水果刀割腕自杀,原因是,在此前的3个月,他一手创办的永丰面粉厂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他本人因此也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其在遗书中留下的一行文字触目惊心:“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我将在另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

2001年3月29日,香港一名41岁的银行女经理郑宝贤生意破产,欠下巨额债务,当日上午跳楼自杀。据其哥哥透露,她患有抑郁症,曾经多次自杀。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乃是自然规律,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常给企业家一种风云突变,朝不保夕的危机感,面对已取得的成功,他们害怕失败。一位经理人曾慨叹,“我被卷入了疯狂的竞争中,这种竞争的残酷在于把跑得最快的人拉出来再比赛。就像奥运会比赛,最后只能有一个冠军,其他人都是失败者。你必须爬到金字塔的顶端,想不干的时候,连退路都没有!”而一些背运的企业家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后,心中难免失去平衡,以至于走极端,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职业的特殊性使企业家对世态炎凉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

心理学家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发现,影响企业家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人际关系的困惑。据报道,一位青年企业家找到心理医生说:他创办了一个企业,对职工和一帮铁哥们都很讲义气,但他一倒霉,他们说散就散了,他实在想不通,以后也没法再相信别人,甚至产生了报复心理。

其实,不管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失败的企业家,在他们从商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体验到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有专家分析,与一般人的体验相比,企业家的孤独更深刻,危害性更大,它除了影响企业家本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外,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家滑向悲观主义的深渊,对周围的一切都抱以怀疑的态度!

压力、竞争、劳累、焦虑常使企业家深感身心疲惫,难以承受

在外人看来,董事长、总经理的名头既响亮又威风,但这背后却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和怎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呕心沥血,精神的弦总是处于紧绷的状态。“有时候,工作就像一场接力赛,在奔跑的过程中,我朝向目标健步如飞,根本顾不了那么多事,流下的只是汗水,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呼吸和脚步声,看到的只是前面的对手”。在此情况下,不管企业家本人的意志多么坚强,都难免有招架不住的时候,也正因如此,在对心理存在障碍的自述原因中,近七成接受检测的企业家认为是“工作太累,压力太大”,其中68%的企业家说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

的确,面对客户挑剔的眼光,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面对“社会精英”的角色期望,不少企业家往往载不动许多愁,心理不堪重负。事实上,一个人一旦选择了以企业家为业,便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再也不得轻松。由此,企业家也就不得不比一般人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当这个压力超过他所能承受的极限时,他们就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据专家分析,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前总经理方宏,为什么自杀身亡10多年,但在业界和精神病学界所引起的震撼至今仍然不能平息,说到底就是因为企业家身上的压力之大第一次显现得如此惨烈!更耐人寻味的是,一位企业家因犯罪而身陷囹圄,但他却说:“我心里终于可以解脱了,我不用再承受社会给予我那么大的重压了,我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了!”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好企业家成恶人”的悲剧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的深层次原因。

家庭的变故和不幸严重地影响着企业家的心理健康

2001年10月15日,北京一个装修豪华的办公室内,金锐千翔通讯公司董事长祝凤生突然从窗口跳了下去,在对其死因的调查中发现:他的妻子和6岁的女儿被入室行窃的歹徒杀害,此后他变得十分沉默,与周围人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客户也基本是由助理、经理们接待。其秘书回忆说,很多时候,她送文件进去都不敢出声讲话,把东西悄悄放下便退出来。

而据媒体报道,前文所提到的张良,其自杀也与家庭不幸有关。原来,早在1999年他的妻子就因车祸去世,留下一个7岁的女儿。他一方面要应付业务上的各种事务,一方面又要照顾女儿,精神的弦越绷越紧,渐渐患上抑郁症并最终走上绝路。

对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家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人际关系和人性道德等各方面的基本看法,也深刻地影响并决定了一个创业企业家心理健康的基本面和基本色彩,亲情减少引起心理失衡自然难以避免。据学者调查,在有心理问题的中国企业家中,11%的人有过失去亲人的经历,包括父母、妻子(丈夫)、儿女,13%的人出现过婚变,7%的人童年生活十分不幸。接受调查的企业家90%以上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家,希望自己的配偶能够理解自己,做自己的知己。“家庭与事业产生矛盾,我感到难以两全,内心备受煎熬。”这是一种典型的心态。而与此对应的,是那些心理健康的企业家,往往都有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

传统偏见及自身为成功所累也导致企业家的心理矛盾加重

2003年8月17日下午3时许,兰州市亿万富豪刘恩谦在自己的寓所遭致枪杀。而在此之前,早有温州亿万富商周祖豹、香港富豪林汉烈、山西富豪李海仓等数位民营企业家相继被杀。种种迹象表明,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仇富心理也在逐步滋生,而这无形中也加重了一些企业家的心理负荷。

