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流行语社会文化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流行语社会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网络流行语社会文化论文

一、排遣宣泄心理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都市化速度可谓前所未有

生活节奏之快,竞争之激烈,使人们的紧张和压力无处不在。尤其是青年网民大都还处在学业、工作、婚姻的打拼期,面临的压力就更大。为了让一些不快情绪得以释放,他们在这个虚拟、自由的网络世界里,通过自嘲、调侃、抱怨等多种方式来消遣娱乐、释放压力。如网络中许多出身卑微、相貌平凡的年轻草根男子,自称自己为“屌丝”和“矮穷丑”,并宣称“见人就下跪”,无奈与自嘲意味可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出了年轻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曲折与艰辛;“神马都是浮云”,表明年轻人面对纷繁世相的一种迷茫情绪;“农夫、山泉、有点田”,道出了当代大学生找工作的压力;“累觉不爱”体现了青年人经历感情挫折后,对爱情的质疑与失望。近一两年,随着“高富帅”“白富美”等流行语频频出现,许多人除平时调侃、取乐之外,不少年轻男女甚至将“高富帅”“白富美”视为自己择偶的标准。虽有虚荣和攀比心理作怪,但社会压力大,许多年轻人希望通过择偶来提升安全感也是其中的重要心理因素。此外,面对一些社会现象或事件,因处理不公或不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而网民们又无力直接参与或干涉,无奈之下,他们只好通过网络来怒其不公,宣泄和释放心中的压力和不满。如“我爸是李刚”这个就连当事人自己也想不到会迅速流行起来的语句刚一出现,瞬间成为传媒和网民关注的焦点,并最终演变成一场全民娱乐的“李刚”黑色幽默。这种基于事件的全民造词运动除了幽默起哄等情感诉求外,更多地是对某阶层的一种不满、一种批判,这其中的情绪有愤怒,也有嘲讽。“打酱油”,当网友们频频诉说自己是来“打酱油”的,很多事与自己无关,表面上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恭态度,其实是对于很多社会事件,即使想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也只能骂一声“关我X事啊,我是出来打酱油的”!无奈情绪可见其中。“神马都是浮云”“伤不起”这突显了年轻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难于把握的社会规则面前的困惑与迷茫,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诚信缺乏、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的社会现实。可以说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虽然里面的内容良莠不齐,一些网站还有许多不健康内容,可能会污染青少年的心灵,但同时它也充当了“社会情绪泄压阀”,无意中起到了批判社会现实、宣泄不良情绪、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寻爱求暖的心理随着全球化、城市化的发展

西方的资本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侵入国内,人们发现自己房子大了,口袋满了,心却空了。现实生活中,灵魂没有依托,真爱与温暖更是难求,因此网民们希望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关爱,寻求温暖。如流行于2009年的“哥X的不是X,是寂寞”的句式。此语源于百度贴吧里,有人发了一张一年轻男子吃面的图片,并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由此,网友相继生发联想出“哥X的不是X,是寂寞”的句式,诸如“哥写的不是字,是寂寞”,“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很多网友把“寂寞体”变成自己MSN、QQ的签名,仿佛什么事都可以变作“寂寞”两字,这充分反映出了现代人空虚、寂寞的现实,人们只能通过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寻求慰藉。而“XX,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一句式则富有家庭式的温馨,得到更多网友的追捧。此语出自百度“魔兽贴吧”,起因于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贴子。此贴一发,短短几小时内引起了近40万名网友围观浏览,一天竟然有了710万网友点击和30万的回复,从中可以看出网民们对家庭温暖、关爱是多么的渴求。网民们渴求关爱与温暖,于是顺应网民心理的“淘宝体”也红遍了网络内外。“淘宝体”是因淘宝网卖家对商品的描述语言亲切、俏皮而被广大网友所喜爱。其关键词为“亲……哦……包邮”,例如“亲,快下订单哦”!有些公路上的警示牌受此启发改成了“亲,请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有的高校也用“亲,你被录取了”来写录取通知书。一个“亲”既热情又简单,不管关系怎样,听着就顺耳。关爱、真爱、温暖一直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我们希望网民们在网上寻求到温暖与关爱后,再能反馈一些到现实生活中,对身边的人多一些关爱与温暖,少一些冷漠与猜忌。

三、自我实现的心理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按层次从低到高逐级递升,最高层次为自我实现的需求。上述关于网民寻爱求暖的心理就属于爱和归属的需求这一层次。对于广大青年网民而言,以主人翁姿态聚焦时事,创造新奇搞怪的网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是他们渴求自我实现的重要表现。近些年来,新生的许多网络流行语,如“周老虎”“表哥”“俯卧撑”“躲猫猫”等,其背后都关联到一个个社会事件。从这些流行语映照社会现实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公众通过互联网行使监督权的意识日渐加强,网络民主作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监督政府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当发生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件时,舆论在传统媒体难以得到充分表达,网络便成为人们关照现实,实现政治参与的空间。如与“小月月”事件相关的“神马都是浮云”,与2010年食品价格狂涨相关的“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流行语,实际上都是网友们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与思考的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公众的民主意识正在逐步觉醒,从“我爸是李刚”“陕西表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等流行语可以看出,网友借流行语“起哄”,实质上是表达对公众空间和民主权利的呼唤,是他们渴求自我实现的表现。80后和90后是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也是目前网络使用的主体,可以说他们的童年、青少年的很多回忆都和网络有关。很多人都担心他们长期生活在网络中,会玩物丧志,会失去很多现实生活的能力,但值得欣慰的是他们在网络中标新立异、从众跟风、宣泄消遣、寻求关爱与温暖,最后也健康地成长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他们关注时事,并在网络中行使自己的权力,推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因此,对于现在很多人担心网络上大量的不规范的流行语会玷污现代汉语的纯洁性,笔者认为,网络流行语的存在与消亡取决于社会选择的结果,有生命的语言自然会流传下来,约定俗成后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应是多加包容、积极引导,使其成为网络交流的有效手段。当然,我们更应了解、顺应年轻人的心理,引导他们模仿从众的心理,满足他们创新求变的心理,正确对待批判宣泄心理,弘扬社会“正能量”,倡导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发人们的内在潜能,营造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充满希望的社会氛围。

作者:赵辉单位:西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