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策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物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自身需求,来阐明生物学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和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阐述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首先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内容: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及其危害,从而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还请学生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开展调查活动,如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这种入侵生物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的还写出了相关的调查报告,为有关部门防控一枝黄花提出了一些有创新性的建议。这样学以致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生物界纷繁复杂,魅力无穷。学生自小对花鸟鱼虫等生物就有天然的爱好。布鲁纳主张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例如学习两栖动物时,可以让学生采集一些小蝌蚪,上课前陈列在实验桌上,桌上还放着其他两栖动物标本,学生进入教室,便可见到各种蛙的生态及繁殖现象,以及蟾蜍、大鲵等标本,使他们课前就对青蛙等两栖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青蛙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青蛙的形态结构方面有哪些特点与它的生活相适应?青蛙怎样进行繁殖和发育?结合以上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以及生殖发育特点。教学中可经常性地利用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开发利用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喜欢上了生物课。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情境、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亲自动手后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例如在“观察蚕豆叶下表皮气孔”的实验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把一片菠菜叶放在清水中,然后口含叶柄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再根据现象组织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

1.气体是由叶片上的什么结构出来的?

2.这种结构又是如何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

3.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应该选择上表皮还是下表皮?接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教师可先对实验目的作必要说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然后学生分组结合所提问题分析讨论各自实验情况,教师参与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叶片表皮上有气孔,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来调节。以实验设问组织生物课堂教学,把实验贯穿于教学过程,做到师生互动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明显。此外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媒体的组合,增强动态效果,去突破难点。例如传粉过程、血液循环途径等,都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进行直观教学,使生命现象变得生动形象、新颖有趣。

四、注重以情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以成绩和智力另眼看学生。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在教室上课时不认真听讲,随便讲话,做小动作。但一次在实验室上“制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课时,却发现他非常认真地做实验,而且全班同学中他第一个完成,效果也非常好,我马上表扬了他,并鼓励他以后上理论课时也能认真学习。此后,这位同学上课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些学生在“副课”上不认真上课,甚至喜欢捣乱,教师不应歧视,否则他们可能会“破罐子破摔”,而要多找原因,少些批评,多些表扬,这样在生物课上,使他们觉得有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作者:钱建良单位:昆山市新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