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灵魂随鹰翼而归浅淡西藏丧葬习俗和观念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人,终有一死,但不同民族对死亡的诠释不尽相同。
死亡,对众多人来说都是一件恐怖、畏惧的事,而对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民族却非如此。
西藏葬俗种种
丧葬是人生最后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个人在尘世中的最后礼仪,也体现着生者对死亡、对死者的哀悼。可以说,丧葬习俗是一个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藏高原,缘着她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出来的丧葬习俗当然也极具特色。这里几乎存在布世界各民族的丧葬习俗——土葬、火葬、塔葬、天葬、水葬、崖葬、树葬、石棺葬、附寄葬等等。每一葬俗都有其存在的特定时间、范围和意义.上葬一般认为是西藏早期的葬俗;塔葬、火葬往往被视为高贵的葬俗,特别是塔葬,只有历世达赖、班禅及少数大活佛才享有金银灵塔之葬的殊荣。普通俗人和贵族往往选择火葬,但在森林多的林芝等地区,一般老百姓也行火葬;水葬往往用于穷人、病死者、儿童等,天葬,是西藏最受欢迎、具有普遍性的一种葬俗……
天葬
就天葬的起源,既有本上起源说,又有印度、中亚舶来说。一般公认天葬分两个阶段,西藏先实行的是一种无意识“弃尸于野”的原始天葬。到十一二世纪,随着佛教思想的影响,天葬逐渐仪式化,进入“人为天葬”时期,而后数百年间天葬仪轨日臻完善。天葬也成为藏区众多丧葬习俗中最流行、占主导地位的葬俗。
一套完整的丧葬习俗应从人弥留之际开始。这时亲人将给垂死者喂一粒被高僧活佛念过咒语的“津丹”(是用名贵的藏药掺拌活佛的衣饰、头发、指甲或大小便等制成的),有助于“内气”断绝,斩断七情六欲,让灵魂安然离去。同时还清喇嘛念经,帮助临终者摆脱痛苦和恐惧。一般不让妇人和子女接近,怕搅乱了死者的心境不利于其转世。
人一咽气,即用一块白布盖住死者的面孔,不可再触摸和搬移死者的遗体。同时要请喇嘛做“抛吐”仪式,即帮助死者灵魂从头盖骨溢出,升人天堂,而非从下身气孔排出,进人地狱。停丧期间,死者家人要将一个陶罐挂在门口,表示家有丧事,而且罐里加柏枝等偎烧,还要按时加人糌粑和血、内。脂三草及乳、酪、酥三素,表示给死者开饭。而且死者亲友、邻居不得歌舞娱乐。切忌猫、狗等牲肯接近遗体。
同时诸巫师算卦,选择合适时辰出殡。时间一般安排在人死三四天后的临晨四五点。先将尸体卷曲起来,手脚相交捆成一团,犹如母腹中的胎儿。然后盖上白猪侵,由家人和亲人将尸体背出家门一段路,再交由背尸人背,沿途千万不能将尸体放到地上,否则死者的灵魂将徘徊于此。到天韩场后,先“烟桑”,通报“神鹰”。随着缕缕桑烟升起,远近的秃使纷至沓来。天葬师开始操刀分尸。先从尸体的背面剖开,然后剖腹,取内脏,去肌肉,用石头砸碎骨胳,掺拌上精粑。喂鹰顺序是先喂内脏,然后喂骨头,最后聘肉。如果鹰吃得一点不剩,视为吉利,死者生前无大罪孽,灵魂将“升天堂”。如朵白鹰最先啄食尸体,最为吉祥。如果鹰不愿吃,或没有吃完,将会用火焚烧,把灰烬撒向四方。而且家人还得清人为死者念经超度。天葬完成后,代表死者家人的监丧人,将拿出酒、肉犒劳天葬师,不过在数天内,天葬师不能去死者家,称怕死者的灵魂带回去危及家庭。
