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内涵和智性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快乐体育”理念是一种寓教于乐的理念。文章认为,教师在“快乐体育”理念指导下采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快乐体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以期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快乐体育;教学探索;理性思考
“快乐体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快乐。有专家指出:“体育教学一是要出汗,二是要笑。”“出汗”,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地发掘学生的体育学练潜质;“笑”,就是要求教师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保持愉悦、快乐的心情。快乐是学生进行体育学练的动力和源泉。
一、从“任务”走向“需求”,开掘“快乐体育”之源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以完成固定的教学任务为目标。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往往会将体育教学视为必须完成的“任务”,积极性不高。“快乐体育”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将体育学习视为一种“需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要为学生的需求服务。在“快乐体育”理念指导下,教师不能只完成教学任务,而应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在学练中体验到运动的魅力。比如,在教学“篮球原地运球”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去熟悉球,培养学生的“球感”,引导学生不断尝试左右运球、前后运球、花式运球、高运球、低运球、V字运球、前后拉球、胯下8字绕球等动作,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产生新鲜感和成就感。当学生在学习运球动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利用空余时间来尝试运球。同时,笔者还将与“篮球原地运球”相关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中,让学生在课后借助视频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篮球动作,将学生的体育学练活动日常化。如此,篮球学练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快乐是人在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情绪,是学生进行体育学练的动力和源泉。学生若将体育学练视为一种“需求”,便能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学练,达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从“照纲”走向“生活”,彰显“快乐体育”之本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紧扣课程大纲,较为呆板。“快乐体育”理念认为,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如此才能彰显“快乐体育”之本。同时,教师的体育教学计划应当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生成性空间,从而发掘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在“横箱分腿跳跃”的教学活动中,当笔者发现部分学生不会“跳山羊”时,就果断地调整教学计划,在前半堂课中让一部分学生先学练“跳山羊”和“原地分腿跳跃”,而让另一部分有基础的学生直接学练“横箱分腿跳跃”。这种分层次的学练方式符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可有效提升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学练的积极性。另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杜威曾经提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则认为:“生活即教育。”这两种观点都主张教育与生活要融为一体。“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教育”。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创设一种快乐的接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拓展到生活中,让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
三、从“接受”走向“创造”,凸显“快乐体育”之旨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大多数时候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快乐体育”理念认为,学生在体育学练中不应只机械地、单向地“接受”,而应灵动地、多向度地进行“创造”。比如,在“花样跳绳”教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自己会跳绳,还有学生表示自己会跳“双摇”。因此,学生学习该项课程的动力不足。为激发学生参与跳绳运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将“花样跳绳”课程的学练主动权充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在跳绳的过程中自主创编动作。这一具有创造性的提议,得到了全体学生的支持。随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编了各种各样的花样跳绳动作,并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就感和快乐。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创造性体育活动给予针对性指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依据学生的协调性和跳跃能力协助学生创编体育动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创造中获得快乐。
四、从“学习”走向“教育”,体现“快乐体育”之根
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应当从“学习者”转变为“教育者”,站在“教学者”的立场进行深度学习,即所谓的“转学成教”。当学生的立场转变为“教育者”之后,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学”的乐趣,也能感受到“教”的风采,从而提高参与体育学练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实行“小老师制”,引导学生“兵教兵”“兵带兵”。实行“小老师制”后,学生会竭尽全力地进行体育学练,争当“小老师”。在成为“小老师”之后,学生会积极地展示自我,并带领同学进行体育学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成为“小老师”,并从旁协助,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转学成教”的过程中收获快乐。比如,笔者在教学“肩肘倒立”这一部分内容时,发现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各方面比较协调,在学习“肩肘倒立”时比较轻松,但另一部分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则肢体比较僵硬,在学习“肩肘倒立”时比较困难。基于此,笔者让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做其他学生的“小老师”。这些“小老师”能在“肩肘倒立”的学练过程对其他同学进行指导、纠正和一对一的保护。这些“小老师”的一对一保护能提升其他同学在学练的过程中的安全感,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小老师”们能及时纠正同学动作中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小老师”们能够收获帮助他人的喜悦,受到指导的学生也能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情谊。实践证明,学生之间的共情能力更强,学生更能理解学生在体育学练中遇到的问题和难处,因而学生对学生的帮扶、指导,较之于教师对学生的帮扶、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快乐体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运用“转学成教”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转识成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小老师”,对引领得当、引领得法、引领效果好的“小老师”给予积极的评价。五、结语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体验到学成和创造的快乐,让教育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快乐体育”理念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祝海兰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