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应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是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使他们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自身情况,能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小学的数学教学是学生们的启蒙教育,对学生们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更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教育。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顺应新时期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在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小学数学生活化、大众化的特点,从孩子们的认知的心理角度出发,逐步研究并提出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1]。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定义
导学式教学法是应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互助式讨论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采用导学式的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通过学习和运用导学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能在课堂上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想,而且能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及教学水平。教师在运用导学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捕捉学生们提问时的亮点,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究。所谓“导学”,“导”只是一种常用的手段,是为了充分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导”应为“学”服务,促使他们真正了解数学、学好数学,并应用好数学。
二、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需要在教师诱导下,学生学会自主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的诱导是基础,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是根本,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要实现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构建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情境导入—引学新知—实践应用—课堂小结。情境导入一般有:故事导入、谈话导入、活动导入、实验导入、综合导入等多种导入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懂得那些所谓的客观事实规律,但是,他们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对于那些有趣的、未曾见过的事物,他们总是会拼命地瞪大双眼,看了一遍又一遍。在小学生的世界中,事物都是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存在的,抽象概括的表现形式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深奥了。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和具体化,激起小学生们的求知热情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讲到三角形时,教师们可以带来一个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们先从基本的外观上认识三角形,再启发他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学生回答:衣架、自行车的车架、有些房子的屋顶、某些交通标示牌……学生都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在经过上述的情境导入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已被激发。此时,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的探求新知。同样,在讲到三角形的物体时,进一步引出三角形的特性。教师可以再问一个问题:自行车用到了三角形的哪些特性呢?学生们便会思考讨论。教师对答错的进行鼓励,对答对的进行表扬,再告诉他们其中的原理,即自行车的三角架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不容易变形,支撑架与前轮组成的三角形则能使车身固定不倒,是应用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特性。在此过程中,为使学生的思维被最大限度地激活,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和自由的空间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是证明理论和巩固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在课堂上是数学知识,在课后便是生活实践。通过实践应用,探索体验,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课堂小结是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消化、升华的过程。通过小结,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意义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树立起数学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师只是将数学知识硬性地塞给学生,而没有注意到学生该如何来消化这些知识,师生没有进行双向互动。导学式教学法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和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2]。导学式教学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的各种能力,使其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贡献极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思维,一步步引导学生能动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此外,导学式教学法需要师生的合作、交流,这种交流过程使学生学会相互接纳、分享,实现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