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学历程与前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会学历程与前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社会学历程与前景

本文作者:冯小林胡宜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社会学的恢复、重建与初步发展繁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引导我国社会开始走上正常建设发展的轨道上来,党中央也着手将社会学的恢复等事项纷纷纳入国家工作议程中来。于是,在“1979年春节期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同志,约见费孝通教授,商讨了要尽快恢复社会学事宜,请在京的一些社会学者协助‘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筹备处’进行具体的筹备工作”①。1979年3月15~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筹备处,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社会学座谈会”。胡乔木同志3月16日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为社会学恢复名誉,他说,‘否认社会学是一门科学,用非常粗暴的方法来禁止它的存在、发展、传授,无论从科学的、政治的观点来说,都是错误的,是违背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乔木同志还就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主义也有社会问题,也要研究社会问题以及如何学习借鉴国外社会学等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发表了看法,并表示要尽力支持社会学界成立社会学研究会,开展社会学研究,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要尽快建立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学系,抓紧培养社会学人才,注意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②胡乔木同志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和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战线和社会科学方面的领导者”的身份出面“为中国社会学从政治上平了反,在学术理论上澄清了一些过去流行的不正确的观点,这就为社会学的重建、恢复和发展开辟了道路”③。在1979年3月18日会议表决上,与会同志一致赞成成立“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选举产生了由50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并推选费孝通教授为会长,田汝康、陈道、雷洁琼等7人为副会长,决定王康为总干事,聘请吴文藻、李景汉、赵范、杨堏等老一辈专家学者为顾问。“这次社会学座谈会的召开和中国社会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学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始,从此结束了中国社会学停顿27年的局面。”④继而在1979年3月30日召开的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在检讨了过去忽视社会科学研究的同时,提出了社会学等学科“需要赶快补课”的要求。他说:“政治、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我们已经承认自然科学比外国落后了,现在也应该承认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就可比的方面说)比外国落后了。我们的水平很低,好多年连统计数字都没有,这样的情况当然使认真的社会科学的研究遇到极大的困难。因此,我们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一定要深入专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知彼知己,力戒空谈。四个现代化靠空谈是谈不出来的。”⑤邓小平同志的“社会学需要赶快补课”的论断,使中国社会学迎来了自己恢复重建和发展的大好时机。为了响应邓小平同志“3•30”讲话,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纷纷行动起来,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或设置社会学系,举办各种研究班,培养社会学研究教学人才。首先是社会学研究所或机构的设立和社会学研修班的举办以培养社会学专业研究人才。1980年1月8日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随后,各省市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社会学研究所。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各类社会学研究所50余个。同时,在1981年和1982年,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聘请美国和香港的社会学家以及国内学者,在北京、武汉举办了三次社会学讲习班,为各地培养社会学研究和教学骨干。其次,各高校纷纷重建或成立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1980年夏,上海大学首先恢复成立了社会学系,继而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也建立社会学系。仅1979~1985年五六年的时间里,就有11所高校建立起社会学系和社会学专业。但在1986年至1991年之间,社会学系建立工作在高校处于停滞状态,同时还在1990年,一个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因批评社会学是“敏感学科”而迫令全国社会学专业停招一年学生。1992年以后,社会学又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学系和社会学专业又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全国有近百所大学设有社会学系和社会学专业,有社会学硕士点一百余个,社会学博士点16个,在校社会学专业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学生已超过1万人。与此同时,与社会学有着密切关系的社会工作专业也因此开始恢复、发展和壮大。1986年,国家教委首先决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设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随后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社会工作教育又正式纳入了学科化的发展轨道,社会工作专业也由此在我国重新得以确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不少国家教委直属院校和地方院校也陆续开设了社会工作课程,一些部属院校和地方院校都建立了社会工作系。1994年,开设社会工作课程的学校成立了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截至2010年,依据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公布的信息显示,全国大约有253所高校科研院所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在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1万到1.2万人左右。可喜的是,2004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和民政部联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标志着中国社会工作专业走向职业化。2009年7月,教育部在33所高校启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的试点工作,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更为可喜的是,2010年6月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制定通过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进一步明确社工人才培养的目标。该纲要明确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国家重点建设培养的六大类专业技术人才之一,并指出: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同时,2011年11月8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是中央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第一个专门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使得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国家制度的保障。《意见》的,预示着社会工作春天的真正来临,必将使中国的社会工作事业步入一个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上来。我们正在翘首期盼它的到来。再次,社会学、社会工作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社会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应用和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三大领域。就社会学理论研究而言,一方面,我们不断翻译和介绍大量的西方社会学理论著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开始创建自己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如社会运行论、社会互构论就是其中一例。就社会学应用来看,我国社会学界展开了多方面的社会学应用研究,如社会问题、社会分层、社会政策、社会心理、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人口、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犯罪等研究,这些研究涉及社会分层学、政治社会学、法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保障学、环境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犯罪社会学、家庭婚姻社会学、社会发展学、人口社会学等领域;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的研究也日益强壮起来,不仅开始编著自己的教材,还开始建构自己的方法论体系。总体来看,我国社会学研究在改革开放后大致经历了“引进、复制西方知识和逐渐与国际接轨”⑥三个阶段。就目前而言,中国社会学开始进入反思发展的进程中。

中国社会学未来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

中国社会学经过新中国6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和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然而,它下一步该如何走?若要实现进一步的跨越式发展,又该何去何从?

