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考试作弊社会学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考试作弊社会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考试作弊社会学论文

一、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某地方L高校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6份,有效率为99%。问卷调查对象情况分布如下:性别比例为女生46%,男生54%;理工科占54%,文史科为46%。所调查学生涵盖L高校16个学院,其中独生子女占44%,党员身份的占6%;年级比例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44%、30%、19%、7%。除研究者自制开发的问卷调查表外,我们还与包括任课老师、辅导员在内的10名高校教职工和因作弊被处分的几名同学进行了访谈。收回的有效问卷录入电脑,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虽然本研究是针对个案大学的质性研究,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所有高校,但研究者通过实际调研得出数据并且收集了丰富的资料进行分析,力争使本研究具有“基于场景的外推性”。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1.总体情况在对大学期间作弊现状的调查中发现,62%的学生表示没有作弊经历(一般来讲,自我报告不端行为的比例低于实际比例,因此L高校有过作弊经历的本科学生可能高于38%)。在38%有过作弊经历的学生中,23%表示作弊过程中没有被监考老师发现,15%被监考老师抓住并进行处理,2%的学生表示几乎每场考试都会有作弊。在对考试作弊这一行为的认识上,35%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27%的学生认为作弊现象很普遍但不属于严重的违纪行为;20%的学生认为高校作弊是个别现象,不具有普遍性;9%的学生认为高校作弊现象很严重。在访谈中,多位辅导员谈到,学生中普遍流行着“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如果考试不作弊,大学就不完整”,“大学作弊是一门必修课”等观点。大学生主体对作弊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评价,作弊行为本身的道德承载下降。通过调查数据和访谈发现,作弊大学生的自我合理化趋向越来越明显,已经不再把作弊视为道德问题,认为作弊与诚信无关。学生、家长及整个社会环境侧重于考试的功利性,考试功利性的延续压抑了作弊本身所承载的道德价值,把获得成绩看作最终目标。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发生了畸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领域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张扬,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心目中的作弊是“没办法”、“被逼的”、“别人都这样”、“这个社会就这个样子”,当大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发生偏差,外界的一切努力也只是杯水车薪。在问卷中有这样的题目,“考试被抓后您会采取的行为?”41%的学生会联系任课老师或者阅卷老师希望酌情照顾;17%的学生会首先联系家长,让家长出面找领导说情;16%首先会找辅导员出面说情,26%的学生不采取行为等着学校处理。在访谈中,一位教师谈到,“师友”关系很少存在,现在的学生衡量师生关系就是看给不给高分,每次考试结束都会收到学生的短信、电话,希望给点“关系分”。我们也不会为难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会及格。教师出现此类行为是缺乏学术诚信的表现,认为给点“情感分”无足轻重,难以与道德、诚信等相关联。高校多注重对学生道德教育,忽视了教师群体的学术道德、诚信的不间断教育。大学教师是大学的主要施教者,他们的状态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作弊行为的道德评

2.对作弊行为的态度问卷中有这样的问题设计,您对考试作弊行为持何种态度?64.87%的同学持反对和憎恨态度,22.31%的同学持同情、理解和宽容态度。12.82%的同学持赞同或无所谓态度。问卷中还有这样的问题,您对正在发生的考试作弊行为作何反应?46%的同学会沉默、打掩护、装作没看见,37%的同学会立刻指出并劝告、批评、检举,17%的同学会在考试后提醒他作弊是错误的。当在考场上您被要求提供“帮助”时,50%的同学会不予理会,断然拒绝;31%的同学会在考场上私下交流一下。在访谈中,辅导员们承认有监考不严的现象,一位辅导员谈到,考场上学生左顾右盼、交头接耳时,只要不太过分,监考老师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因是一旦被认定为作弊,处理手续非常繁琐,后期还经常出现其他老师替学生求情,监考老师承担非常大的心理压力等等。监考不严,作弊有了萌芽的温床,使得大学生作弊数量增加。问卷中数据统计得出17%的学生表示有过作弊经历,但是没有被监考老师发现。基思-史皮格等人对127名美国大学教师的调查表明,77%的教师认为处理学生作弊是一项非常繁琐艰难的工作。他们披露了出,作弊证据不足时处理作弊事件所承受的焦虑与压力,害怕学生报复与指控是教师忽略学生作弊的主要原因。总的来说,面对作弊现象,监考老师缺乏预防和处理作弊状况的相关培训,大部分监考老师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作弊,并未遵从学校制定的监考政策处理,使学生存在侥幸心理。

