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情感社会学下退伍大学生思政教育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情感社会学下退伍大学生思政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情感社会学下退伍大学生思政教育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认识的加深,情感在社会中的的作用被重新重视起来。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中,采用情感社会学视角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本文以退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情感社会学相关理论,将思政教育设置为一个场域,并阐述该场域的建构,将情感社会学理论与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尝试。

关键词:情感;社会学;退伍大学生;思政教育;场域

在社会学领域中,对于情感这一概念并无严格定义,目前社会学界将情感多归于一种复杂的现象,它不仅受制于社会因素,同时生理机体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将情感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情境之下,基于生理机体,围绕着某种社会关系,而驱使进行下一步社会行动的感觉。在近些年社会科学界的理论反思,尤其是在哲学界对于理性主义的怀疑思潮中,情感这一主题被重新重视起来,情感在社会行动中同样存在着重要作用,人类行动的驱使力量是多元的。在对高校学生的管理教育中,情感的维系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对退伍大学生这一类特殊群体,从军的经历使退伍大学生形成了有别于普通大学生的人格气质,其尚义倾向明显,这一点也为退伍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启发。在高校中,我们可以将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为一个特殊的“思政教育场域”。场域,是一种社会关系系统,它也是社会制度的产物,但体现在事物中,或体现在具有类似于物理对象那样的现实性机制中a,在高校的社会体系中,它具备着与其他场域的依赖性与相对的自主性特点[1]。一是思政教育场域是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下不得不生成的力量场,它依赖于校园中的情感场域和规训场域,与这些场域相辅相成,同时它又有一套自身的运作逻辑。二是文化在场域的形成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换言之,什么样的文化体系构成了什么特征的场域。三是学校的性质和制度保证了思政教育场域的顺利运转,校园的规章、管理制度、奖惩措施以及学生对于知识和毕业要求强制性和不可选择性,无论学生(尤其是退役学生)是否愿意,他都要进入到这个场域内。① [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一、师生间长期互动构筑了思政教育场域的基础

在校园生活中,时间是师生作为互动双方情感生成的根本。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主要的互动主体,尤其是高校辅导员,在现行的工作要求之下,辅导员和学生是最密切的,学生在整个大学时光都要与辅导员在一起互动。学校的社会结构提供了场景保证。在校园内,主要存在着教师与学生这两种角色,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双方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这一结构营造出的社会场景导致的互动,不得不生成各自的情感体验,促使双方不断进行情感运作以呈现自我。换言之,没有人愿意天天和自己的对立方接触,但是由于制度的安排,以至于双方不得不接触,在这类似强迫的长期互动中,避免不了非对立情感的生成,与此同时,双方的行为同时会不断地唤起对方的情感,当退伍大学生学习努力,积极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形成良好的朋辈教育氛围时,辅导员便会得到职业上的满足。同样,在辅导员对退伍大学生采取较为符合其经历阅历的教育方法时,退伍大学生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便会唤起对辅导员的积极情感。在这样的相互作用下,辅导员和退伍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便会建立,会融入师生关系中。同时,在退伍大学生再社会化的情境下,退伍大学生的各种行为像新生一样在被重塑,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使得他们在高校中显得孤立无援,辅导员便是其最大的依靠之一,很多情况下,退伍大学生在重返高校之初心理与行为会产生退行。

