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共8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共8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的非智力因素

一、主要内容———培养学习兴趣和增进师生情感

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学生学好生物课程的前提。没有兴趣,再好的教学条件也起不到作用,只有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具备探索科学的品质,也才让老师喜爱,学生尊重。例如,笔者讲授苏科版八年级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内容,课前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有关“DNA和蛋白质究竟谁才是遗传物质”的问题,这个课前实践性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和重温前人的实验研究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样的科学事实:生物学家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了DNA是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然而他在实验中还发现决定遗传物质DNA中,依然存在蛋白质。新的疑问发生了,到底是哪个起遗传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实验再次证明: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通过课堂探究,最终找到了决定遗传物质的是DNA的科学依据。这个教学过程,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是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老师循循善诱之下逐渐步入生物知识学习的殿堂。例如,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中的《关注自己的健康》,教学中笔者结合课文内容,制作危害人体健康的的图片:可卡因、冰毒、大麻、鸦片、海洛因、摇头丸等,让学生通过这些为人类带来的危害,谈谈如何看待健康。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社会经验,对如何危害人类健康的事实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共享,学生就能懂得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知识竞赛,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扮演答疑解惑者、鼓励者、表扬者的角色,耐心指导、细心劝诱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索,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

二、重要依归———锻炼学习意志和塑造高尚品格

初中生物的教学和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教授与吸收的过程,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这时候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构建应当把立足点放在学生学习意志的锻炼和学生品格的养成上,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习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尤其是对于初学者,锻炼他们亲自动手、独立思考去验证实验结果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笔者经常向学生讲述生物学家不畏困难、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生物知识的故事,比如,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用毕生经历写就《本草纲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畏艰辛、常年工作在农田地头才取得杂交水稻试验成功;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通过这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品格对生物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小树立为生物学发展进步做贡献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喜爱生物科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帮助初中生轻松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手段之一。生物教师要善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内在情感,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挥。在生物学科中,教师一味强调智力因素的作用,不但增强不了积极的效果,反而使学生感觉教学内容非常枯燥、难懂。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诸如兴趣、意志力、学习习惯等方面都能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欲望。教学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利用丰富的教学实例和教学实验,还应当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特点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作者:周红如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的思维能力

一、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问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是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和同学、教师进行探究,从中得到新的知识,并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说――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笔者在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中的《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为例,浅谈问题探究法的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同学们家里养的花草树木、街道上的高大树木、田野里的农作物等需要水分。一株玉米甚至能一天吸收几千克的水,比我们一个人每天需要的水量还多。那么,它们为什么需要水分,甚至对水分的需求超过人类的需求量呢?通过问题的提出,导入新课,就能吸引学生对问题探究法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猜想假说。导入新课后,我把准备好的演示实验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在一盆盆栽植物上罩上一只塑料袋,并把塑料袋包扎好。在塑料袋上有很多水珠,学生们进行观察后,大多数都会提出下列的假说: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进行假说后,通常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生成资料,及时归纳总结,有利于问题探究法的教学。

(3)实验探究。在问题猜想假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盆栽植物的叶片结构,将叶片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结构情况。

(4)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对叶片结构的观察,就可知,叶片是由上下表皮、叶肉及叶脉组成,并且在叶片下面有很多气孔,而水分就是通过这些气孔散发出来的。所以说,问题探究法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

2、多角度教学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没着某个思路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模式在应试教育时代非常受欢迎。教师在提问题时,总会无意把学生的思路引入设计好的思维模式当中去。这样的思维模式会扼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多角度教学法”组织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昆虫的足和口器》教学章节中,教材里有很多图形,我就根据图形提出了多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以达到发散性思维发展的目的。例如,在讲有关细菌的知识点时,我就会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地球上没有细菌,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就根据生活的实践情况找出不同的答案,从而得出结论:如果世界上没有细菌,对人类的危害是非常之大的。人类就不可能会这样自由自在生活在地球上。

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思维能力是学生各种能力的核心。何为创新性思维能力呢?就是指人们在运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下,从客观事物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经过探究而得出新的,独特的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时,千万要注意不能给学生太多的累赘的作业,不能搞“题海战术”,“题海战术”只能应付应试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下只能起着反作用,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要把多余的时间放给学生,使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去思考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设想,不要怕出现错误,特别要是认真对待每一个敢“吃螃蟹”的学生,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因为在“吃螃蟹”的过程中,他们另类的思想就能体现出来,对新知识会有创新的,全面的认识。所以说,给学生宽松的环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会使学生兴趣永葆青春。我们就应该强化学生这种兴趣的需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新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初中生物教师在执教的时候,务必要考虑学生的综合因素,在学生中间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并且充分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因时利导,帮助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付文丽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冒沙学校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的德育

