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性别印象研究历程与前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刘颖异丁凤琴作者单位:宁夏大学
行为效应的产生机制
1.威胁理论。Steele和Aronson于1995年最先提出刻板印象威胁这一概念,认为刻板印象威胁机制主要表现为在激活消极刻板印象的情境下,个体会产生害怕和担忧等消极情绪,使其行为表现变差。它有五个显著特点:(1)处于威胁情境中的个体都会感受到压力或威胁,在其大脑中会产生将其行为与社会身份相联系的认知;(2)这种威胁是普遍存在的,对任何感受到消极刻板印象产生的个体都会产生影响;(3)即使人们不认为存在刻板印象,但只要感知到刻板印象威胁的情境出现,这种威胁情境就会影响其行为表现;(4)社会群体对刻板印象威胁的感受度在形式和程度上有一定差异,(5)刻板印象对社会群体的影响较为广泛且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不易改变的[8](P797-811)。
2.观念运动理论。Carpenter认为只要个体头脑中的意识或是观念足够强大,行为就不需要由意志控制而自动产生,因为这种观念或认知会自动激活刻板印象。根据这一理论,启动消极或积极的刻板印象,必须激活已有的认知结构,它并不改变个体的情感和动机而是改变其行为。例如,将学业成绩较差与女性相联系的被试被激活女性刻板印象后,其测验成绩会降低,反之则没有变化。以上两种理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出解释。当被试意识到刻板印象时,产生的行为效应就是刻板印象威胁机制在起作用;当个体不知道刻板印象的存在而发生行为上的改变,就可以用另外一种理论解释。如果未来的研究设计可以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而不把它们当作对立的两种理论,那么对结果的解释将更为准确和全面。
应对方式
刻板印象对人们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导致心理上的不认同和行为能力降低。例如,对专业的学习产生逃避心理或是兴趣下降,就会有可能改变其职业或是专业的选择范围,从而导致各专业人员数量构成的不平衡。这种影响还体现在个体减少参与消极刻板化群体的活动,偏好程度降低。研究者们根据其行为效应的产生机制和作用方式开发了以下几种应对方法。
1.智力增长观。“智力实体论”与“智力增长论”是智力理论的两种基本观点。持“实体论”者认为个体的智力是固定不变的,而持"增长轮"者认为智力能够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它强调动机和努力,而不是个体生来就具有能力,因而减弱了消极刻板印象的行为效应。例如在强调男女智力后天环境影响的情境中,对女性学习行为的威胁就会降低。
2.建立认同安全环境。建立认同安全环境就是采取降低人们对特征差异的焦虑这样的办法,让其减少消极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从而恢复应有的表现。通过给被试外显呈现测验无诊断性能够减弱刻板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
3.鼓励和自我肯定。第三种降低刻板印象威胁的重要方法就是鼓励个体关注其自身价值。已有研究表明,鼓励女性自我肯定可以消除女性在空间能力任务和数学测试中的表现下降,这种方法不仅局限于实验室研究,在实践中也得到了有力证明。
4.提供对困难的外归因。焦虑和担心分散了受威胁者的注意是使其产生刻板印象威胁的重要原因。因此,给个体一些产生焦虑的原因解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或消除刻板威胁的消极影响。Good等人鼓励学生将失败归因于外部环境后,女生的数学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阅读成绩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9](P645-662)。此外,个性特征的宣传、个体化信息公开、个人特质的重复强调等方法能够使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与其所处群体其他成员之间的差异,从而消除刻板印象威胁对个体行为的消极影响。例如,突出女性独特的特质或优势就会降低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威胁。
研究趋势与展望
首先,元刻板印象的相关理论研究会成为刻板印象研究的新方向,Vorauer于1998年提出元刻板印象这一概念,认为其属于元知觉的范畴,是指个体对某类群体的信念、知识和期望的集合[10](P498-511)。目前关于元刻板印象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并且大多数研究仅仅集中于不同种族群体或是民族,因此有关元刻板印象的作用方式和产生机制方面还有待在未来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其次,刻板印象行为效应的测量法将有所改进,随着20世纪以来认知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脑磁图、眼动议、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等新技术新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刻板印象研究中。最后,本土化将成为未来刻板印象理论研究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国与西方的文化背景存在着本质差异,刻板印象的特点及其行为效应的产生机制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未来研究应在探索其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应对方式以促进我国民族事业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