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培养教师课程教学能力
体育艺术类课程主要指健美操、舞蹈、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形体训练、街舞、搏击操、有氧拉丁操、踏板操、啦啦操等体现人体健康美、运动美和造型美的,具有高度艺术性、观赏性和锻炼价值的体育课程。体育艺术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起到体育、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三重功效。课程教学能力是教师实施课程行为、实现课程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和本质性力量。抓住了教师课程教学能力这个本质性的问题,也就抓住了课程改革的根本。教师课程教学能力是教师在课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力、自主力和创造力。任何成功的教师,都能在课程活动中显现出成熟的课程教学能力。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培养教师课程教学能力,构建教师课程教学能力结构,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辽宁省内沈阳、大连、本溪、鞍山、抚顺、丹东、辽阳和锦州8个城市的部分中学教师150人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及教师课程教学能力方面的研究文献,并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网上信息进行检索,为本课题研究、分析和论证提供理论依据。
2.2.2特尔菲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调查,设计了“中学体育艺术类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结构研究”的专家问卷,并进行了两轮专家问卷调查,根据专家问卷调查结果确定中学体育艺术类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因素。
2.2.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辽宁省内的部分中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1份,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136份,有效率为97.1%。采用特尔菲法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对构成中学体育艺术类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因素的每个指标,按重要程度分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5个等级。经过两轮筛选,最终将75%以上专家认为非常重要和重要的21个指标选入构成因素。教师问卷制定之后,就问卷的整体内容及结构请专家进行判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采用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选取测试对象中的30名教师进行重测,间隔时间为15天。问卷中各因素的信度系数均在0.752~0.936之间,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2.2.4统计分析法
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构建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依据
3.1.1系统论原理是构建能力结构的科学依据
系统论认为结构直接决定着系统的质,即事物的性质直接取决于结构控制。依据系统论的观点,能力的各个层次及层次内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能力结构。不同类型的人才具有的能力在其结构中的比例关系是不同的,这样构成的能力结构具有其特有性质,是该类型人才区别于其他类型的主要特征。
3.1.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是构建课程教学能力结构的重要依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与焦点,国务院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纲要》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育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9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教师课程教学能力结构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3.1.3专家对教师课程教学能力因素的确定是构建课程教学能力结构的主要依据
为研究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走访调查,设计了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调查表,经过两轮专家调查,确立了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构成因素。
3.1.4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特点是设置课程教学能力因素的重要参考
体育艺术类课程是体育与艺术课程的有机结合,是在体育教育中实现艺术美的熏陶,在艺术教育中体现健康教育,是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实践过程。因此,体育艺术类教师不仅要具备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整合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学。
3.2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构建
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则是与教师的课程活动紧密相连的。在对专家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将教师课程教学能力分为相互关联的6个方面,即课程设计能力、课程组织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课程整合能力、课程开发能力。
3.3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因素的分析
3.3.1对课程设计能力的分析
课程设计能力是指对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结构等各个范畴做出规划和安排的能力。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包括课程目标设计能力、课程内容设计能力、教学方法与媒体设计能力、课程结构设计能力。其中课程内容的设计能力是课程设计能力的核心。在体育与健康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即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课程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同时又是明确指向教学实践的。体育艺术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将打破传统模式影响下的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课堂教学将无固定的现成模式,这对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选择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是对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一个检验,同时也为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
3.3.2对课程组织能力的分析
课程组织能力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合理地进行排列组合,妥善地组织成课程结构,使之在动态运行中产生合力,增进学习效果的累积学习功能,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的能力[1]。教师的课程组织能力包括理解课程目标的能力、编制课程计划的能力和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如何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并依据该目标体系设计体育艺术类课程目标,编制体育艺术类课程计划,是体育艺术类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教学能力。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体育艺术课教材包括多种载体,除学生课本、教师用书以外还应包括挂图、图解、幻灯、音像资料、多媒体教材等。如何精选教材,使教材内容既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将这些文字和图像转化成可以为学生带来形体美、健康美、心灵美的教学内容,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3.3.3对课程实施能力的分析
课程实施能力是教师为实现所设计的课程规划,而在师生的实际相互作用中运用教学形式、媒体、方法和模式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2]。课程实施能力包括设计课程方案的能力、课程行动的研究能力、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许多研究表明,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导致成功课程实施的决定性力量,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层面,教师成为课程实施的核心。任何课程都要经过教师的理解与转化,才能在学生身上表现出课程改革带来的效果[3]。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参与;(2)教师的课程决策;(3)教师的态度;(4)教师的能力;(5)教师间的合作。
3.3.4对课程评价能力的分析