一、以教师人格魅力为契机,渗透德育教育

古人云:“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人格魅力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必然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也往往把教师的师德师风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同时去感染学生。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具有仁者之心,对学生怀有博大无私的爱,关怀他们,以自身的人格去感化学生。学生在教师崇高的敬业精神中、饱满的教学热情中等能享受到美的教育,并能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说,教师崇高的人格能给学生带去“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二、以学生养成习惯为契机,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以德育工作为首,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由此可见养成习惯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而且习惯养成也是德育教育中最“实”的部分。生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要把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旋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抓住特色,时时、事事、处处渗透德育,把生物课堂变成培养学生良好德育行为习惯养成的乐园,陶冶学生情趣的花园,以求教育实效。

三、以社会责任感为契机,渗透德育教育

在《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教学中,我把很多遗传病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演示给学生看,向学生介绍这些疾病的症状和它们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当学生观看完之后,当他们在感概万千时,我就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其发病的原因和遗传的规律。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们认识到这些病情发作的根源所在,以及这些病情会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哪些影响,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这些病情会直接影响人口的遗传素质,关系到家庭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这种深刻的认识,大大地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了,他们才会刻苦地求知,才会想到不断地进步,让自己沉醉在学习之中,从中学到很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国家的知识,使自己成为新世纪的新人,从而为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祖国的建设而贡献一份应尽的力量。

四、以爱国主义观为契机,渗透德育教育

列宁同志曾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爱国主义德育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并且是最重要的德育教育之一。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有关我国生物学家的取得成功的事迹教育,这其实是一份重要的德育教育的资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曾说过:“外国人能做到达到,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并且他还从以色列领取了“沃尔夫”奖,几个月之后,又从美国捧回代表农业领域最高荣誉的“世界粮食奖”。所以,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学生思想德育素质的发展。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作为奋斗在教育战线的工作者,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不是一日之功就能完成教育的。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德育教育,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智育、德育的双重目的。

作者:付文丽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冒沙学校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与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轻松环境

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往往处于对立面,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授课,机械式地记忆和学习。这不仅使生物教学陷于枯燥和乏味中,也疏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无形中造成了学生的压力感。要通过初中生物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要构建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和谐的师生氛围作为教学的润滑剂。这就需要初中生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打破传统师生之间的隔阂,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爱护、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又不失平等尊重的教学环境。在此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展开想象,活跃自我思维,就生物学科问题积极探索,主动深入,树立主动意识,从而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巧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

初中生物教学是一项严谨的任务,它涉及多学科知识,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而,科学性是初中生物教学的本质特征。如何在保证生物教学严肃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近和理解生物知识成为了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克服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些抽象、枯燥性问题,生物教师可以巧设情境,以情激景,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通过契合教学的情境导入新课,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衔接更为紧密,也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

二、调动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思想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投入学习的强大驱动力,能够保持学生对于学习的浓厚兴趣,并持续坚持自我探究、自我思考,使得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化力。因而,初中生物教师要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自觉深入生物学科,找寻生物的乐趣与奥秘。

(一)巧用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遵循传统的讲授方法,呆板地灌输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会感到无趣,渐而丧失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因此,生物教师就应及时转变,革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巧用悬念,适时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完整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在保持学生对生物教学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最大化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巧用悬念可以贯穿于初中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既可以是课堂授课中,也可以是实验室教学中。

(二)引入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领悟生物奥秘的同时建立兴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现代化科技手段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还进入了教学领域,为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初中生物教学也应与时俱进,适时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使生物从生物教学从书本的平面走向立体,赋予生物教学生动感,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的无穷魅力,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的欲望。

三、优化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师授课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高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对教学模式予以革新和优化,促使教师以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将着力点置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之上。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

初中生物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遵循着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序。如若教学设计合理妥当,各环节衔接紧密,学生就能逐次深入,感受到生物学习的逻辑性,并伴随着层层相扣的教学步骤走入自我思索和主动探究之中。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衔接得当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主动学习的精神。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要坚持适宜原则,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接受学生的各种质疑和不解。同时,为了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学生对于生物枯燥无味的认知,教师可适当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将试验、调查、资料分析、模拟制作等引入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亲身实践,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其实践能力,并激发其对于生物的兴趣与热情。