土葬
土葬是西藏古老的葬俗。青藏高原众多新石器时代墓葬群的考古发掘说明远古时期藏族就流行土葬,到吐备时期,土葬成为藏族占统治地位的葬俗。吐番盛时,土葬制也发展到顶点,成为藏族最高贵的葬俗,吐游王室高大雄伟的陵墓至今耸立在西藏山南琼结,加之繁得的丧葬仪礼,众多的殉葬品,无不显示着当时土葬制的辉煌。但随着吐蕃王朝的没落,公元877年吐蕃暴动的平民奴水捣毁了吐蕃王室陵墓,土葬制度的统治地位为随佛教思想传播而来的天葬所取代。
从此,土葬在藏文化腹心地带慢慢演变为一种低级葬式,即一般用于传染病患者、死于非命的人以及外地人等选择的一种丧葬方式。现在不少藏族认为这些人“不洁”,其尸体不能敬献“空行母”(鹰鹫)和“水神”(鱼),不能行天葬和水葬,将其尸挖坑埋地,即惩其灭根绝种。
水葬
在西藏,水葬可以说是天奔的一种辅助葬俗。一是在藏文化的腹心地区,盛行天葬的地带,水葬只用于鳏寡孤独及乞丐等经济地位低下者,葬仪也较为简单。将死者尸体背到河边,肢解后投入水中,或者用白布包裹,将整尸投放河里。在这里,水葬被视为低等级葬俗。
二是在藏文化边远区,特别是藏南深山峡谷缺乏老鹰的地带,水葬成为当地人的主要丧葬方式,那里的人认为水葬不比天葬逊色,后者将尸体喂“神鹰”,而前者则是喂“神鱼”。因而当地藏族仍保留着不吃鱼的习惯。当然,水葬仪式在这些地方显得纷繁,有专门的水葬师、约定俗成的水葬场。施葬过程中的监葬人以及一套与天葬相同的丧葬仪轨。请僧人念经超度,停尸三至五天,打卦选择出殡R期等一样不少。
火葬
火葬也是西藏较早产生的一种葬俗。早期可能受中国西部、西南部少数民族火葬习俗的影响,但后来随佛教的传人,西藏的火葬仪轨显然打上了更多印胜火非习俗的烙印。
人们认为火葬在藏区属较高等级的葬式,一般只用于高僧活佛和贵族。其实这只是相对前后藏、安多等缺少树木地方而言,但在森林树木众多的西藏东部、东南部,特别是**人、夏尔巴人中,火葬十分流行,是当地占主体地位的丧葬习俗。
火葬敛尸过程中的仪轨大致与天葬、水葬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焚尸后对遗骨的处理。普通人的骨灰一般是带到高山上随风飘撒,或撒进江河让流水带向远方。高僧大德的骨灰则要作特殊处理。一般是与上掺拌,制成各式各样的“擦擦”,存放到佛塔的瓶肚里或基座顶部,保存供奉起来。
塔葬
培葬被藏族视为最高等级的葬俗,只有大活佛和极个别贵族才能享此殊荣,将向身经过防腐处理保存在金银塔内,受人供养。
在藏区,对施行塔葬仪式遗体的防腐处理方法较多。一种是先用接香料的药水浸泡洗涤遗体后,多次救盐巴以吸于体内的血和黄水。这些粘满活佛血和黄水的盐巴叫“顿擦”,被藏族视为圣物,既能包医百病,又能去灾避邪,寺庙以此赠送贵宾。笔者曾得到一包扎什伦布寺赠送的十世班禅的“顿擦”,并以此转赠藏族朋友,朋友为之感激不尽。还有将遗体放进同人体一样高的、四周堆满于燥沙粒的土框中,让细沙慢慢吸于遗体中的水分,这大约需要三年时间。此外还有将遗体放置在地下有火炉的房间里烘干,当然房间的地面上要铺一层厚厚的特殊粉末,遗体先经过了特殊处理——取出体内器官,灌入特制的油漆……