3.大学生的作弊动机问卷中关于作弊动机调查中,67%的学生仅仅为了能够及格;13%的学生为优化分数、提高名次,以便为毕业求职做准备;12%的学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8%为了获得奖学金或学生干部称号。在访谈过程中,多位任课老师和辅导员都有这样的感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一部分学生是贴着录取线进校或者是调剂过来的学生,像英语、数学、物理等连贯性较大的学科,入学前基础就不好,学习起来很吃力;对于上大学后新开的课程,由于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高中时完全不同,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因此便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刚进入大学时缺少压力,学习松懈,玩网络游戏、谈恋爱占用大量时间,导致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大一大二考试不抄不及格;到了大三大四,发现落下的知识点太多,不知道从何补起,不作弊便无法取得学分、无法按期毕业。扩招后,新生入学质量普遍下降。自1999年以来,中国高等学校大幅度扩大招生,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从1998年的643万人上升至2013年的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更为突出的论争焦点已转移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上。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如何在扩招过程中保证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马丁•特罗曾指出,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发展过程中,高校将逐渐出现三种新的学生类型:一是原本对高校升学并不抱有高度期望,也不具备升学所需的学术资质,并且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源也不充裕的学生;二是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中的“非自愿”型升学者,他们属于被动升学选择的群体,虽然进入了高校,但对高校教学课程并无兴趣;三是成人学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向普及化迈进的过程中,以上三类学生已经出现。随着学生的多样化,高校教育亟需根本性变革。可以说,L大学作为地方高校不承担精英教育的责任,学生群体中包含了“非自愿”升学者和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当学校没有提供必要的支持时,学生无法完成学校的学业要求,考试作弊就容易成为他们无奈的选择。学习投入不足,大学生课下时间热衷经商、兼职打工、沉迷网络,无所事事的也越来越多。多位教师提到学生作业普遍存在抄袭现象,在问卷调查中,61%的同学承认课堂测验作弊频率最高,其次是课程结束考试、必修课期末考试作弊频率为18%,大学英语四六级作弊频率为14%,省计算机水平考试等证书类考试7%。学风与抄袭相关度也呈正相关,相关度为0.012。

4.大学生考试作弊方法38%的学生作弊采用夹带小抄的作弊方法,36%偷看前后左右同学,11%采用考场交流的方法,13%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2%会找人替考作弊。一位因考试违纪被处分的同学谈到:考卷上有40分的题目都在课本上,把课本老师画好的范围缩印一下,及格应该没问题。一位任课老师也谈到,考试的范围提前会告诉学生,考试答案确实在书上,考试题目出自课本原题的比重也挺大,只要把原题背过就能及格。考试内容过于偏重考察记忆性内容,缺乏对考查、理解、应用能力的考察。根据《L高校考试工作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考试命题要求规定:命题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覆盖面要广,题量要适度,难易度要适中,学生自学内容、指定参考书上的内容也要占一定的比例。试题内容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检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但L高校考试命题中偏重考察记忆性知识,弱化考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导致L高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难以被践行。威尔伯特•J•麦肯齐认为学生学什么,既取决于教师的教学,也取决于考试内容和学业的评定方式。因此,想从本质上消除考试作弊现象,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践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就必须要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

三、作弊防治措施分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多大的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任何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诚信教育的基础之上。当今社会诚信危机日益凸显,背后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现实原因。但大学作为育人机构,不能随波逐流,应在品德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有所作为。面对学生作弊问题,L高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对师生进行不间断的诚信教育作弊从根本上讲是学生自身的原因,诚信教育不能脱节,父母从孩子幼年起,学校从学生第一天入学起,就要开展诚信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必须重塑教师的责任感。应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师中开展多种多样的诚信教育。伯纳德认为,教师获得培训和帮助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处理学生作弊行为。应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制定的学术诚信政策,为教师之间的学术诚信交流打造平台,对那些学习维护学术诚信做出努力的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奖励。

2.改革考评制度教师要改善监考方法技巧,学校对教师上课实行多种考评制。要改革考试制度,淡化分数比重,考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3.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师生共同拥有的“隐形财富”。学生要确立明确的学习动机,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起到学风示范团体的带头作用;在教师层面,要重建大学教师的道德体系。学校管理者应狠抓基本规范,严惩作弊行为,转变管理作风,创造优雅、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4.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建立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和支持的校级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常规性和专业性的服务和指导。对学业准备度低的学生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和学习顾问,为他们提供学习方法、技能以及时间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作者:王娜娜张德强单位:鲁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