(二)建立激励机制,驱动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适当的鼓励和赞许往往能保护其的自尊心,提升其满足感,并以此转化为对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因而,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热情。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对待,悉心讲解,正确的要予以肯定,有独到见解的更需大力表扬。而错误的则应在肯定态度的基础上鼓励其再行思考,引导其查阅资料,或向同学求教,不断修正答案,圆满地回答和解决生物问题。可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正确地运用激励评价是引导学生自主思索、自主探究、自主解答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生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于其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更体现在其对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塑造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要想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就需从被动的灌输式教学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转变,引导学生自我思索,自我探究,深入挖掘生物学科的潜在知识和内在魅力。因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以及优化教学等途径促使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真正认识生物,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作者:丁秀君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中心中学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与学习兴趣

一、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生物知识较为抽象,所以很多时候仅凭教师生硬的讲解很难理解。为了提高生物课堂的直观性,广大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实验模型等教具,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花的结构》一节时,教师可在课上为学生准备一个桃花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认识桃花中的雄蕊、雌蕊,必要时还可以将这一模型进行拆卸,从而使学生对花的认识更加直观,轻松掌握相关知识。又如,在讲解有关“心脏结构”的内容时,教师同样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这一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图中正确指出心脏的结构,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拆分心脏模型,同时准确说出各部分的功能。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使学生学得更快、记得更牢,最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验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当然,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不能仅仅将方式方法停留在观察挂图和模型上,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积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相关操作,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有关“观察和实验的用具”时,教师可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在讲完显微镜各部分的构造与功能之后,让学生分组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并鼓励学生亲自操作怎样取镜、安放,怎样对光、调光,怎样观察、绘图。结果表明,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非常认真,且兴趣高昂。此外,还有诸如“蚕豆发芽实验”“家鱼解剖实验”等与生物知识密切联系的小实验,教师可利用这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反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算太难,如何长时间地维持这种学习兴趣才是最困难的。因为即使学生对生物课产生了学习兴趣,但往往在认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兴趣很难继续保持下去,所以教学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为改变这一现象,广大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以便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通过丰富的语言艺术和生动感性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生物知识,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尽量使知识的传授过程轻松愉快,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应做好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诸如怎样制订学习计划、怎样掌握学习技巧、怎样安排学习时间等。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轻松、快乐,充满乐趣。如此,便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长时间保有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人类是一种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大教师就要充满激情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乐观、积极和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促使他们爱上生物课、喜欢生物课。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喜欢教师进而转变为喜欢学习生物知识,“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

五、设计和组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既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深入实践,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多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如在学习有关“正常足的足弓能缓减运动时身体的震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起立起来,试着跳跃两次。一次足尖着地(足弓起作用,身体震荡小),另一次用足跟着地(没有应用足弓,震荡强烈)。在这一个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了出来,学生不仅很快明白了足弓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还在亲身体验中,验证了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还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效果。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玉梅单位:贵州省织金县化起中学

第六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实验教学虽然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但是也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方法,要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学习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总结实验对教材学习的重要性等。任何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有所准备的,正所谓希望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一个人懒惰,只想找到一种万能的不用思考就能掌握知识的方法,那是不可能的。带着目的进实验室就要求学生们对教材内容和实验进行一些基础的理解和调研工作,在学生们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应该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牢记,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真正进实验室。例如,实验设计到观察植物的细胞及细胞器等内容时,老师一般会让学生们先把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一下,然后把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们,同时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植物叶子切片的制备方法。如果学生们只是兴奋于马上就要做实验,而忽略了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学习,那么他们的实验是很难成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间教室走出的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的操作一般是很少有失误的,而且实验结果也会比较理想。当然,我们如果刻意地去跟学生们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学龄的学生,他们是很难听进教师的话的。所以,大可以让他们经历一次失败的实验,这样对他们下次的实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第一次实验时,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话当作耳旁风。然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大都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操作。当他们看着同学们在娴熟地做实验的时候,自己却只能观摩别人,这样他们的心灵必然会受到创击,所以这就为他们下次做好实验打下了基础。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工作,我们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的战术,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所种下的果实。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不需要对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教育,只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刺激,便会让他们轻易地上钩。教育针对的对象不同,我们就应该采取辩证的教学方法,因为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是可以适应所有学生的。例如,针对大学生教学而言,教师们一般都不会采取强制的措施,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学习的道路。因为大学生阶段,做人和学习的道理他们基本上都懂了,不需要教师去给他们规划人生和指导。而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定式和科学的逻辑,我们作为教学园丁,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的歪风给去除掉,让他们更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其次,安全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生物实验和其它实验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一些酸和碱都有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带来损害,一些切片用的手术刀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所以实验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是生物实验的重中之重,只能采取相对强硬的教学模式,因为一旦对学生的身体形成了伤害,这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安全培训这一个环节是不能忽略的。