另一方面,企业家自身对心理疾病也存在偏见。调查发现,由于受“精英人士”带来的双重人格影响,患上心理疾病的企业家有90%的人不会觉察自己已经患病,而在患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企业家中,有90%以上的人不愿去看心理医生。接受过4000多例心理咨询的瞿伟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家往往对看心理医生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觉得这是很不光彩的事。加之企业家群体处于社会上层,领导着成百上千的员工,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因此更加不愿就诊,而这却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此外,心理学家认为,成功必然意味着一个人的个性与现实已经做出了某种妥协。事实上,如果企业的成功要以企业家透支身体和牺牲个人幸福为代价,那么这种成功是可怕的,也是脆弱的!难以想象一个身心疲惫,少有笑脸的企业家能够创造出生机勃勃的企业文化;也难以想象一群生活失衡、终日困于重重压力下的企业家能够打造出一个个大器扎实、具有恒久价值的百年企业。

给予企业家更多的人文关怀

毫无疑问,企业家为社会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他们自然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对于这一切,企业家的身心健康无疑是根本和基础。现代禅文化倡导者、企业文化研究专家王绍先生也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家,要身体好,最重要的还要心理健康。因此,关心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和生存环境,亦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社会问题。

整体联动,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企业家的心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标本兼治,社会方方面面要尽可能地为企业家营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对此,有关专家呼吁,当务之急,针对企业家们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有关方面应对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心理健康测试;通过专家讲课,针对性地采用集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措施提高企业家的心理素质,从而为企业家缓解压力。

其实在国外,心理学家,更确切地说是心理咨询专家帮助企业家克服精神危机、摆脱心理障碍的事是很司空见惯的。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说,成功企业家背后有两股力量在支撑,一是法律顾问,再就是心理医生。

在身体、家庭与事业之间寻求平衡点

工作再忙,也得有个“度”。凡事尽力而为,但也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否则超负荷运作必将导致疲于奔命,结果只会积劳成疾。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已有越来越多快乐而健康的企业家应运而生,他们正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寻求工作与生活的最佳平衡,同时力求上行下效,创造健康的企业。据了解,近两年来,离开管理第一线的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大约1/3的时间是在山上度过的,而他每次上山时也还有一些固定的伙伴结伴而行,比如万通集团的董事长冯仑。同时,他还发起成立了一个由200多名企业家组成的滑雪俱乐部,每年聚会一次。而明基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曾文祺也不无骄傲地说:“我总是在晚上11点左右睡觉,早上6点起床跑步。你们要是睡懒觉就欣赏不到苏州早晨的薄雾有多美了!”

其实从企业家自身来说,有意识地陶冶情操,丰富业余爱好,以自己的生活兴趣摆脱心理的困扰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读一本早就想读的好书,或者绘画、练书法,做雕刻等手工小制作,都是可以增添生活情趣的,甚至可以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试想,谁又能拒绝一段美妙的音乐、一顿丰盛的晚餐、一次倾心的交谈、一次浪漫的远游呢?无疑,这不但使人体味到家庭的温馨和浓浓的温情,更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不断地提高企业家自身的心理素质

新形势下的企业家要有“MQ”意识,即“心理商数”意识。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特别是要主动接受生活的挑战,只有正视挑战,也才可能平和自如地融入竞争的社会生活中,哪怕是身处逆境也会坚信,“事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而若一些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自己有了心理障碍,也不要讳疾忌医,相反,更应积极地配合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弥补信仰缺失,并将心理学与企业管理有效地接轨

从不到2万元起家,到如今产值达2个多亿的某陶瓷销售公司老总郑某,平时滴酒不沾,也几乎没有任何爱好,吃碗刀削面都比山珍海味让他感到不知舒服多少,但随其财富的与日俱增,他的心理困惑也越来越强烈:“资产过千万了,到底该怎么活下去?”他的想法或许会引起一些企业家的共鸣,有人说,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企业家们在解决了金钱、地位、名誉等问题之后,他们开始感受到对于信仰困惑与迷失的恐慌。而我国一些富豪之所以会出现心理失常,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没有社会责任感。而众多研究者指出,社会责任感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经济学家周其仁曾说“中国有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家制度和最廉价的企业家”,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无奈和痛惜!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家的身心健康也是企业健康的基础。国内一著名管理顾问公司在研究“中国企业家与中国企业健康之间的规律”时发现,企业家的“快乐指数”和企业的“健康指数”之间密切相关,其中企业家的心理健康与企业的文化健康更存在着长期紧密的关联性,甚至可以说,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关乎着企业的兴衰!而从另一个大的方面来讲,人的行为模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所以,经济心理学在人类理性决策领域的地位也日渐凸显。在此情况下,将心理学应用的实战理论引入企业管理,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之一已是势在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