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陶艺实验室建设管理难点与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笔者以陶瓷工艺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为研究视角,对实验室的设备与材料管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若干完善的建议(包括根据教学的需要扩建实验设备、对实验材料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合理分配教学岗与实验岗的工作量等)。文中也详细阐述了实验室资源的整合优化措施,为取得实验课程的理想效率和效果提供了保障。
陶瓷工艺实验室,在大多数高校一般也被称为陶艺工作室。近20年来,中国当代陶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各大美术院校、综合性院校的美术系都设置了陶瓷艺术专业,并授予陶瓷专业的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我国目前没有陶瓷艺术专业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已是最高级别。中国大多数综合性高校以及专业学院已经纷纷建立了陶瓷艺术实验室,设立了陶瓷艺术实验课程。然而,当前陶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却仍存在不小的需要完善的空间。虽然业内的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陶瓷艺术实验室已形成较为全面的管理与配备系统,但是其他高校对陶瓷工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仍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实验场地小、实验设备不足、缺少规范化的陶瓷泥釉料、工器具也很匮乏,这些对当前陶瓷工艺实验教学造成很大阻碍。陶瓷工艺课程有别于其他艺术设计课程,从材料准备、成形制作、上釉工艺到最后烧制,每一工序都须有独立的场地、材料与配备设施。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探索陶瓷工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以利于开展好具有建设性的陶瓷工艺课程,是当前实验教学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陶瓷工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点问题
1.1实验设备的建设不够完备
在陶艺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艺术欣赏与艺术史等相关能够积累大量视觉图像的理论课程,还要重视制成陶瓷作品的每一个环节。根据目前的陶艺教学水平来看,学生泥条盘筑成形或是拉坯成形的作品,很多时候都是半成品,可以回收再次利用。学生创作的大多数作品的最终成形样式是自己想象的模样,仅停留于设计图稿的样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数高校的陶艺实验室配置的窑炉设备不足。通常,学生制作出大量的作品,教师往往会挑出一些好的作品入窑烧制。实验室中一般会有一些基本的配置,如拉坯机、压泥条机、喷釉机、电窑、气窑、烤花炉。这些设备保证了学生在制作成品的每一个环节中有设备可用,然而这些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对新技法的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甚至完全不能感受到当今陶艺发展的新技法是怎样的创作过程。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不能够体会到自己用了什么釉料产生怎样的颜色肌理,用哪种烧制方法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对创作的作品不能深入感受,又怎能掌握泥性、创作好作品?
1.2标准化的泥釉料与工具的短缺
高校的教育不应全是灌输式,更需要一种启发式,教师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新的技能技法。国内大多数高校用于教学的泥料仅有高白泥、中白泥、普通的陶泥,然而对于不同的成形技法来说,制作精、细、薄的作品却需要更为专业的雪泥或是专门的捏花泥。非陶瓷专业的学生,由于课程学习时间较短,因此对泥材料的性质掌握相对薄弱,即便有好的创意,也可能由于实验室缺少相关的泥料而无法创作出想要的造型。普通泥料粘性较低,可塑性不高,雪泥或是捏花泥有极强的塑形功能,不易断,粘性大。釉料的匮乏是许多陶瓷工艺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对釉料的管理更是缺乏系统的章程。釉料从化学性质上分为低温釉、中温釉、高温釉、透明釉、单色釉、裂纹釉、艺术釉花、无光釉、金属釉、复合釉等,具体到某种颜色釉的品种已高达几百种。当然,据目前多数高校陶艺实验室的釉料配置来看,配备50种及以上颜色釉已属高配置,且在管理上常常无法得心应手。例如,釉料桶被搁置于一个房间,上釉时由实验老师搅拌好釉料,装入水桶,放置于空旷场地,给学生自行选择釉料装饰。然而这种搬来搬去的实验过程非常地麻烦与不科学。美国高校的陶瓷工艺实验室对釉料的管理方法值得学习,他们将现成的釉料均放于教室,学员按照样板上的名称或编号去货架上找到相对应的釉料,然后按照指示的温度去烧制,便可达到应有的效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管手是最好的工具,但做陶艺作品时的一些常备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工具运用得当,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实验室一般配备的实验工具有电动拉坯机、手转拉坯机、泥板制作机、修坯工具、釉下彩绘工具与釉上彩绘工具。每一道程序都需要专门的工具。在修坯环节,修坯工具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配备最多的是木质工具,不利于细节的修复。目前市场上有成套的雕塑刀、竹片刀、不锈钢刀等。这些工具形式类似,感觉却大不同,雕塑刀适合在稍微干燥的作品上精雕细琢,竹制工具纤细光滑,使用起来利落干净。生活中处处是发现,抹布、磨砂纸、只要是有肌理的物质都可以用来被当作工具使用。
1.3教师与实验员之间工作职责不清
