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就业政策评价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生存型创业的就业形式健康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计划经济时期的政策误区
计划经济体制的典型政策之一就是“安置就业”,安置就业的特点是在实质上剥夺了企业和求职者的择业自由,同时,在配套政策方面完全否定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个人自由。在我们制定鼓励扩大就业政策方面,国内不同地区的政策环境差别很大,沿海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之间的就业政策以及城镇就业率的差别,至今还在证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策误区的存在。
2、生存型创业的必要培训等支持政策缺位
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的不同,就在于这两种不同就业群体之间的学识素质存在重大差别。要实现我国社会的充分就业,对生存型创业群体必须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服务等政策支持。从现阶段的情况看,各地政府普遍缺乏类似政策支持。2000年以来,我国机会型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受教育程度等普遍较好,能够通过市场磨练、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创业能力。但更多的生存型创业者多数都是迫于生存压力从事创业活动,无论是创业精神还是能力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那些城镇化过程中数量庞大的离开土地进入城镇的人口,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绝大多数从事的都是生存型创业活动,而且缺少通过教育增强创业能力的机会。
3、生存型创业与高科技创业环境之间的“差别待遇”
这两类创业的创业环境差别主要集中在金融支持、技术服务政策方面。从各地扩大就业政策本身看,现阶段的地方政府“嫌贫爱富”心理比较严重。在政府扶持项目清单上设置各种标准,事实上把生存型创业活动排除在金融支持体系以外。虽然,我国的创业环境在近几年得到长足的改善,并已成为世界上创业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但目前这些由商业推动及政府推动的创业促进模式,对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高科技机会型创业活动的支持较多,对那些处于广大不发达地区,占我国创业90%的“夫妻店”、“小生产”等生存型创业所处的创业环境影响不大。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为改善创业环境所做出的很多努力虽然对经济增长有所帮助,但还没有对我国整体就业增长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中外创业企业与创业活动的比较
现代创业概念的提出始于西方国家,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期间,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空前的创业热潮。创业一词在英文中有多种表述方式,表示创业企业的有venture和start-up,表示创业者的有entrepreneur,表示创业行为、创业活动的有venturing和entrepreneurship。用来为创业活动提供资本支持的行为称为创业投资或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英文词汇多半都把创业概念与风险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创业与创新活动融为一体进行表述。美国当年的一些高科技中小企业,如微软、思科公司正是通过抵御风险,不断创新才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一流的企业巨头。很长一段时间,主流学者认为这种依赖技术、不断创新、面临很大风险的创业企业和创业活动是标准的创业概念的诠释。
然而,从2001年开始,最具权威的全球创业观察报告GEM开始关注完全不同类型的创业,从创业动力区分出机会型创业与生存型创业,以往认可的与技术、风险伴生的追求商业机会的创业活动被划分为机会型创业,而那些对工作不满、甚至找不到工作,被迫从事的创业活动被称之为生存型创业。生存型创业的创业者的年龄、受教育的水平、选择的行业都比机会型创业更宽松。机会型创业企业往往集中在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生存型创业企业则广泛存在于各类型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
GEM报告指出,在美国只有10%的创业活动是生存型的,90%属于机会型。这90%的机会型创业的主要贡献是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而那10%的生存型创业对经济影响不大,主要贡献则是解决了少量的社会就业问题。但中国的情况则有很大不同,机会型创业只有10%,90%都是生存型创业。虽然一个机会型创业企业比一个生存型创业企业能够带动更多人就业,但是在中国由于数量还较少,在目前能够解决我国城镇就业问题的还是生存型创业企业。
三、生存型创业的就业政策完善思路
我国经过长期改革开放的实践总结出,解决就业问题主要有3条渠道:一是由劳动者自主创业;二是由企事业单位吸纳就业;三是由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结合我国创业活动的类型、分布以及数量来看,需要推动机会型创业企业的发展来创造高素质人口的就业机会,更要通过促进生存型创业活动来解决近年来新增城镇人口的就业问题。
1、清除地方政府的传统政策的消极影响
一是清除把就业群体分成三六九等的极端思维模式,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平等对待从事小生产的生存型创业企业;二是确立生存型创业的就业形式是我国社会的基本就业形式之一的政策观念;三是树立生存型创业是光荣就业形式,是政府必须积极进行政策支持的就业形式的政策观念。
2、扶持就业政策必须坚持“国民待遇”原则
我国地方政府政策导向对创业带动就业的影响巨大。与西方国家不同,生存型创业是我国创业活动的主要类型,而生存型创业是目前最能够促进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创业类型。生存型创业企业的主体分布在广大不发达地区,大多是从事传统制造、商品流通以及农业相关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各级政府需要改变对于小企业的态度,像重视招商引资那样重视扶持创业,像大力改善投资环境那样改善中小企业的创业环境,才有望逐步带动就业。完成这样的转折,需要关注经济发展与就业有可能存在的矛盾关系。在大力发展地方大型企业,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应该提供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机会,以创业带动地方就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3、建立对生存型创业群体的必要培训体系
创业教育是提高创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机会型创业者的素质较高,接受过良好教育,并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创业能力。生存型创业者的素质一般较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和社会公益机构提供适合的培训,帮助生存型创业者提高创业能力,提高生存型创业企业的生存能力。
4、完善对生存型创业的金融支持政策
小型企业的创业融资问题是创业企业发展的瓶颈。全世界的小企业几乎都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在我国,由于创业投资等金融业务欠发达,这一问题就更突出。由于各地财政盈余差别较大,不同地方政府的金融扶持政策区别也不同。我们认为,政府的金融扶持主要体现在不是让政府出钱买单,而是建立一种公共基金制度,对生存型创业进行扶持。在这方面,孟加拉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1976年创办乡村银行,专门为世界上最穷困的人提供小额贷款,发展家庭产业,许多人在他的帮助下摆脱了贫困,银行也获得了良好的收益。2006年10月,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这种关注生存型创业的融资活动起初并不被人看好,但却最终实现了金融创新和商业成功。我国在这方面也应大力开展金融创新,为创业融资提供更多的帮助。
5、鼓励建立创业企业产业集群优势和创业群体的民间互助组织
形成小企业产业集群和建立创业协会是西方国家创业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小企业抵抗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较差,品牌号召力不强。但是许多中小创业企业通过利用一些地方资源优势和传统文化及技术优势,实现了小企业构成的产业集群,并通过中小企业创业协会的形式联合在一起共同抵御风险。我国地方政府在引导创业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扶植这样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建立,提高创业企业生存能力,同时带动长期稳定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林强、姜彦福、张建.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J].经济研究,2001,(09).
[2]李福华.创业型就业与创业教育[J].软科学,2000,(01).
[3]姚梅芳、马鸿佳.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科技,2007,(01).
[4]池仁勇.美国的创业支援体系剖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01).
论文关键词:生存型创业;就业政策;创业环境
论文摘要: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给我国带来较大的人口就业压力,这需要我们依据本国国情,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研究如何通过促进创业尤其是生存型创业活动带动我国城镇就业的增长,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