(一)中国社会学应该有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时机

众所周知,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社会不断对自己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和调整,由单纯追求“GDP”向崇尚“绿色GDP”转变,由单纯注重经济建设向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建设转变,使得中国社会开始走上由“粗放外延式”发展向“精细内涵式”发展的轨道上来,致使我国当前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更科学和更贴近中国国情。这是我国社会不断汲取总结国内外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成果。作为中国社会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兴起,理应对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的反思给予积极回应,也应该本着“专业自觉”和“与时俱进”的态度,对自己的研究路径和研究理念开展一次省思活动,很好地进行一次经验总结,筹划未来发展的蓝图和路径,探索出一条由“引进学习国外社会学的外延式发展”向“创建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的道路,形成适合中国本土特色的研究路径和建构具有中国主体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

(二)国家软实力与社会学的发展建设

之所以有必要如此,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实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不仅强烈呼吁教育文化等国家软实力的强盛,也呼吁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和强盛。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和国防的竞争,还是教育、文化等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和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光是经济的强盛和国防的强固,而应包括国家经济、政治、国防、教育、文化等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和强盛,特别是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强盛,这样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否则,如果我们只顾经济和国防的建设和强盛,而忽视教育文化等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那我们将同样有可能被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所打败,从而使中国失去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成为泡影。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曾说过,足食、足兵、民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者政权立足的根本。如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去除其中二个,孔子认为可以舍掉兵(现在可以看做是国防)和粮食(现在可以看做是经济和粮食),但绝不可以失去“民信”(现在从狭义上可以理解为信用、诚信、信任,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文化及精神信仰等软实力)。因为在孔子看来,这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和“灵魂”,如果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和灵魂没有了,即使有强盛的经济和国防,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实际上孔子讲的这些在我们今天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且在这个综合国力中,孔子看重的是像“民信”之类的伦理道德、教育、文化”等国家软实力。由此看来,加强我国的教育、文化等国家软实力建设应该成为当务之急;否则,我们将会错失最佳时机而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那么,我们应如何着手去建设文化等国家软实力呢?要建设和发展文化等国家软实力,我们首先应了解和知道它的组成。众所周知,文化软实力是由很多部分组成,涉及伦理道德、思想、教育、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也就是说,我们应加强文化各个领域的建设,应该全面均衡发展建设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各组成部分,不能只顾建设其中一部分而忽视其他部分,这将会导致文化的畸形发展和“文化木桶的短板”现象,其后果也是很严重的。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今天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好背景下,要想发挥它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和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和发展,其应该得到建设和发展。

(三)超越自我,实现中国社会学“自主创新”发展的路径与突破口

既然如此,那我们应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呢?大家知道,我国的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通过从改革开放至目前近30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基本上形成了社会学知识体系和社会学研究的总体框架,也已经开始注重创建自己的本土理论和关注中国社会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等问题,但总的来看,这个框架还是比较粗糙,仍然还处于一种“引进学习国外社会学的外延式”发展的深入阶段,至多也只能算是进入“独立创建自己知识理论体系”的内涵式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真正完全走上“独立创建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在世界社会学的位置中,还处于较微弱的地位,没有成为世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独立引跑者。这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中国的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要借助我国发展建设模式和理念的大调整时机,赶紧寻找路径和突破口发展壮大自己,超越自我,实现社会学的“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尽量在较短时间内发展起来,成为世界社会学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占有一席之地。这样,才能够与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相当,而不至于拖后腿。那么,我国的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要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应从哪里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呢?我们认为,一方面是要从当前社会学的当前发展态势出发,找出自身的特色、缺陷和不足,进行充实、纠正和弥补。就目前而言,中国社会学存在的缺陷之一就是:注重实证性而忽视理论性;注重实用性,而忽视人文性;注重社会性,而忽视自然性;注重人的外向性研究而忽视人的内向性研究;注重引进学习国外社会学而忽视本土社会学的建构。因此,中国社会学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克服这一缺陷。另一方面,就是要从我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去汲取营养成分,使中国社会学具有东方和中国文化的根基和养分。正如费孝通先生晚年所指出的那样,他说:“中国丰厚的文化传统和大量社会历史实践,包含着深厚的社会思想和人文精神理念,蕴藏着推动社会学发展的巨大潜力,是一个尚未认真发掘的文化宝藏。从过去20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来看,深入发掘中国社会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实践中探索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中国学术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学者对国际社会学可能做出贡献的重要途径之一”⑦。我们认为,如果两者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那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那将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强大的真实路径。而且事实上,造成当前中国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出现目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与我国已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没有充分汲取和挖掘祖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宝藏,而只是在引进学习国外社会学,从而导致中国的社会学没有自己的文化营养成分,而显得单薄和“水土不服”,用它来解释中国的社会就显得力不从心和没有说服力。因此,中国社会学应从引进移植国外社会学向建构本土社会学转变,积极发掘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宝藏,充分汲取其丰富的人文营养成分,促使我国社会学研究走向本土性与国际性、人文性与实用性、理论性与实证性、外向性与内向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社会学而努力。

结语

回顾新中国社会学60年的发展历程,不仅让我们明白,动用政治权威取消和限制一个学科的发展是一件极为容易且后果十分严重的事情,而要建设和发展一门学科却是一个极为困难和艰辛的历程;同时还使我们懂得,在一个健康和谐、良性运行的社会里,社会学乃至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是不可缺失和有其独特价值。因此,我们不仅应该积极建设和发展所有人文社会科学,还应该积极建设发展社会学和努力发挥社会学在社会建设上的独特作用和功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和谐社会建设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