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美术学专业陶艺雕塑教学创新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术学专业陶艺雕塑教学创新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美术学专业陶艺雕塑教学创新分析

摘要:中国师范类本科高校的美术专业大多开设了雕塑和陶艺方向的专业课程。雕塑和陶艺这两门学科在三维造型的艺术表达上有着很强的相似性,而陶艺雕塑则兼具了陶艺和雕塑共同的艺术属性、创作技法。该文通过梳理现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特别是通过创客实验室这一具有较强实验性和时代性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在多学科融合的条件下提出相对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期突破以往人们对陶艺雕塑课程教学的认识,丰富陶艺雕塑课程教学的实践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术学专业;陶艺雕塑;教学;创新

一、陶艺雕塑课程设置的教学重要性

目前,中国师范类本科高校的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大多会开设雕塑或者陶艺类的基础性实践课程,因为这两门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造型实践能力特别是三维立体艺术造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审美能力的关键。基于两大科目的艺术共通性和教学中的互相便利性,这两门课程可以融合设置为陶艺雕塑课程。陶艺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从陶艺的发展过程可知,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陶艺和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学科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对应关系,特别是和雕塑在很多方面极为相似,互相融合。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逐渐引入,其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不断深入,西方现代陶艺观念对中国本土传统的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现代陶艺的概念源于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时期,它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反经典、反传统、反中心、反秩序,认为人人都是艺术家,这是受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所致。西方的现代陶艺进入了中国,与本土的传统陶艺产生了碰撞和融合,是二者互相拆解重构,因此,现今的中国现代陶艺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矛盾与融合。从高校教学的角度看,雕塑作为美术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科目,是三维艺术造型创作理论与实践的组合,是雕和塑这两种创制实践方法的总称。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高校的雕塑教学体系大多采用欧洲古典主义和苏联的教学体系,对于西方世界从未来主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动态艺术、偶发艺术,直至极简主义的现代雕塑几乎未曾涉及,因此,雕塑课程和陶艺课程的融合教学就具有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必要性。从专业教学的层面来说,陶艺雕塑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使用陶泥、瓷泥材料,按照雕塑的技法创作而成的立体三维雕塑作品。它在师范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与素描、水彩等其他绘画课程一样,是培养学生专业美术技能不可或缺的一门技法课程,也是提高学生美术审美水平的一门重要学科。陶艺雕塑是结合了陶艺和雕塑两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性雕塑种类,利用陶艺的特殊材料——陶泥和瓷泥,结合陶艺和雕塑的创作手法进行艺术创作。

二、陶艺雕塑教学内容的创新研究

1.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

中国大多数师范类本科高校美术学专业对于雕塑和陶艺这两门课程都是分别独立开设的,由不同的教师教授课程,设置相对独立的课程内容,雕塑和陶艺两门课程之间的关联度较小。现在,即使有部分高校将陶艺雕塑作为一门课程设置,开设的陶艺雕塑课程往往也是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内容,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名为陶艺雕塑,实则偏向一门学科,偏向陶艺的就采用传统的陶艺技法,主要是使用泥条盘筑、泥片粘合或灌浆这几样技法制作一些传统样式的器皿、器具,或者仅仅采用传统的绘画技法进行陶瓷画训练,主要是基于国画技法使用毛笔在器皿、器具或瓷板、陶板上进行传统样式的绘画创作;而偏向雕塑学科的大多按照雕塑的基本训练方式临摹或创作一些体量较小的浮雕、圆雕作品。二是陶艺和雕塑即使互相结合,也仅仅是表面的肤浅混合,不能在艺术性上达到互相融合的状态。如,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用陶泥或瓷泥这样的材料,教学内容采用传统的搭架子做泥塑的手法进行古典主义人物、动物的浮雕或者圆雕的练习,其课程的本质依然是传统的雕塑训练。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现在部分师范类高校的美术学专业在设置陶艺雕塑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往往更注重“一专”,偏向一门科目、一项技能的训练,没有达到培育“多能”。现今,随着我国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毕业生能力需求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师范类高校美术学专业陶艺雕塑的教学涉及的内容也要随着改变,与时俱进,不断扩展和创新。