二、军队文化对学生情感系统的濡化作用支持了教育场域

美国社会学家霍赫希尔德指出,社会的情感文化构成了一系列人们在不同类型的情境中应如何体验的复杂观念。这种文化将从情感意识上对基本行为的适当的态度、感受和情绪反应给予了限制[2]。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荣誉一直是中国人社会行动的核心原则。荣誉文化体系下所产生的情感,直接关系到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它夹杂着儒家文化所推崇的“礼”以及墨家文化所倡导的“义”,同时还有这耻感文化的背景,换言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激活人们相互间的情感反应的意义……情感使文化成为有意义的并赋予文化调节行为的力量[3]。军队是一个极为重视荣誉的组织。在退伍大学生的意识中,以荣誉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下的规则,同样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支撑并调节了师生间的情感场域,保证了规训力量在情感的管路下,以更柔软、更无形、更加无可抗拒的方式向退伍大学生进行着输送,发挥着作用,退伍大学生在军队文化的濡化之下,为情感在高校中成为教育与规训手段的必要条件。荣誉所主导的情感,成了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机制。它有着极强的社会性意义,这意味着退伍大学生在服役生涯中的承认,复学后高校对其的认可,对退伍大学生自身来说,由荣誉所牵扯出来的“耻感”更是心中的一把刀子,退伍大学生对于荣誉这一问题的重视并不亚于校规校纪对自己的奖惩,教师经常利用荣誉来解决问题,而退伍大学生也经常因为荣誉避免问题。退伍大学生复学后的荣誉,主要是由教师所赋予,退伍大学生在获得荣誉的时候,会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对于军队文化浸染的大学生来说,荣誉的社会性意义在于,它关乎着退伍大学生在普通学生心中的地位,更直接影响着他在校园生活中的存在感与获得感,关乎他今后对人生的看法。通常来说,通过对抗校规校纪或者成为知名的校园人物是得到存在感的两大途径,通过这两大途径,能够展示出特殊的一面。然而,通过知名的校园人物显然要比对抗校规校纪获取存在感更有意义,更具有产出比。所以,很少会有退伍大学生会通过对抗的形式获取存在感,因为那样会造成师生间不可调和的对抗,反而会受到学校更为强硬的教育,辱没荣誉,从而丧失存在感。如果以荣誉为核心的文化规则在师生间的情感体系中失效,那么随之而来的将是整个情感场域的危机。如一些具有丧失复学信心,再社会化失败的退伍大学生,这些退伍大学生不会有过多顾忌,在社会支持网的崩塌以及多方面的压力之下,他们把那些普通大学生视为珍贵的各类事物,如奖励和荣誉等视若无物,这类退伍大学生使教育场域的力量大大弱化,也极大地影响着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以看出,以荣誉为核心的军队文化规则是师生教育场域的重要支撑。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要注意帮助支持好退伍大学生复学后再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三、高校师生情感系统对场域的控制

在高校的规则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掌握着学生所需的诸多资源,并且这些资源有着一定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除了教师,从其他渠道获取高价值资源的困难很大,这就造成了教师有着一定的权力优势。情感交换理论认为情感产生于互动网络中的资源流动过程[3],教师在给予退伍大学生加分、提供成为学生干部的机会、进行宣传等奖励鼓舞时,退伍大学生对教师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同样,退伍大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后,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的教育要求,便会更好地进行配合,从而教师方面也会生成积极的情感,但是,教师所掌握的资源有限,也不会因为积极情感而无原则无节制地对学生进行奖励,过多的奖励反而会导致教育与规训作用的削弱,从而导致更大的麻烦。所以在这一师生交换体系循环的过程中,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教师操作过程中的公平性以及退伍大学生群体的少数性等因素,退伍大学生群体难免会出现如愤怒、抑郁、痛苦等消极情绪。在常规的社会体系中,这一情况在权力—地位模型中所暗示的社会团结形成于社会地位机制中那样,当互动者可以自由地给予彼此值得拥有的地位,并且当他们可以保持或提高他们的期望时,社会团结就会产生。积极情感表达的这种交互效用将提高互动者的社会团结,消极情感表达则会破坏互动者的社会团结[3]。进而言之,社会团结的瓦解必然会导致情感场域的崩溃。对于教师来说,在高责、高压、突发性强和工时长等职业特点下,如大量的负面情绪郁结在心中,会使一部分辅导员有着极大的身心压力,一般情况下,人在积累了大量的负面情绪会导致行为和心理的异常,若辅导员通过学生来发泄情绪与压力,那么会导致整个高校秩序的紊乱和崩溃。然而之所以在重压之下,辅导员还能依旧正常履行职责,也正是因为高校特殊的职业系统,即辅导员的工作要求、职责、条例、职业操守与个人素质等共同作用下,使辅导员有效地克制了消极情绪,保证了对情感场域的理性控制。情感资源的匮乏使得积极情感的作用倍增。退伍大学生初回校园的时候,情感体验是极其复杂的,尤其是在真正进入课堂的学习以及曾经的学习生活中时,复杂情感会充斥着全身每一个毛孔,为了减轻不适应与社会关系网络重建的痛苦,情感的愉悦成了一剂止痛良药,此时,愉快的情感体验也成了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对于退伍大学生思政教育场域良好建构的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季国清.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化在中国悄然兴起[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20(5):1-17.

[2]缪芙蓉.中学新手—专家型教师课堂情绪工作的比较研究[D].温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

[3][美]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情感社会学[M].孙俊才,文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吕勇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