从理论上说,实验课由实验教师讲授,理论课由教学教师讲授,实验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课前准备、仪器保养及维修等工作。但是,由于艺术学院的理论课程较少,偏技法课程较多,若是所有的实验课程都是由实验教师讲授,那么教学教师就会面临教学量短缺的问题。学校为解决这种矛盾,往往会把大多数设计类的实验课程改为技法课程。这种情况下,教学教师不仅负责理论课程的讲授,同时还负责技法课程。实验员的工作考核、职称评定除了上述职责之外,另需每年独立担任实验课程、撰写实验教改文章。很多艺术学院将陶艺、雕塑、平面设计这样的实验课程都定位技法课,基本均由教学教师讲授。实验员无实验课可授,实验教学经验不足,撰写实验教改的文章内容可称作是纸上谈兵。实验员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职称评定中劣势明显。
2陶瓷工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2.1加大对实验设备的建设力度
以陶瓷艺术专业的发展为依据,加大对陶艺实验室基础设备的建设,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技术,提高学生的陶瓷工艺的创作技能水平,这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是相当有利的。从拉坯实验教学上讲,实验室的拉坯机应保证在上课时间段人手一台,而不是几个学生分时间段共用一台拉坯机。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基本实验设备的使用,才会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量。从烧制实验上讲,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过多的接受拉坯技法,学生基本从未参与过配釉工艺与窑炉烧制两方面的实验课程,不了解釉的发色原理,不懂得窑炉中火、低火、高火对烧制作品产生的影响,如何能够预测创作的结果?学生对设计创作效果不应仅仅是想象,更应该积极的参与到陶艺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为了减少废品率,实验室需建设小型试釉机器,新配的釉料要经窑试烧,试验成功后,新的釉料配方才可使用。
2.2陶瓷教学材料的规范化管理
陶瓷工艺实验室应建立一个井然有序的陶艺材料库,里面包含丰富的教学所用泥料、釉料与工具。不同的泥料适应不同的造型手段,一块粗陶泥无法制作出细腻的质感,粗陶泥的粘性也不如瓷泥,塑形时难免会断裂。不同泥料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经窑炉煅烧后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为了适应不同的创作需求,规范化的陶瓷泥料应尽量配备齐全,包括陶泥、紫砂泥、中白泥、高白泥、彩色瓷泥等。对釉料的配置无需应有尽有,因为不同的釉料,烧制手法也不同,实验室可配置常用的几种釉料,颜色上尽可能丰富一些。拉坯工具、修坯工具闲置时需集中放置于材料库,分门别类进行管理。上实验课时,放置于学生操作台的右前方,统一管理,以免遗失。
2.3探索更加合理的实验教学制度
陶艺实验室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
1)创作时间较长、不固定性。从一块泥料制型、修坯、雕刻、上釉,再经过一次煅烧、二次煅烧、甚至三次煅烧,最后成为一件完整的瓷器作品,整个过程最快也需要半个月,慢则需要数月。
2)材料计费。很多高校不在陶瓷产区,学生购买陶泥材料相对困难。陶艺实验室每年有必要集中采购一些适用于教学的陶瓷泥料、釉料与工具。实验室对学生所售泥料按成本价计费,对于正在上陶艺课程的学生所用泥料是统一收取一定费用,泥料与其他材料是尽其所用,直到课程结束(陶艺工作室需对材料计费价位应有明确规定,课程学生用泥与非课程学生用泥应公平对待;教师在实验室创作时所用材料,也须按规定支付材料费)。
3)实验方式特别。制作陶艺作品的实验方式有别理工科的严谨性,陶艺实验创作时,需要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学生可以听耳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创作。创作地点也是多样性,学生可以在实验教室盘泥条塑形,也可以在拉坯机房拉坯塑形或者在釉料材料库上釉,更可以站在走廊修改坯体,晾晒作品。正是由于实验教学方式的不同,实验室的管理方式也应切合其特色与实际。首先,在陶艺实验室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严格遵循实验教学的管理规章制度,而忽视了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其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的管理模式,以适应不同的课时安排需求。其次,把实验教室与基本实验设备交给班级负责,课程结束后,由实验员清点设备、桌椅,并交付给后续班级。其三,实验员全程监督,保证学习环境干净、安全。最后,实验室需权衡利弊,制定适合实验教学发展的制度章程,改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为教师与学生创建更好的教学环境。
3结语
陶艺实验室是学校进行陶艺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保障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是实验室的根本目标,实现陶艺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是教学单位的长期任务,是一项精细的工程。陶艺实验室应根据教学需要,扩大教学设备的建设,规范管理实验材料,合理分配教师与实验员的工作量,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实验平台。
参考文献
1周光真.现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
2白明.另说陶艺.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3黄华明,吴傲冰,王萍,等.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点和对策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2~15
4张瑞.陶艺工作室实践教学工作的特点与探索.实验室科学,2013(3):171~173
5徐娟.高校设计艺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07~209
作者:左元 单位:苏州科技学院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