2.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实践

在笔者看来,陶艺雕塑的教学内容创新,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和其他不同艺术学科的融合创新。陶艺雕塑的教学内容可以和版画、民间美术以及设计学科内容从审美特征、造型方式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切入地深度融合。如,陶艺浮雕可以利用版画的制作工具,在泥板上刻画出如版画一样的肌理效果,按照版画套色的方法施套色釉彩,经烧制以后会获得版画的艺术效果。同样,陶艺浮雕也可以和民间剪纸艺术相融合,利用剪纸的艺术形式和制作方法创作出陶艺雕塑材料的剪纸艺术作品。陶艺雕塑可以直接与设计构成结合,利用陶艺雕塑的三维立体造型优势,将立体构成的抽象造型理念用陶泥加以呈现,让瓷泥的材料以雕塑的造型技法表现出来。这样的多学科融合创新还有很多,目的是力求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境界,拓宽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度,使学生学习、掌握其他美术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法技能。二是根据每个学校具体不同的客观条件,在因校制宜的原则下,以当时、当地的社会就业需求和企业实际项目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创新。师范类高校美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其一,进入公立、私立中小学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其二,进入各类社会美术培训机构从事少儿美术的教学工作。基于以上实际情况,高校要把中小学美术课程和少儿美术培训课程中的手工制作、民间美术等内容带入陶艺雕塑课程,将民间工艺中民族化、装饰化、抽象化、简单化的造型语言充分融入陶艺雕塑。同时,充分调研实际,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当前社会实际需求设置教学内容,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陶艺雕塑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1.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

陶艺雕塑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其在继承一些原有的仍然适用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美术类学科在现展的新变化和新需求进行拓展。目前,部分陶艺雕塑课程中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场地单一,封闭教学。整个课程由始至终都是教师和学生在一间教室里完成,与外界脱节。二是使用千人一面的教学方法。有的高校由于师资条件的限制,会采用简单化的处理方式,使所有学生接受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做任何区别,未能做到因材施教。三是过于依赖现有教材的理论知识讲授,进行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建立师生间的互动关系,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和现今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近乎脱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陈旧而单一,未能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也脱离了社会行业发展的实际。

2.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现代陶艺和雕塑学科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使以往的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愈发明显,已经难以与毕业生培养要求相适应,同时也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创客实验室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方法上的拓展式创新之举,其在教学上首先突破了场地的限制,不但在学校建立了相关的专业工作室,而且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相关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交流、学习,同时,还积极邀请企业相关专业人员来校,通过兼职授课、学术讲座及学术交流等方式深度融入课程,将新的创作理念快速建构起来,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观念转变。其次,针对千人一面的教学弊端问题,创客实验室做出了本质的改变。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就会仔细摸清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基础水平,以此为依据将学生进行分组,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按团队为单位,教师分别给学生布置分阶段的学习任务。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在整个课程中不仅是授课者,而且是组织者和分配者,教师既要组织不同团队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创作,又要组织师生进行互动交流、企业人员与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在整个创客实验室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大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以提高其创作作品的整体水平和思想价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最后,针对依赖教材、脱离学科发展方向和社会实际这一问题,创客实验室这一新兴的课程教学方式也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师作为教学核心,应积极联系相关社会企业,通过与社会企业密切合作,将企业公司的实际市场项目引入教学过程。通过紧紧围绕项目实际需求,实现教师、学生和企业人员三方的通力合作,力求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在此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指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作的意识,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践性项目工程的细节和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体会陶艺雕塑作为新兴课程涉及的各方面知识结构,训练其三维造型新思维和新颖造型手法的表现。实践表明,创客实验室的教学探索和创新是具有实效的,对美术学专业学生、教师以及合作的企业都有较大的益处,可以取得三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四、结语

陶艺雕塑课程作为师范类本科高校美术学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法类课程,可以促进学生提高三维造型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因此,专业教师有必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结合时展和学科发展的新变化,对这门课程进行具有创新意识的探索,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继续创新,进一步拓展课程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何炳钦.现代陶艺教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慕南.中国文化史丛书:雕塑艺术(艺术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丁瑜欣.陶艺入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4]南楠.高校美术教育理论与发展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

作者: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