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学生物探究性学习阐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导课新颖,确定探究的主题
1.1游戏激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的才干成长的起点,而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一旦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就能使学习的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也可以预示教学的成功与精彩。例如,在学习“鸟类”一节时,我让学生在白纸、报纸和硬纸板三种不同质地的材料中选择一种,想办法让纸能够飞起来,并且在空中飞行时间最长的小组为胜者。学生大多都会想到把纸折成纸飞机,但是在选择哪种质地的纸张时小组内可能会出现分歧,特别是把纸折成哪种形状的纸飞机时分歧就更大了。小组内就此会展开激烈的讨论:“纸要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必须要解决哪些问题呢?”然后小组内进行比赛,这样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导课,自然而然地让学生联想到空中生活的鸟类,并产生疑惑:“鸟有了翅膀就能飞翔吗?”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鸟类适应在空中飞行具有哪些主要特征?”这个时候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探究新知识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2歌曲欣赏
深情、优美、切题、简短的歌曲欣赏能有效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能以轻松良好的心态来开始这节课的学习,随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能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时机。例如,在学习“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一节时,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看到蚯蚓就比较害怕、恐惧,所以,我首先播放了歌曲《多情的土地》:“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耕耘过的田野上一层层金黄翠绿。”学生心情放松,静静地体会到歌曲作者对土地的深情抒发,同时也领会到蚯蚓和人类一起依恋和耕耘着土地,增强对蚯蚓的好感,顺势确定探究的主题———蚯蚓为什么依恋并能耕耘着土地呢?它具有哪些形态结构特征来适应土壤中生活呢?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和情感性,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进行探究的主动性。
2适当点拨,体验探究的过程
探究的过程是引导高级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学生不仅要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合理地分析问题,更要完美地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可能需要教师适当地点拨与引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水中的动物”一节时,首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都能够适应水中生活。学生观看后,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它们是如何适应水中生活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引导学生以水中常见的鱼类(鲫鱼)为例,来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作出假设: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鲫鱼体表有黏液,能减少水的阻力;鲫鱼有鳃,所以能在水中呼吸;鲫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等等。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并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尝试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在此过程中,我主要是提供一些支持和引导,进行适当的点拨,比如,用纱布固定鱼鳍;用凡士林涂抹鳃丝使之与水隔绝;在制造不同的水流方向时,可以用玻璃棒通过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搅拌方式来改变等,组织学生讨论与合作,在不妨碍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配合并促进他们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3分析改进,创新探究的方法
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学生的实验结果可能和探究实验应有的结果大相径庭。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同,认知的角度和深度也不一样,这时老师就需要组织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改良和创新探究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一节时,探究同一条蚯蚓放在不同的材料表面上,如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哪种表面比较适合蚯蚓运动呢?学生在实验时就出现了和预期完全不一样的结论: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快,在硬纸板上运动慢。那么,实验错在哪里呢?为什么错了呢?全班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和交流,总结出以下几点:玻璃板不够光滑;硬纸板吸水性很强,把蚯蚓体表的水分吸收了;在用蘸水的棉花擦拭蚯蚓的体表以维持其湿润时,在某种程度上对蚯蚓产生了一种刺激,干扰了蚯蚓正常的运动。针对上述问题,学生对探究方法进行了如下改进:为确保玻璃板的光滑和平整,学生改用镜面玻璃;用三合板取代硬纸板,因为三合板同样也比较粗糙,另外,事先对镜面玻璃和三合板进行湿润处理,这样既控制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又正好保持了蚯蚓体表的湿润。实验准备好了,小组开始实验,实验终于成功了。通过本次的探究实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并能根据实验设计合理有效的实验方案,而老师则真正成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只要长期坚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4组织交流,感受探究的喜悦
为了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在实施生物探究教学时,我们应多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理一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体验因探究成功而得到的快乐和喜悦。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突出的培养和发展。例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通过多种渠道去探寻和发现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并将自己了解到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加以分析和整理,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和交流。课堂中,有的小组以PowerPoint的形式介绍了叶蝉、北极熊等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有的制作成小报的形式展示了迎客松、睡莲等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特点;有的以论文的形式介绍了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适应现象;还有的展示了校园内拍摄的桃树、广玉兰、桂花树、苏铁八角金盘等植物的照片,分析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不同的适应特点等等。在此过程中,我仅作了一些适当的评价。这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了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学会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融洽交流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诱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需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生物。由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观,转变为通过传授知识来指导学法的教学观,让学生由“死读书”、“读死书”变为“想读书”、“能读书”、“会读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遇到新的问题时,知道怎么去解决它,并能出色地去解决它。
作者:唐丽娟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