遗体经过防腐处理后,一些遗体还要贴上金片,撒满藏红花和香料等。第十世班禅大帅圆寂后,西藏自治区政府提供了108种500多公斤藏红花、冰片等名贵药材,专门用来处理法体。此后再给遗体整容、着装,移人塔中,长期保存并供人膜拜。
灵塔由塔座、塔瓶、相轮三部分组成。从塔外的包装看,灵塔种类较多,有金灵塔、银灵塔、铜灵塔、木灵塔、泥灵塔,根据活佛生前地位高低不同而选用不同等级的灵塔。一般说,历世达赖、班禅采用金灵塔,甘丹赤巴只能用银灵塔。灵塔制成后,分别存放在寺院的大小宫殿里。
其它葬俗
除上述在各地主要流行的葬式外,西藏还存在着其它一些辅助性葬俗。
崖葬:藏南吉隆藏布河谷存在较典型。当地同时并存水葬、火葬。人死后,人们延请高僧打卦占卜来决定葬式。如适合采取崖葬,便用酥油或牛奶涂抹尸体,同时用盐巴、香料进行防腐处理,然后人殓四方形的小木箱中。有些不用葬具,用绳索将穿着衣服的尸体捆绑成困状。葬址一般选择在远离人畜活动、面对激流的山崖上,利用天然岩檐、崖洞为葬穴,这些洞穴一般比附近地面高50至200米,比河流平面高300至500米。也有人工在山崖上挖掘墓洞的,墓洞离地面越高则显示墓主越贵,许随桂萍而来的祭礼活动十分隆重。
树葬:主要流行于西藏林芝。多用于夭折的儿童。用盐水把尸体洗干净,殓入木箱、木偶或竹筐里,然后到大山阴面森林中,选棵大树悬挂起来,以防止家里再有孩子遭不幸。此外,还有悬棺葬、复合葬、石棺葬等众多葬俗不一一列举。
西藏丧葬特点
西藏丧葬有几大特点;
第一,受自然影响大。综观西藏各种葬式的分布和演变,无疑大多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形成的。在大部分缺乏林木的地方,以天葬为主,较少施行火葬;而在东南森林茂密地区,火葬较盛行;沟壑做流以多的地方人们将水葬视为与天奖同样的葬仪。
第二,受佛教影响大。自佛教传人西藏后,无论是丧葬观念,还是葬礼、葬仪、葬式都发生了变化。在佛教转世轮回观念影响下,古老的土葬习俗慢慢被淘汰,因为为了顺利转世,不应在尘世中留下任何牵挂的痕迹,尸体当然应该处理干净——喂鹰、喂鱼、焚化……但本身实行转世的高僧大德,可以超越常人的轮回,故而达赖、班禅等大活佛要实行塔葬。西藏的葬式可分两个阶段,后期的葬式几乎无一例外打上佛教烙印。
第三,葬式种类齐全。除天葬、土葬、水葬、火葬、塔葬五大主要葬俗外,还有崖葬、树葬、寄棺葬、石棺葬等等,这里几乎存在世界上所有丧葬方式。而且西藏的丧葬民俗结构复杂,层次多样,内涵丰富。从时间段来看,早期以土葬为主,佛教传人后;天葬占统治地位;从等级层次看,塔葬、火葬普遍被视为高等级葬式;从地域结构看,各地对丧葬方式的理解不同,而且藏文化腹心区以天葬为大众葬俗,而边远区各不相同,有以水葬为主者,有以火葬为主者,也有以崖葬、树葬为主的。
藏族对死亡的诠释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但不同民族对死亡的理解不同,因而衍生出的丧葬习俗、丧葬文化也不尽相同。
