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具体的情境,学生能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并从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具体的情境,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情境中充满着奇妙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之下,通过对该类情境的探索,能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并从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合理的教学情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浅显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问题情境就是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是有联系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在教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松鼠、小猴和小兔是好朋友,小松鼠四分钟能跑280米,小猴四分钟能跑240米,小兔三分钟能跑240米,但有时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种氛围中学得有滋有味。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被带入教师营造的生动的故事情境中。所以,以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将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学生就可以很自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有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改编一些形象、生动、幽默、优美的故事片段来创设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生动起来,使学生上课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过一个村庄。这里种植了好多西瓜,热情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大师兄悟空平均分给每人1/4。二师兄八戒非常好吃,听到这样的分法,非常不高兴:“俺老猪干得都是力气活,饭量大,我要吃1/8,最少也要1/6。”三师弟沙僧给二师兄八戒切了,大家开心地吃起了西瓜,贪吃的八戒一看,哎,我要的多,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还少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深刻。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新知欲望
儿童的数学是现实数学,因此,儿童的数学学习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现实。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知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学生的学习应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思考,真正认识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如讲“千米和米”这节内容时,学生在学完了“1千米=1000米”这一知识点之后,我问:1千米究竟有多远?他们脑海中所得到的知识是模糊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呢?我就带着学生徒步行走了1000米,从学校门口一直向北走到北大路末端,让学生切身体会1000米的长度。我又问:从学校到南湖公园大约有多远?他们有了前面的体会和感受,很快了得出了结论:大约2千米。教师通过这样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了所学知识,他们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发散。这样融入生活化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进入最佳学习的状态。
四、创设操作情境,引发学生发现和验证规律
活泼好动、“玩”是儿童的天性,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确实是这样。实践操作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运用实物、学具等摆一摆、移一移、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并用,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掌握思维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五年级“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个图形的特点,猜一猜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再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折一折。在操作中感知不同形状的图形对称轴可能不一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对称轴,而等边三角形却有三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看起来像轴对称图,通过对折发现,折痕两侧的部分不能完全重合,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像这样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动手验证的过程,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五、结语
总之,情境可以把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连接起来,为数学服务。但情境创设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我们不能单纯地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应该根据所学数学知识的特点,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导向而设计。教师精心创设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以鲜明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维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愉悦的氛围中,让这种氛围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并主动亲近数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王丽霞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