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多媒体与生物教学探究(共2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多媒体与生物教学探究(共2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多媒体与生物教学探究(共2篇)

第一篇 一、能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新编初中《生物》教材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宏观到微观的编排规律,每课教学都需要准备大量图片、挂图、实物,并进行实验,以便让学生在观察了解生命现象的基础上归纳出生命本质,这就要求课堂组织必须严密、高效,如必须注意控制好时间等因素。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具有转换信息灵活高效等特点,可大大简化课堂教学程序,增大信息密度和课堂容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例如,“裸子植物”一节的课前需要准备盆景雪松、马尾松枝条、黄山松挂图,松球果及种子、松球挂图,侧柏、圆柏的枝叶和球果,银杏、水杉、银杉等珍稀裸子植物教学录像带等,不仅繁琐,而且有些标本不易采集。假如将上述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用时再及时调出,则既可化繁为简,又可弥补生物标本匮乏和教师语言表达不足的缺陷。另外,多媒体课件可快速、准确地传达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方位信息,直观地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能快速地显示板书内容,及时地实现学习反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能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只能让学生失去创造的动力。多媒体课件以其形、声、光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一节上课伊始,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轻音乐,同时通过大屏幕显示日常食用的农产品:圆圆的苹果,紫红的葡萄,香喷喷的瓜子、花生,还有鲜艳欲滴的桃子、西红柿等。上述课件的鲜明色彩、优美的旋律给学生大脑皮层以新颖的刺激,正当学生兴奋不已时,教师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吗?或许你在不经意中,已经丢掉了一条生命。”这样,就在学生似懂非懂、知与不知的矛盾之中引出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一课题,从而使学生在愉悦中产生了探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奥秘的欲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间较长,整个过程都在花柱或子房结构内部完成,不容易对实物进行观察。为此,教师把整个过程制成系列动画片段:柱头分泌粘液→花粉萌发→花粉管中出现精子→精子进入胚胎形成受精卵和受精核→花冠、花柱等凋谢、子房膨大形成果实等。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使学生彻底搞清果实各部由子房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来,教师可以将子房和果实纵剖结构制成课件,进行对照并反馈。当使用该课件时,如果配错了,就发出“嘟”的警告声;如果配对了,就发出清脆悦耳的音乐声和一句夸奖的话,则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三、进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成为教学的主旋律,并应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以拓宽学生的想像空间,发展其思维,培养其创造力。例如,“生命的起源”一节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这是因为史前的地球状况学生根本无从知晓,如果照本宣科,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也不易理解。为此,教师根据搜集的资料把原始地球的景观制成课件,则学生在观看课件时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原始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氨气、水蒸气等,主要自然能源是紫外线、雷电、宇宙射线及火山爆发的热能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后,教师通过谈话、问答等形式让学生对生命的全过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其过程为: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体。但是,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能否形成氨基酸、核甘酸等有机物呢?因为人的思维不能凭空产生,所以回答上述问题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师通过多媒体模拟米勒实验的过程,学生在观看后对此有了感性认识,教师再因势利导使学生产生联想,并对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由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是可能的科学结论。上述教学过程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生物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媒体的诸多缺陷,实现了人机对话、双向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多媒体环境下的生物教学还有诸多不足,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郜春龙单位:河南省济源市电教中心

第二篇 一、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点

1.模拟实验教学

生物学实验多数是微观的、连续的实验,实验过程很短,学生只能较抽象地推断变化过程。另外,有些生物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如植物栽培、种子萌发等。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许多现有实验仪器无法做的实验或代替现有的一些实验仪器进行模拟实验,这样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生命过程变成可控、有序的演示过程。例如,教师利用Flash动画模拟演示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既可完整播放也可分步播放,结合课堂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2.拓展学习空间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空间延伸到课外。只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中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其重要性,真正让学生知道自己到底怎样做才符合环保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课本以外的有关参考书外,还可给学生提供各种有关文字材料,以及供学生浏览的网址,以利于学生查阅资料获取更多信息。如,运用网络的强大的搜索功能,让学生收集国内外各种灾害性气候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的图片,及对这种灾害形成的原理的分析资料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DV记录现实生活中有关环保的真实资料。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时要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在教学中要巧妙应用

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不能显示多媒体的优越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地设计多媒体课件。要在创新上下工夫,应优先选择能够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有望实现教学改革的课题。

2.要突出主题,不能喧宾夺主

多媒体的运用,要突出主题,不能喧宾夺主。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的生物学知识,老师可以制成模拟图像或动画过程等,以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想象力,突破难点。对那些学生难以见到的生物景观,搜集有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编制成课件,演示给学生,以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生物学知识。

3.教师要科学、艺术地把握好课堂教学平衡

多媒体课堂应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将变成了展示课件而制作课件的平台,产生新的“满堂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科学、艺术地把握好课堂教学平衡,处理好教师、学生与课件三者的关系,要有师生互动,防止“放映式”教学。

4.课件设计要体现艺术性

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烈的感染力,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感召,情感的陶冶。背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屏幕对象的艺术设计要综合考虑,要从屏幕整体显示效果,设计出各自的艺术特性。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成为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生物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融入学科教学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久全单位:甘谷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