死,在藏族大众观念中并非意谓着生命的终结,而是喻示着新生命的开始。因为藏传佛教讲究“万物有灵”、“生死轮回”之说,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由外壳与灵魂的结合体,人即是灵与肉的结晶,躯壳不外乎是灵魂的载体,死亡只是二者的分离,灵魂逸出废旧躯体投转另一新的躯体继续存在,别而复始。但价数指出生命是在“三界六道”中轮回,行善业者可进人三善趣(天、人、非天),行恶业者会四人三恶趣(地狱、畜牲、饿鬼)。人们极力想进人三善趣,避免掉入三恶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合在西方引起极大轰动的,据说是8世纪吐着赞普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的高僧莲花生大师所著的们负域生死书》一书从们“死亡和新生的艺术”。
《西藏度亡经》,藏文原名为“中阴得度”。“中阴”指人在离开人世之后到尚未投生之前这一阶段。该书即是18导人们面对死亡时,如何摆脱生理和肉体上的苦恼、恐惧。具体说,凡人死后必须经历临终中阴、实相中阴、投生中阴三个时期,共七七四十九天。临终中阴时期,即人刚死时会见到一种“清光”,高僧大德借此从轮回中解脱或佛升天,人如来净土;而“清光”对一般人来说,稍纵即逝,只能在昏暗中摸行,不得人如来净土。实相中阴时,死者的灵魂仿佛重新回到了人世间,死者重新体验现实生活,对世间的七情六欲、善思喜悦,有着斩不断的眷恋,经受着各种考验。这一切决定着死者的投生去向。死后15天左右,进人投生中阴时期,死者生前生活情形显得愈来愈模糊,开始寻求投生的途径。是进人三善趣还是三恶趣,主要根据死拉在实相中阴时的考验而定,所以活人在中阴期为死者念经、作“颇瓦法”,保持安宁勿扰等丧葬仪式都有助于死者往较高层次的转生。
尽管我们对西藏古代丧葬观了解不多,但通过对西藏近现代丧葬的研究,发现尽管西藏存在纷繁的葬式,但人们对死亡的态度以及贯穿于各种丧葬仪轨中的观念大致相同。无论是天葬、水葬或是崖葬、火葬等,无不讲究“中阴得道”之说,佛教的“万物有灵”、“生死轮回”观念主导着西藏的各种丧葬行为;也导致藏族的丧葬习俗与其它各族存在较大差异,独具特色。
首先,藏族对“死亡”即“新生”的理解,使人们能坦然面对死亡,全无恐惧和悲痛。不但临终者能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受任何精神折磨,而且逝者的亲朋好友也不象其它地区在各种表现中显得那么悲戚、沉痛。马丽华在《灵魂象风》一书中记载了一位藏族同事为其亡弟周年忌时所作的一首家诗;
兄弟你走了请放心地走吧,
我会到寺庙为你点灯祝愿,
希望你早日转生返回人间,
我们又可以一起欢乐相聚。
这首诗代表了藏族对死亡的理解。亲友的死亡,不过是暂时的离别,重逢有时,当然也就用不着极度悲痛了。
其次,西藏的丧葬仪轨基本上是为死者而作,为了帮助死者的灵魂顺利转生投股,斩断其对尘世的惦念而作。七七四十九天请僧人念经是为了帮助亡灵各个中阴阶段升迁顺利;在停丧期间禁止人们大哭大笑、大声吵闹,怕惊扰亡灵……其它不少地区,特别是汉区,大多数丧葬仪轨不是为死者,而是为活着的人的脸面,为子孙后代的名声,死者的坟墓、灵牌越修越豪华,甚至还“死人占活人房”的怪现象。相比而言,藏族死后饲用、喂鱼,或火化骨灰飘洒高山、江河,更显超凡脱俗。
此外,我们认为,藏族对生与死的这种独到理解、诠释,是形成藏民族各种比俗文化山路一乐观天性的根源;也是面对极其严酷大自然,独特而极具魅力的藏文化能艰难生存发展的根源;但我们也应看到,这种理念,使藏民族在与自然的关系中,更注重适应,而非斗争,也就减弱了民族性中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