二、重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应该从实验开始。实验是一种需要动手和动脑一起协作完成的过程,所以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巨大的教学任务下,他们往往选择让学生直接接受实验知识,而忽略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一种对教学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还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了摇篮里。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对实验以及其它的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发现疑问,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达到提高自己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教会每一个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思维效率要远远超过给学生讲解一本题海重要。

作者:周彦珍单位:河北省阜平县城厢中学

第七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鼓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使学生养成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看,大部分初中生,都具有强烈探究未知的动机,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自尊心强,决不会满足于“按图索骥”、“按方抓药”式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实验课堂中,要实现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教师必须改进实验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通过课堂氛围营造、精心设计实验、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手段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1.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吸取新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着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采取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个性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新的教育理念则把教材的讲授作为培养学生的基础和起点,而非最终目的。生物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充分挖掘生物实验的教育功能,研究制订初中阶段各个生物实验具体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地实施探究性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环境因素”一课时,我们可以预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建议由有经验的家长带领,利用休息时间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并捕捉鼠妇若干个。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捕捉鼠妇的经验,指导学生针对鼠妇生活环境提出问题,并对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作出假设。然后让学生利用实验室可提供的器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2.积极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给予学生相互提问和互相探讨的时间太少,学生失去了自由表现的机会,压制了学生探究的内在动机。新课程教学倡导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要实现将以“教师讲学生练”为主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首先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实验活动,确定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监控实验过程,评价实验结果,从而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扮演的是主角,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实验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完成观察家蚕的生殖与发育实验中,我们可以选好季节,利用实验室组织学生少量饲养家蚕,让学生在饲养过程中观察记录,使学生自觉了解到家蚕一生经过哪几个发育阶段?每个阶段的家蚕有哪些主要特征?另外,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将班级学生按性别、兴趣和能力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分工合作,每组人数以不超过6人为宜。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等自行组织,这样做,合作学习的氛围会更宽松、和谐。合作学习要确保每位组员都有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一定的任务。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教师还必须规定组内成员定期交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当然,也可让学生换组合作学习,以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着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合作。

3.精心设计实验,确保学生有参与探究的主动权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互动的、合作的关系。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如何精心设计实验,确保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权呢?首先,应从备好实验课开始,实验课一般应提前一个月备好,因为生物课程中有些实验材料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有的还受季节限制,如不早作准备要想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例如,对于含氧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影响实验,我们就应该提前3-4周做准备,让每小组分别在4个瓶子内用小石子培育幼苗,每个瓶子分别给以不缺肥料的营养液、缺氮的营养液、缺磷的营养液、缺钾的营养液进行培育,并组织学生每天进行观察,做好记录。像这类实验如果还采用边学边教的方式,必将影响实验效果,挫伤学生自主实验的兴趣。其次,实验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验课类型而定。如上探究实验课,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一般步骤,设计实验方案时应特别强调控制变量的办法,教会学生如何针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而上验证实验课教学时,则应注重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实验技能的训练、实验原理的分析和实验方法的指导。再有,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小实验。通过适当布置类似于让学生在比较潮湿肥沃和干燥贫瘠的土壤环境中观察蚯蚓数量的课外探究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和认识活动,使学生从小就知道未来的学习活动将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随时随地自己可以去获取。生物实验室要力求全天候开放,为学生实验学习提供动手动脑的活动天地。学生在进行生物实验学习中有解不开的疑惑,对某些现象有特别的兴趣,这可以在他们认为方便的时候,到实验室与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并动手做实验。

4.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要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应当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生物、用生物的主人,把生物实验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生物实验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既可多角度看问题,也可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探索学习的热情,保护好学生实验的好奇心,培养其探究能力。当然,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部分学生在实验时出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因好奇心会提出很多新奇古怪的问题,作为实验指导教师务必千方百计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学生奇想,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如有的学生学完显微镜的使用一节后萌发自制简易显微镜的念头,教师应因势利导,给以鼓励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从而更有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具有很多空间,许多问题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作者:严玉琴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第八篇:初中生物分层教学

一、学生分层,因材施教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了解盲生现象分析、抽象思维水平,从而得出观察能力的分层结果。那么,针对盲生的观察能力的层次差异,教师要进行补偿性的教学辅导。虽然视力很难改善,但是通过学生分层可以发现一些学生思维抽象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可以通过教导这类学生对比观察及局部整体法等补偿性方法弥补。比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通过两相对比,大大加强了盲生的辨析能力。通过学生分层,可以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帮助盲生了解自身的能力层次,并为有效的教学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二、目标分层,提高兴趣

