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学教学教育质量提高方法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从现代教育来看,高等数学的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逾越的“大山”,在几乎所有的抽样调查中,所有学生都在不同程度反映出这一门学科的问题,其中以枯燥、应用性较弱两方面最为突出,这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情绪上的抵抗。笔者认为,高等数学的现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时代的发展,也是学生不愿学习的主因,鉴于高等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应当积极的采取方式,优化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这一教学矛盾上的问,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以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一、国内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我国近年来教学体系不断的改革,一些课程也有了创新性的变化,仅就高等数学的前后对比来看,以往的课程内容偏于枯燥,由于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而如今在教学内容上有了很大的优化,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有所下降。但是,数学课程毕竟是一门规则性较强学科,知识多在于理解,再结合高等数学没办法简单有效的引例,所以造成了学生对数学课程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调查来看,目前高等数学的学生出现了两极化:一方面是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较大,愿意主动学习,导致超过了教学进度;二是无法适应高等数学的教学环境,且在情绪上产生了抵抗,数学成绩不断的下滑。这样的状况造成了的高等数学的教学名存实亡,部分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而部分学生在根本不去学习知识。这一问题的因素有很多,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教学方式所导致,很多教师无法通过更好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递,因此,多是依靠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学生自然难以有效的吸收知识。而且,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没有建立,教师仍旧是教学中的主体,明确的要求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现代高等数学教育更多的是要求在平等的关系下进行,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有效而深入的互动,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由新型教学手段替代传统理论教学,提升知识的传导的直观性,避免学生产生“数学无用”的思想误区。
二、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以兴趣引导学习
在很多中学和小学的教学研究中,多主张采取兴趣作为引导,让学生可以提升学习的主动性。而一些学者研究,仅对于学习行为而言,兴趣是启发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兴趣的产生也是行为效率的基础,鉴于此,在高等教育的数学学习中,也应该采用这样的方式。另外,成年群体较比于青少年,在兴趣的把握和引导上可以更具效率,例如教师采取深度沟通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由此可以直接的提升学习效率;再如进行课外兴趣培养,教师向学校申请数学的社团,并邀请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此类社团的意义还在于能够集中优势力量,并由此参加各类比赛,让学生找到的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又如在教学中以实际问题引导,数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以往教学中引例较少,让学生兴味索然,当真正接触到实际问题后,学生突破进取精神便能够提升学习的动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
高等教学是指针对在一条水平线之上的群体,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之中群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数学的基础和思维都有所差别,而且不同学科对于数学的依赖性不同,这也导致数学教学所应该采取的方针和策略有所差异。而当前的教学内容仍旧是一刀切,很多院校无论科系所采取的课本完全相同,甚至一些院校将一些科系与数学系采取同样的高等数学教育,这对于非数学系学生的时间成本,以及学校教学资源的分配都是不公平的。对此问题,应该采取差异化的课程设置,有效的优化教学内容,使个体的差异性得到尊重,不同学科学习的教学策略得以完善,并对教师采取有组织性的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到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化教学方针的必要性,由此才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三)以现代教学技术改善教学手段
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人才的价值在于与社会的契合性,如今信息技术时代已经开启,高等教育便不能够固守以往陈旧的方式。具体来看: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采取直观的影像教学帮助学生灵活的认识知识,而这一形式,也能够避免传统教学缺乏引例的问题,教学内容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却不再枯燥、乏味,学生更容易接受;二是利用互联网实现无障碍教学,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只能够在课堂中进行,目前能够采用互联网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在课下获得教师指导的机会;三是采取媒体手段录制微课,即用简短的视频,快速阐述的知识要点,而且微课采取的媒体手段,可以进行后期的制作和加工,一些特殊效果的应用,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信息技术手段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外,还能够减少课堂粉尘,保障教师的身体健康。
(四)成立“数学实验”课程
很多教师都认为数学的无法进行实验的,对此笔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发现虽然缺乏实验基础,但是却可以帮助学生提前进行实践,以采取实验性的实践课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具备应用能力,例如向学校申请计算机教室,让学生实践SPSS等软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的枯燥无味并不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只要教师能够积极的研究和探索,便能够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由此加强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有效的为社会提供这一稀缺型人才。
作者:孙志红 单位:空军勤务学院基础部数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