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省内特困区经济社会比较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省内特困区经济社会比较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省内特困区经济社会比较研究

本文作者:陈厚义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文章的研究对象是在新一轮扶贫开发集中连片特困区中,贵州省属于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或滇桂黔石漠化区的65个县(市、区),详见表1。贵州新一轮扶贫开发连片特困地区特点突出,首先是连片特困区的分布广泛,包括贵州省9个地州市65个县,占全省88个县的近四分之三;其次是贫困类型多样化,既有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等这样的山区连片贫困区,又有滇桂黔石漠化区这样的石漠化非常严重的连片贫困区。在研究方法方面,为了更科学地研究贵州连片特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相对位置,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并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1]本文从政府官方网站查阅国发〔2012〕2号文件、《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等文献资料,从《贵州统计年鉴2011》和官方统计报表获取研究所需数据。[2]本文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1)、农民人均纯收入(X2)、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3)、耕地第一产业增加值的产出率(X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5)、城镇化率(X6)、人口自然增长率(X7)、农村贫困发生率(X8)、高中毛入学率(X9)、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X10)等10个指标,利用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三个片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选取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经济活力和基础条件等六个方面22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三片区65县(市、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竞争力进行评价。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三个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170元,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5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73元。贵州三片区65个县域单位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三个指标的中位数分别是8513.20元、442.28元和3163.00元。贵州三片区65个县域单位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平均值对比情况见表2。从表2可知,贵州三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较全国贫困县严重,贫困和落后是三片区的共同特征。为研究三片区的差异特征,把每个县(市、区)在X1,L,X10上的取值看成是1个样品的1次观测,每个片区所有县(市、区)在X1,L,X10上的取值看成是来自多元总体的1个样本,假设3个样本来自3个不同的多元总体。文章利用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方法,检验原假设“3个多元总体的均值相等”。Matlab软件计算结果表明[3],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认为3个多元总体的均值不相等,因此,三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表征上存在差异性。进一步,利用单因素一元方差分析方法,对10个指标分别进行检验发现,三个片区在耕地第一产业增加值的产出率(X4)和农村贫困发生率(X8)两个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耕地第一产业增加值的产出率(X4)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源于乌蒙山区取值偏低的县域单位比重较大,低于65个县域单位中位数371.19元/亩的县域单位有8个,占乌蒙山区的80%。这是因为贵州的耕地尽管总体贫瘠,但肥沃程度、耕地的结构在不同的片区存在很大的差异。武陵山区县域单位多位于乌江流域,耕地中水田较多,因此,产出率高。农村贫困发生率(X8)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源于武陵山区农村贫困发生率偏低的县域单位比重较大,低于65个县域单位中位数14.76%的县域单位有11个,占武陵山区的73%。但是,武陵山区有10个县域单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中位数3163元,由此可以得出,武陵山区的农民很穷,但很均匀,缺乏领头致富的农民。将农民的人均收入(X2)按从高到低排名,农村贫困发生率(X8)从低到高排名,道真县在X2上排名第61位,而在X8上排名第18位,相差43位;务川县X2在上排名第62位,而在X8上排名第21位,相差41位。此类县域单位属于穷而面窄型,缺少产业化带动。罗甸县在X2上排名第11位,而在X8上排名第59位,相差48位;长顺县在X2上排名第16位,而在X8上排名第53位,相差37位;三都县在X2上排名第20位,而在X8上排名第61位,相差41位。由此可以得出,此部分县域单位的部分农民已经率先富裕起来,但是并没有带动周围的农民共同富裕,此类县域单位属于富而分化型。册亨县在X2上排名第64位,在X8上排名也是第64位;望谟县在X2上排名第65位,在X8上排名是第62位;晴隆县在X2上排名第60位,在X8上排名是第65位。此类县域单位两个指标排位都比较差,属于穷且面广型。湄潭县在X2上排名第1位,在X8上排名是第3位;赤水县在X2上排名第2位,在X8上排名是第5位;西秀区在X2上排名第3位,在X8上排名也是第1位。此类县域单位两个指标排位相差不多,但都比较靠前,属于富裕且均匀型,应作为扶贫攻坚的典范。

(二)三片区县域单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竞争力既是区域发展的动因,也是区域发展的结果。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就是一个县域单位相对于其他同类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就是该县域单位获得中长期经济发展的能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秉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核心特性,兼以考虑指标的可得性、可比性和可靠性,经过反复的筛选,文章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列为一级指标,在其下设计6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构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3。

2.指标权重的确定

课题组邀请10位相关领域的专家,选择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见表3。

3.贵州三片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采用加权平均法构建三片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1)首先计算出每个县域的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数。(2)在计算出二级指标综合评价指数的基础之上,再计算三片区65个县域单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指数。利用MATLAB软件,将经过上述计算得到的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按降序排列,结果及分布情况详见下页表4。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到,三片区65县域单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区位、政策和民族因素相关性较高,形成了多中心、有梯度的发展态势。在三片区65县域单位中,得分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西秀区、碧江区、玉屏县、七星关区和水城县,多为三片区地州首府所在地,经济资源和政策优惠多向该类县域集中,是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中心;排名紧随其后的是贵定县、贞丰县、赤水市、平坝县、六枝特区、龙里县、镇远县、纳雍县、万山特区、习水县和兴仁县,这些县域单位多紧邻省会(如龙里县、平坝县)、地州首府(如万山特区、贵定县)或其他经济竞争力强的县域单位(如与仁怀市、重庆市邻近的习水县和赤水市),在其强有力的带动效应下,发展较好,经济竞争力较强;处于中流的瓮安县、大方县等33个县域单位,多围绕上述地区分布,成为下一梯度的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竞争力相对较弱;得分排名最后的15个县域单位,除正安县和赫章县外,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如务川县、三都县、沿河县、印江县和紫云县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他县域单位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均超过了60%,这些县域单位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受到的经济辐射弱,工业化进程慢,经济竞争力不强。

三、结论与建议

三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没有形成片区特征,同一片区内县域单位的水平参差不齐。总的来说,贵州三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偏低,同全国贫困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和落后是三片区的共同特征。但是,相对来讲,各片区内也存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单位,同一片区内县域单位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针对上述第2节的分析,要将富裕且均匀型县域单位作为扶贫攻坚的典范,注重富而分化型县域单位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对穷且面广型和穷而面窄型,都要强化产业化带动,鼓励部分农民率先富裕起来。[4]三片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区位、政策和民族因素相关性较高,呈现出多中心的梯度分布态势。得分排名最后的15个县域单位,它们既是扶贫攻坚示范区的主战场,也是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关键。为了实现贵州省的整体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经济基本竞争力较高的“热点”地区,主要是3片区州(市)首府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应当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加强与周边县域的合作,形成区域快速发展的产业链,从而构筑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对经济基本竞争力较弱的区域,需要在政策上、资金投入上有所倾斜,加强其基础设施特别是其交通条件建设,在梯度发展、产业转移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同时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发挥民族地区独有的优势,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这对实现贵州民族团结、民族地区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