初中生物有整体目标,也应该有分层次的目标。有些盲生的能力高,要求也不应该跟大家一样,不然会丧失动力。对于目标分层,主要有三种层面,最低是生物基础知识稳固;继而是达到善于发现生物现象规律,有一定自主分析能力;最高是达到自主学习能力强,对于生物有反思、探究的精神。对于目标进行分层,有利于鼓舞盲生向高层次的目标进发,培养其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利用目标分层可以点燃盲生普遍不高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人体免疫功能一课。我通过预设目标、导向、调整优化目标。把学生从掌握免疫功能的基础知识的最低目标,引导到学会探究现实中的生物现象层面。通过把预设状态转变成为现有状态,极大地满足盲生的提升自己的心理,促使盲生更主动、自信的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并且,学生从低层次目标到高层次目标的转化过程,可以达到深化记忆、高效拓展的教学效果。

三、知识分层,重点突出

盲生课堂上主动表现自己的意愿不强,反而是容易收到暗示。将课堂上知识分层,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帮助盲生理解生物学科的要求。抓住了重点等于触碰到了心脏。有的时候,老师追求全面,结果知识方方面面都有所缺失,找不到中心。有些知识,只需要了解;有些知识,需要掌握;而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能进行深入探索。不同认知水平的盲生对于知识层面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教师对于知识进行分层,利于学生自己进行把握。比如,学完免疫后,学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身健康评价等课程知识。这些知识内容,只需要让学生去自我把握就好了。初中生物学科理论性较强,分叉多。把握住躯干重点,才是根本。把握住躯干,进行知识延伸自然变得容易了。初中生物教学要进行知识分层,才能凸显重点。尤其是盲生,对于知识分辨能力差,容易找不到重点。繁多的知识会让盲生形成思维混乱,失去学习兴趣。教师适当进行引导能有效地帮助盲生掌握重点的内容。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引入分层教学的理念,进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知识分层,适应了盲生个性化需求,并增强盲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盲生掌握生物学科内容中的重点,提高盲生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山珊单位:广西南宁市盲聋哑学校

第九篇: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

一、注重教学氛围生活化,提高生物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关注。加强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需要教师在生活中与工作当中,加强生物相关生活资源的收集。在教学之前,要认真钻研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资料进行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生物学习氛围。比如在讲解“远离烟酒”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搜集有关拒绝烟酒的广告、警示语等等。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对这些生活资料进行展示,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举出一些烟酒的危害。教师可以将自己身边人吸烟、喝酒而造成的不良后果进行展示,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很密切。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生物知识学习欲望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注重生物作业生活化,端正生物学习理念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延伸。教师利用作业进行教学反馈,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提高自己的生物学习水平。生物学科知识具有丰富性,生物所触及的现象也是丰富多彩的。而传统的生物作业较为呆板,使得生物学科的趣味性受到影响,造成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布置生物作业时,教师要勇于大胆创新。教师尽可能选择与我们的生活相近的教学内容,利用作业来帮助学生解决生物课学习之前不能解决的生活问题。通过生活化的生物作业,让学生对生活与生物学科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具有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提高生物作业的人性化水平。比如针对“植物种子的萌发”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观察。教师可以设置出动静两套作业方案。一是让学生针对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总结,可以自主举例,利用一种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进行文字叙述与图画描绘。二是让学生自主挑选一种植物种子进行培养。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的结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对于初中生物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初中生物学习当中来。

三、注重生物活动生活化,加强生物知识应用

加强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需要将初中生物知识引入到生活实践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生物知识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发现生物学科学习的价值,提高学习兴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与生物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生物知识的运用,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在生活中,很少有学生可以做到从生物的角度对生活问题进行观察与解决。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将生物知识带出教室,带到生活当中去。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与应用生物知识。比如在学习“食品保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预习。预习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对家中的食品保存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观察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询问家长来总结食品保存的方法与问题。在这样的预习中,学生会掌握观察现象与收集信息的方法。在生物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享。这些信息中,会出现因保存不当发生变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到的生物知识进行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针对一种食品进行食品保存实验。在实践中,学生利用不同的保存方法对同一种食品进行保存,观察保存效果,确定出正确且高效的食品保存方法。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大拉近了生物学科与生活现实之间的距离,对于学生生物学习水平与生物应用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希望教师针对生物教学内容,多多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结语:综上所述,生物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有着较大的联系。利用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生物课堂上学得的知识进行合理利用,对于初中生物教学实效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笔者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对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利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更希望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当代初中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物学习理念。

作者:吴昌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海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