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当代柴烧陶艺审美包容性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当代柴烧着重体现一般光洁精致的陶瓷器皿所不能表现的粗犷质朴,其本身体现着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美学角度。柴烧作品所具备的不确定性能够给人带来的不可预估的惊喜,这是其他陶瓷器皿所不能及,与此同时也要求当代柴烧陶艺在材料、技法、环境和审美上更具备包容性。本论文突破了以往对当代柴烧的研究方式,侧重于对其审美包容性的研究,它将柴烧技法﹑当代审美与陶瓷语言的融合通过最终的柴烧作品对主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索。笔者通过对柴烧陶艺制作过程的掌握及柴烧审美内涵的理解,就当代柴烧的审美包容性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当代柴烧;陶艺;审美;包容性
一、引言
1、选题的来源
随着日本柴烧仛寂美学观念的兴起,国际柴烧的创作影响逐渐回归质朴,柴烧所具有的朴拙粗犷的风格使其在国际陶艺界受到推崇,也让诸多陶艺人在其影响下在陶艺界掀起了一股柴烧热。中国陶艺界也同样沉浸在这股浪潮中,但在人们争相追捧的同时,可能并没有对当代柴烧进行系统的透彻的了解与体悟。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当代柴烧在制作过程、烧成效果和实用性、功能性上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阐述其各个环节所体现的审美包容性。并通过对大量传统柴烧陶瓷和当代柴烧陶艺文献与图片的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2、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主要研究当代柴烧陶艺的审美包容性,当代柴烧返璞归真、大巧若拙的特质本身就体现着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的审美形态。柴烧作品制作过程中每个环节所具备的偶然性赋予陶艺人执着坚守的信念和热切期盼的心情,是其他烧成方式不可比拟的,当代柴烧陶艺也因此要求在从始至终的每个环节里更具有包容性。希望通过本文展现当代柴烧从制作到烧成各个方面的特性,阐述其在当代审美形式下的审美包容性。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需要获得此方面知识的人们提供帮助。文章选取当代柴烧陶艺为切入点,通过和传统柴烧陶瓷各方面的对比,阐述当代柴烧陶艺的工艺美术向艺术的演变形式。在对比分析其发展转变的同时详细阐述其审美的包容性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以介绍当代柴烧陶艺的烧制过程和成品效果,从实际环节展现其审美的包容性。启迪当代陶瓷创作中对技法、材料、审美等方面的创新与变革,充分发挥其包容性,从而得出更加新颖动人的艺术成果。
二、当代柴烧陶艺的特点
1、当代柴烧的解读
当代柴烧是一种新的烧成制陶观念。器皿在制作成泥坯后不经施釉装入窑内,投入燃烧室的木柴在充分燃烧后,形成的木灰里的钾钠钙等元素起到了助熔剂的作用,使陶瓷坯体中的硅在高温下与其发生反应,从而形成天然的釉质层,即自然落灰釉。在长时间的高温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灰釉色泽温润,在铁等元素作用下形成变化多样,层次分明的色泽,质感粗犷朴拙,与普通电、气窑烧制的光亮平滑的釉面不同。因为烧制过程中窑室内部含有许多的不可控因素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从而导致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并且在开窑之前都很难准确的预期烧窑的成果。窑内因放置位置不同产生迎火面与背火面差异,从而导致烧成的作品有肌理、色泽变化与不同的火痕效果。由于当代柴烧是没有匣钵保护的,坯体在抽力等因素作用下会产生程度不一的变形,因而烧成率也是极低的。尽管困难重重,但柴烧作品所蕴含的朴拙,沉静,苦涩的美感,却也使得人们倾心于它并不遗余力的坚守与追寻。
2、当代柴烧陶艺和传统柴烧陶瓷之间的差异性
当代柴烧有别于传统柴烧,传统柴窑根据构造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龙窑、馒头窑、葫芦窑等类型。传统烧制过程中由于没有现代化设备,因此全程控温都要靠烧窑师傅的经验,更需要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团队共同协作。而当代柴烧的结构为了追求特殊效果经过改进,在有利于燃烧、升温和保温的基础上还要有利于火痕和灰在坯体上停留,火的排出路径也十分重要。当代柴烧窑无论是大小还是构造都更为灵活方便,更能科学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同时配备现代化的测温仪器,大大提高了陶艺创作者的可操作性,有利于进行艺术创作。当代柴烧陶艺在烧制的作品追求上也与传统柴烧陶瓷不同,传统工艺更倾向于白璧无瑕的审美形式。在烧制过程中皆以匣钵遮罩坯体,避免木灰沾染器皿,不容许任何瑕疵的存在,更加注重坯体装饰的工艺之美。当代柴烧陶艺追求不加过多修饰的自然变化,将烧制过程中的瑕疵和意外作为一种审美,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当代柴烧更侧重于造型和肌理的表现,陶作者希望通过柴烧营造出特殊的肌理质感,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精神。这使得作品超出了工艺的范畴,形成了在思想和个人情感上的升华,强调了对原始材料的尊重,体现出作品灵魂与自然的和谐之道。从传统柴烧到当代柴烧陶艺也可以说是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向当代艺术的演变。
