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综合性高校体育学硕士培养现状管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1追求多学科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随着我国“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启动,各高校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要建设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伴随着我国申奥成功,体育科学研究也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高度关注,综合性重点高校开办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正成为一大趋势。表1可见,清华大学于1998年获批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是体育学科建设较好的著名高校,现已形成硕博培养体系。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最近几年也加大体育学科的建设力度,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已于2010年获批。五所高校发展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向多学科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的目标。
1.2在体育本科专业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都是在开设体育本科专业的基础上,为了完成更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师资和教学资源,建成本硕培养体系,开设了硕士研究生培养。两所高校每年都有10%左右优秀的体育本科生保送进入本校或外校硕士研究生行列,进行继续学习和深造,研究生的培养也推动了本校体育学科的发展。1.3留住优秀高水平运动员,充分发掘其运动潜力并加强其文化教育1986年,原国家教委(教育部)、原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在山东掖县联合召开了全国学校竞技体育工作的重要会议。会议提倡学校自办业余体校和高水平运动队,提倡“体教结合”,发展学校竞技体育运动[3]。文章所列举的五所高校都有自己的高水平运动队,如田径、篮球、排球、攀岩等项目。国内一名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年限一般将持续到26周岁左右,大学本科毕业一般为22周岁,如果这时运动员离开高校放弃运动生涯,既造成人才的流失,更是学校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运动潜力,高校将其保送读研继续深造。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对于今后就业择业都有很大帮助。清华大学的“百米飞人”———胡凯,曾在华中科技大学就读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跳远冠军苏雄锋,都是最好的例子。
2五所高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
表1显示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海洋大学外,其余三所高校都已申请到体育学一级学科,其中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一级学科下开办了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三个专业,华中科技大学开办了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两个专业。五所高校不管是以一级学科制定的培养方案还是以二级学科制定的培养方案,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并不矛盾。
2.1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对硕士研究生学业标准进行规定: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培养目标中,五所高校趋于一致: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适应社会需要,能够在体育及体育相关领域(或体育教育和训练领域或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进行教学、训练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一级学科培养方案突出“大体育”领域,二级学科培养方案中多突出各自专业领域。另外各高校在思想、学业、学术、外语和身心健康五大分目标上提出具体要求。
2.2修业年限《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五所高校本专业学制在2.5—3年之间,其中上海交通大学为2.5年,华中科技大学于2012年开始实行3年制(之前是2.5年),其余三所高校为3年。国外尤其是欧洲国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相对较短,英国、德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1年,国外科学人才的培养重点在博士阶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硕士生和博士生尚处于独立层次的教育,2—3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符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的需要[4],国内高校也在尝试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的改革,实施弹性修业年限将会是今后改革的一大方向。
2.3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课程分为学位要求课程和非学位要求课程,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包括校级公共必修课程(即思想教育课程和外语课程)和本学科专业要求课程,非学位课程为学科内选修课程和补修课程。虽然具有一级学科的高校开办多个专业,但对不同专业学生却设置近乎同样的课程,没有专业之分。五所高校专业要求课程所包含的科目内容大致相同,部分高校突出特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依托户外运动基础,课程设置向户外运动倾斜。各高校总学分要求在30-50学分之间,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学分占60%,研究环节约占30%,剩下10%为实践环节学分。
2.4科研要求在各高校的培养计划中都对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出要求,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的能力,根据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专业实践和科研实验。同时在研究环节对学位论文和开题报告提出严格具体要求,还规定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3五所高校体育学硕士招生与就业分析
3.1招生规模表2对五所高校近三年计划招生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进行统计,清华大学以一级学科招生,上海交通大学从2012年开始以一级学科招生,华中科技大学从2012年开始以二级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招生,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二级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招生。表2不难得出五所高校的招生规模都比较小,与师范类和体育类高校相比相差很多,其中保送生占实际招生人数的40%。综合性重点大学体育学虽然招生规模小,但都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考研录取分数线也均高于国家批次线。由于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文化科成绩、尤其是外语成绩普遍偏低,因此在研究生考试中很难通过,各高校在今后的招生中应平衡好保送和统考学生比例,支持鼓励校际推荐免试研究生,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生源。
3.2生源类别表3统计了各高校学生生源情况,图1对学生生源类别做一个百分比的统计,其中本科是体育专业和高水平运动员为108人,占总招收人数的86.4%,跨学科考生有14人约占11.2%,还有3人是社会在职人员约占2.4%。本科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对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而且能结合自己的运动经历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高水平运动员有良好的运动基础和经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跨学科的学生中,有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个别学生却出于无奈的选择,运动基础较差或没有,在本学科的学习中既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又要提高运动技能。社会在职人员多数是体育从业人员,他们重返高校进修,为了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一个提高。不同学科背景和不同经历的学生在一起,由于学生规模本来就小,每个个体都不能忽视,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3.3毕业生的就业与社会影响力依托母校的盛名,五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都很高,以武汉两所研究高校为例,其中华中科技大学的高水平运动员研究生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户外方向的研究生深受普通高校用人单位的青睐,近几年每年都有多名毕业生进入高校当体育老师。教师、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等都是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实现就业对于这些高校的毕业生来说压力较小。然而,除了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点开办时间相对较早外,其余三所高校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都比较晚,尽管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率高,但短时间内毕业生还没有在体育领域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综合性重点高校体育学科的建设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较高的知名度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4目前综合性重点高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二级学科专业界限模糊不清,甚至不同专业接受同样的教育,学科建设还不成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研究生规模小,师资力量欠缺,如果外聘教师将提高教育成本。
2)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授课教师、学生都有无奈。通过访谈得知,研究生规模太小,教学中缺少课堂氛围,师生积极性都不高;同时教师为了照顾层次不一、专业背景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难以很好平衡。
3)学生运动技能水平较低,就业压力增大。与体育院校和师范高校体育学院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传统不同,综合性重点高校没有成立运动专项导师组,缺少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这直接导致了部分运动技能水平低的学生在就业时难以满足社会对运动技能和科研双重要求的需要,从而选择非体育类的职业,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就业压力增大。
4)师资队伍建设缓慢,体育学科发展滞后。与学校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科在综合性重点高校开设时间晚,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参与科研的机会较少,难以与这些高校其他学科师资进行对比,导致体育学科发展滞后。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中,综合性重点高校体育学科整体水平得分低于几所体育院校与重点师范院校。近几年综合性重点高校也在重视师资建设,清华大学已经建成一支学术水平高的导师队伍,上海交通大学等也在培养引进优秀师资。
5结语
目前,综合性重点高校在体育学硕士培养中正成为一股重要力量,既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又为“体教结合”的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一条更好的成长成才之路。各高校从学校到师资到学生要共同努力,充分发挥综合性重点高校的知名度与多学科优势,使综合性重点高校的体育学科成为我国体育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1)学校领导应更加重视体育学科的发展,关心支持研究生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师资的引进与培养,鼓励优秀导师出国交流深造,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师资队伍,为研究生的培养建立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2)综合性重点高校在建设体育学科的进程中不要急于求快求全,要在现有师资和办学条件能够满足新增专业的要求下逐渐完善学科建设。
3)各体育系、部要加大校际间体育学科的学术交流,组织更多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知识讲座,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与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在选拔学生时要突出术科的重要地位,将术科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本学科研究生要在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和训练中提高主动性与自觉性,努力成为科研能力和运动素质兼备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孙会兵井玲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