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地方院校与本地发展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帅亮乾1张卉芳2吕善进1赵庚1作者单位:1.毕节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毕节三中
地方院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依附关系。地方院校区别于其他类高校最明显的特色在于地方院校坐落在地方,它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大庆石油学院就是伴随大庆油田的发现而诞生的一所高校。
地方院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在知识经济凸显的今天,地方本科院校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以主动的姿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积极探寻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规律,在社会和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主动占领地方经济的主战场,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猎取自己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点,培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生”的合作基础,实现地方院校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而随着教育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浪潮,社会经济发展所依托的资源也由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转移,而人的素质提高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地方高等教育。因此,地方经济社会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后劲,与地方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结合势在必行。
地方院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利益关系。对区域经济来讲,“高等教育属于第三产业,是一项需求前景广阔,投资收益率高,具有战略性地位的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持续的推动作用”。
地方高校“不仅可以带动教育消费,而且可以有效拉动社会投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地方高校而言,瞄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顺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有利于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效益是区域经济与地方高校二者利益的统一体,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
贵州省地方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现状
目前,贵州省高校共有39所,其中本科院校17所,专科学校22所(包含职业技术学院19所)。综观全省高校的专业设置,理工科专业较弱,教育专业较全但不强。
贵州省历史上就是中国最穷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及各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以及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另外,贵州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财政收入及支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际旅游收入以及海关进出口等都在全国排名倒数的位次。
目前,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层次不合理,难以承担科技兴省尤其是在工业强省背景下的重任。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的扩大,贵州省的地方院校为了追求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追求高标准化的问题,不论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也不论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都没有太大的差别,差别只在于学制一个多一年,一个少一年,没有体现出面向基层和面向地方服务的特点。
地方院校服务地方基层的意识不强。从我省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看,较缺少服务基层意识。虽然,有些院校将办学定位在服务基层上,但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仍然很少坚持为基层培养人才,这点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可以看出。
贵州省的高等院校(地方院校)在读大学生主要集中于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学科,各学科尤其是理学及工学开设的专业与本省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较小,与本省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与本省特色经济,如煤化工、磷化工、电子、绿色农业的要求吻合度不高,不能适应本省经济发展的要求。
地方政府与地方院校的相互依托不够。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只是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文件对地方院校进行管理,没有针对地方经济发展目标进行实事求是的人才需求调查和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所以,难以做出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宏观的指导,致使部分高等院校沿传统的办学思路进行办学而办学,并未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结构调整进行人才培养,从而使这些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失去高等教育有力的科技支持。
贵州省地方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间相互发展对策建议
省政府要加强对我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组织有关部门根据我省国民经济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计划,做好未来一定时期内各年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职业结构及人才需求预测,而教育计划部门则要根据预测做好我省高等教育发展计划,确定各阶段、各层次高等教育的规模与结构,并认真加以实施,以避免高等教育的浪费,减少结构性失业及由此造成的就业压力;同时省政府要根据本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解决“三农”问题,围绕本省装备制造、煤化工、磷化工、医药等,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确立一批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研项目,利用高等学校的实验设备和科研人才,积聚力量进行集体攻关,使我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推进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筑产业竞争的新优势。
目前,贵州省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合作刚刚起步,高等学校的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地方院校与地方缺乏合作和交流,这些科研项目与本省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偏低,科研成果转化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地方院校与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合作,与本地区企业的合作,而政府要积极为这种合作牵线搭桥,努力为地方院校与地方的经济合作创造条件,使地方和企业能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开展应用研究和应用开发,为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升级及经济发展服务,也使高等学校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应为地方院校科技产业化创造条件。第一,政府要加强地方院校科技发展战略,使其从被动搞科研转为主动搞科研;第二,政府要建立起系统的组织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积极引导和保障地方院校的科技产业为我省的经济发展服务;第三,对发展地方院校科技产业所需的重要人才,要出台切实可行的培养、留住、引进、激励和保护的政策措施,对高等学校的科技产业要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它们的发展;第四,政府要加强高校科技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积极为这些项目成果的转化和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协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加速地方院校的科技产业的发展。
人力资本的存量尤其是质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的步伐。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面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工业强省战略缺乏大批专业人才和熟练劳动者,因此地方院校必须加快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
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规格方面,一方面充分挖掘和发挥本省高校传统学科的优势,加强其与企业及高科技攻关项目的联系,为我省工业强省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另一方面根据我省老工业企业的关、停、并、转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改革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学科和应用类专业,大力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入才,加快急、缺、冷门人才培养。
地方院校与地方区域经济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可以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升级,贵州省地方院校科研实力比较弱、学科不太全,尽管如此,地方院校也要勇于担起科教兴省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