三、当代柴烧陶艺的审美包容性分析
1、当代柴烧陶艺的审美性
事物的美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由于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把现实中的真善美融入艺术创作中,是艺术创作者人生态度的渗透。随着人们审美活动的展开和对现实审美关系的生成,事物的美才能够逐渐建立起来。老子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统一的和谐之美,这种和谐之美在当代柴烧中得到了切实体现。当代柴烧无论从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人与自然的沟通交流,制陶时泥与手的交流,烧制时人与火的沟通,成瓷后人与艺术品的相处都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舞。当代柴烧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观念,正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人们的审美理念也在逐渐的变化,接受度不断增高,新的艺术形式在大环境下富有勃发的生命力。当代柴烧陶艺家们用崭新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以柴烧所特有的形式美来展现自我的精神、情感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哲思。
2、当代柴烧陶艺的审美包容性体现
作品成型、烧制过程、烧成效果是陶艺制作的三大阶段,柴烧也不外乎如此。每个阶段都体现着柴烧特有的审美情趣,质朴而自然,平易近人而又素雅超脱,以“拙”升华到艺术美的境界,在淡泊中包容万象,在“无为而为”的哲思中展现出极致的美。
1)审美包容性在作品成型过程中的体现
当代柴烧不再追求传统柴烧的完美无瑕,更倾向于追求造型与肌理的丰富性与特殊性。不同的泥料在柴窑烧制时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因而创作者为了追加富有变化的烧成效果,可以通过配置不同成分的泥料来改变原有的呈色并创作新的、特殊的、充满变幻的烧成色泽。为了使作品呈现不一样的肌理质感,也可以在泥料中加入石英等成分,通过无限的尝试开展创造力而不被局限于单一的技法,能够带来非同寻常的视觉享受和惊叹,这既是创作的乐趣所在,也是审美包容性在作品成型过程中的体现。
2)审美包容性在烧制过程中的体现
当代柴烧多以不施釉的方式烧制,这种柴烧工艺也被称为无釉柴烧,创作者刻意追求自然落灰釉的随机的不刻意的效果。现代陶艺创作中,不似传统工艺的严苛,更具有包容性,其烧成方式也是自由开放的,柴烧自然落灰也可以和其他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可以尝试将坯体施釉后再装窑进行裸烧。施予坯体的釉药与自然落灰釉相互交融,也会呈现出各种不可预估的效果。没有局限性的多样的烧制方法能够给艺术创作带来无限的可能性和延展性,作为审美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创造性的劳动,展现出宽广的包容性,这也充分反映了审美的包容性在烧制过程中的切实体现。
3)审美包容性在成品效果中的体现
裸烧是当代柴烧的特点之一,这一特性决定了作品在没有任何遮蔽物的情况下与窑中的火焰和气流共舞。在传统柴烧工艺眼中的一切瑕疵对于当代柴烧来说即是未知的宝藏也是辛劳的回报。当代柴烧陶艺所展现的丰富的肌理,如砂砾,如枯枝,如岩壁;窑变色泽如山海川泽,如浩瀚宇宙,将自然广阔尽收眼底。质感或光润或粗粝,却让人触及便生亲近之感。在实用性上,柴烧器皿在一直受到茶人的推崇,比起气窑和电窑,经柴烧茶壶泡出来的茶之甘醇无涩远胜于其他,与此同时,柴烧器物抱朴守拙、无矫揉造作之感的本质,日渐受到国际范围陶艺界的推崇,其形式风格与其背后蕴藏的极富包容性的美学理念对世界范围内的陶艺创作者都产生了影响。当代柴烧跳出了模式化的工业制瓷而回归质朴,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更高层次的艺术倡导一种回归本源的初始之美,这是饱含人文精神和哲学理念的包容性的美。
四、结论
当代柴烧使陶瓷艺术增强了自然的美感。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当代柴烧其实不仅仅是有助于陶瓷的艺术表现,它同时还运用大自然自身的处理手法来进行装饰。当代柴烧作品所体现的审美包容性使创作者和使用者皆能够获得精神的充实和情感的愉悦。然而,在吸取他国美学之长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本土文化的体现,将柴烧进行扩展和延伸,使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使创作理念和精神情感紧密结合,融入民族的审美理想与审美形态,作为柴烧陶艺创作思路的新探索。
作者:丁晶晶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参考文献
[1]徐德龙.浅谈陶艺中偶然性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J].才智,2009.
[2]周光真.现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10
[3]德,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一67.
[4][日]日下部正和.日本柴窑烧成揭秘.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