课程评价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课程价值观或课程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过程和结果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从而为课程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能力。课程评价能力包括评价课程目标的能力、评价课程实施的能力、评价课程结果的能力、确定评价方法与标准的能力。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4]。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课程的激励和改造功能,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在对体育艺术类课程进行评价时,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不同层次课程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提高课程评价能力,学会对各种课程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对课程实施结果进行评定,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的作用。
3.3.5对课程整合能力的分析
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是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笔者根据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特点和教师的课程能力现状,将课程整合能力分为综合课程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审美表现能力。综合课程能力主要指教师将不同学科间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育教师要综合与学生健康有关的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科学、医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注重学生情意、审美、伦理的体验。体育艺术类课程的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具有将体育、舞蹈、音乐和美学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处于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筛选利用、贮存更新等技术,并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体育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且具有鲜明的时尚性,这也是学生喜欢这类课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如街舞、有氧拉丁操都是近几年国际流行的健身娱乐运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各种健身俱乐部蓬勃兴起,健身运动内容也在逐渐与国际接轨。而青少年是喜欢追求时尚、表现时尚、展示自我的一代新新人类,因此,体育艺术类教师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而且要有获取信息和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审美表现能力。体育艺术类课程本身就是一项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因此,教师自身要具有优雅的气质、良好的形体和姿态;示范动作要优美准确并有表现力;服装要得体,最好能体现项目特色,同时应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另外,审美表现能力还包括编排动作内容美,选择音乐旋律美,组织队形美,器材摆放美,环境创造美等。
3.3.6对课程开发能力的分析
课程开发能力是指借助学校教育计划的实施与评价,以改进课程功能的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包括教材的开发能力、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和课程创新能力。其中教材的开发主要指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包括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如将艺术体操改编为大众艺术体操,在内容上改变传统的以波浪、转体、跳跃、平衡为主的练习,取而代之的是摆动、简单的波浪、小跳和舞步练习。在难度上降低要求,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在器械的使用上,由于专用的器械较贵,因此,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或价格较便宜的器械代替,如跳绳、呼啦圈、排球可以代替艺术体操的绳、圈、球,还可以使用沙巾、扇子、小旗、手鼓、花环等器械。在动作完成上,艺术体操要求有芭蕾舞的基本功,这是普通学生难以做到的,而大众艺术体操则不在动作的“开、绷、直”上过分要求,它侧重培养学生的姿态、节奏感、韵律感、表演力和审美体验。应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选用啦啦操、现代舞等新兴运动项目。教学资源的开发主要指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指在体育艺术类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开发和利用音乐教师、有体育或舞蹈特长的教师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舞蹈、音乐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做示范、选音乐、担当辅导员等。在校外还可发挥健身俱乐部教练、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请他们对教师或学生进行辅导。在家庭,应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督促、帮助的作用。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如可用排球做健身球;(2)制作简易器材,如多股橡皮筋组成拉力器,矿泉水瓶装水当作哑铃使用;(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4)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3.4中学体育艺术类教师对课程教学能力的认知程度
3.4.1教师对课程教学能力构成因素重要程度的认知情况
教师对构成课程教学能力各因素重要程度的认识,是我们构建教师课程教学能力结构和加强课程教学能力培训的主要依据。为此,笔者对教师进行了课程教学能力构成因素的认知情况调查,并对调查所得数据,采用排序法对21个能力因素按重要程度赋分,排在第一位得5分,排在第二位得4分,排在第三位得3分,排在第四位得2分,排在第五位得1分。然后根据频数和分值计算各因素的总得分。在21个能力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可见该能力在课程能力中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是联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纽带。教师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排在第二位的是教学监控能力。该能力是指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设计、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5]。新课改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具体体现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使得体育教学更加开放和灵活,也使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这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和监控能力提出了挑战。排在第三位的是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媒体,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具备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排在第四位的是实施课程方案的能力。一个新的课程方案出台后,其表达形式是以书面的方式存在。只有当教师在教学中执行或实施了课程方案,这种书面上的计划才能转化为“知觉的课程”、教师“运作的课程”和学生“体验的课程”,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6]。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实际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情况,确定实施方案,制定实施策略,使课程实施成为有计划、有组织的互动过程。排在第五位的是课程创新能力。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学生的创造品格、创新才能需要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来培养。因此,课程创新能力在教师课程教学能力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发现,排在前五位的5个能力因素中,有3个能力因素属于课程实施能力,由此可见,教师比较看重的是课程的实施能力。而对于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重视。多尔认为“后现代主义强调每个实践者都是课程创造者和开发者,而不仅仅是实施者。如果课程真正成为协作活动和转变的过程,那么‘创造者’和‘开发者’便比‘实施者’更适合讨论后现代教师的作用”[7]。
3.4.2目前中学体育艺术类教师最缺乏的课程教学能力
调查表明,目前中学体育艺术类教师最缺乏的课程教学能力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综合课程能力、确定评价方法与标准的能力、评价课程实施的能力、课程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