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城市儿童家庭教育危机社会学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儿童家庭教育危机社会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城市儿童家庭教育危机社会学论文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注重个体,忽视群体在观察中发现,当今社会很多学龄儿童基本都遵循学校,家庭和培训班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父母也在这其中为孩子的个体生活安排好行程,每天都犹如赶场一般奔波其中。孩子被封闭在自己和家人的世界里,没有闲暇的时间去与同龄人享受童年的快乐。这种缺乏群体交往的生活状态,导致孩子与人沟通能力较差,甚至排斥与自己不熟悉的人交流。当进入学校这种集体生活的时候,往往就会表现出自私,待人冷漠,以自我为中心。这种现象使得很多学龄孩子不合群,在学校中没有了家中小皇帝般的待遇,因此会排斥和厌烦学校的生活。

(二)注重安排,忽视引导孩子的一切生活琐事都在父母的掌控之下,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小皇帝上学由爸妈背着书包接送,回家由爷爷奶奶做好饭菜迎接,周末应付各种补习班,每天都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卢梭在《爱弥尔》中告诉我们儿童的成长有其所遵循的自然秩序,教育要遵从这种儿童身心发展的秩序,让儿童在适合自己的教育中快乐地自然成长。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天性的本能使然,而他们现在却好像都在赶场。杜威也曾说“教育即生活”,教育不是为将来的生活准备,父母对孩子的安排却体现了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要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做准备。为了美好的未来和骄人的成绩,就要牺牲当下成长中的快乐。这已经完全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这样的安排是让孩子学得更多还是退化得更快,我们需要重新思考。

(三)注重智力,忽视非智力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智力水平更为关注,聪明与否已经成为父母心目中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过度给孩子贴上聪明的标签,这是家长在家庭教养方式中走入的另一个误区。父母过度重视对孩子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投资的动机取向很明显。辅导班、补习班、学习参考书等是家长们的主要选择,知识学习等智力投资才是家长们最重视的方面,忽视了其他非智力因素。大多数父母很少考虑孩子自己兴趣,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和需求,把自己的选择当成孩子的选择。恰恰是父母所忽视的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和意志直接参与儿童的认知过程,对儿童的智能开发起着发动、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作用。因此,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值得家庭教育重视的一方面。

(四)注重学习能力,忽视生存能力现在虽然国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是作为家长评判孩子的主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当今社会经济体制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已经慢慢渗透到父母的思维中去,这种思维方式也慢慢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来。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渐渐浮出水面,父母要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服务。为了让孩子全部精力用于学习和特长训练,父母包揽了孩子生活起居的所有事宜,代替孩子完成所有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正是这种“保姆式”的家庭教育,从小淡化了孩子的生存意识,剥夺了孩子大胆尝试及勇于克服困难的机会。家庭教育没有实现培养孩子能按照社会要求扮演社会角色的目的,更没有实现学习谋生手段、社会行为规范、培养社会角色等社会化的目的。作为社会教育方式之一的家庭教育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步”。家庭教育应该给予孩子走入社会之前的一种准备,让其逐步从一个家庭成员过渡到社会成员的角色,从中去锻炼他的各种适应能力,如果只是注重学习,而忽视生存能力的发展,最终走入社会后会可能将受到心理和身体的双重阻碍。

二、家庭教育的转向

(一)家庭教育观念:由知识本位向综合能力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家长对于子女的态度和行为,影响着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进程。在现代城市中的很多家庭中,父母都拥有较高的学历和制度形态的文化资本,在具有一定经济资本的同时自己支配的闲暇时间也相对充裕,在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积累下,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业成就和知识积累将会尤为关注,并且将孩子智育的发展作为孩子未来发展的奠基。片面追求知识教育,一方面是由于功利价值心的驱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客观规律,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于教育需求的增加。父母的知识本位的家庭教育观念紧紧局限于学校功课的学习和知识的灌输。在这种狭隘的教育视野中,把孩子当成学习机器,甚至不惜去扼杀孩子的个人兴趣和需要,只为将来成人的生活世界做好一切准备。家长对于知识本位的理解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在这个变化急速的学习型社会,需要的不是拥有知识的机器而是会运用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家庭教育应尽快校正片面的“知识本位”观,从重视学习知识技能转变到重视形成人格和态度上来,应让孩子朝着有知识、有道德、有社会生活能力、有审美情趣的方向培养。

(二)家庭教育环境:由封闭向开放式转变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城市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城市家庭模式也呈现核心化和小型化的趋势,家庭结构日益简单,作为家中的“独苗”,孩子受到家长的关注越来越多,但是同辈群体以及与社会大环境的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却日趋减少。单一的家庭结构使得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也出现单一化的特点,交流的人际网络也仅限于父母,并且在父母的万般宠爱下,往往会缺少一种合作共事和集体主义的观念,独断和专横成了他们的一贯作风。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的相对封闭,每天除了应对学校老师的各项任务,回到家还有父母安排好的各种补习和所谓的兴趣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也是仅限于学习上的了解,这种亲子之间的互动也成为一种按部就班的学习安排,家庭教育再次演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复制品。家庭环境需要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功利化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一种互动交流的气氛,并且这种气氛会是使得孩子在成长为一名社会人之后能够更快地与人沟通,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的互动。

(三)家庭教育方式:由专制向民主的转变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教育社会学认为:“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诸因素于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活动。”家庭教育方式也是通过家庭生活当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得以体现。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通过家庭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孩子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价值观等都会因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家庭教育应该提倡一种民主式的教育方式,将孩子的需要和兴趣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在一种互相了解和互相学习的氛围中进行,让孩子多做决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重视身教而非言传,在父母潜移默化行动的影响和感召下,能够收到更好的隐性教育的效果。四、家庭教育回归:先成人再成才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家庭教育过度关注孩子是否能够成才,却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忽略了,这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父母认为只有孩子成才是成长和成功的唯一标准。父母忽略的是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一个适应社会的社会人才是成才的基础。婴儿长大后可能成为罪犯,可能成为教师或体育明星,但无论如何,他们首先要学会怎样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知道如何同别人交往,学会掌握判断哪些行为是社会所要求和允许的。

三、总结

总而言之,他们必须先要学会怎样做人。做人是成才的第一步,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行动和素养去不断地提升自己,服务他人,造福社会。因此,作为城市中具有较多家庭文化资本的孩子来说,更应该在成才之前学会做人。

作者:赵利丽单位: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