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技术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识的最好动力。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程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一节课兴趣高涨。学生喜闻乐见,其亮丽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置身于多媒体展示的故事情景或生活情景中。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认识圆”一课中,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展示投圈游戏:有的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呈一队站着,“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的投圈都是公平的吗?如果不是,他们应当排成什么队形?”我让学生可以自行举手发言,自己先进行思考,然后会与自己的已有知识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发生质疑,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学习欲望,从而开始新课的学习和讲解。“我找了几张美丽的图片,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图片:有圆圆的的月亮、向日葵、一元硬币、圆形的餐桌、圆形的钟表,让学生一一浏览完毕后,让学生思考来回答以下问题:“这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在学生纷纷回答之后,我就抓紧时间、抓住时机,巧妙地进行下一问题的导入:“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刚才我们看到的图形时圆,它属于一种曲线图形,但这只是它的一个特点,它还有好多的有趣的知识,想不想学习一下?”就这样,在教师的一再引导下,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由此情景,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而且,通过多媒体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有效化解重难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的核心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来辅助教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建构。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结论的推导,主要在于“过程”,利用课件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动态表象”,以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和理解力,建立完整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建构。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不但使课堂的教学量大大增加,而且有利于教师来控制课堂的教学速度,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课堂教学效率日益加快。另一个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多媒体自身能够带给学生更直观的影响,可以促进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这些客观存在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的操作能够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合理、正确、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信息技术教学,该用的用,可以不用的不要勉强使用。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实物:书本、文具盒等,观察实物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一目了然,如果制成课件让学生从屏幕上观察物体,认识特征,学生会因为看不见其背面,会出现找错特征的现象。所以像这种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教学内容,就应该直接观察实物,认识特征。其次,信息技术课件不要太花哨,而要主次分明。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时,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要优先考虑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再考虑美观性,课件的花边及装饰不宜太花哨,色彩不要太艳丽,声音要柔和悦耳,不要刺耳,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非常有益的变革,对于所有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正在探究的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课程整合的深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究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整合的方法,共同促进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开发,去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作者:菅红艳 单位:河北省固安县渠沟乡西辛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