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穿青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穿青族溯源
1.1史志记载穿青族早期被称之为“土人”,或者“里民子”,后期才称之为穿青族。称之为“土人”,有“居土日久”和贵州土著民族之意。“里民子”在于他们的先民与早期“里人”(亦泛称“僚”)有关;后期称之为穿青族,是因为他们“衣尚青”的服色特色而得名。光绪《镇宁县志》把“穿青”作为该县的第四种民族载入史册,另《平远州续志•地理志》记载当中提到“穿青夷民”一词,当是作为官方对这一尚在形成中的人们的集团的称呼。此后的光绪《平选州续志》、民国《大定县志》、《镇宁县志》、《平坝县志》、清朝康熙年间的唱本《水西传》中也都出现了关于穿青的记载。在民族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穿青人保持了与周围民族都不同的习俗,例如节日、婚丧等,而其中流传最为悠久而牢固的是庆五显坛这一独特的傩文化事象。这些习俗加强了穿青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但穿青人的起源,却是贵州民族学界争论较大的问题,关于他们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土著说,即穿青人是发源于贵州的原生民族,与当时的彝族、苗族、仡佬族等八个民族统称为“九种蛮夷”。第二,分支说,即穿青人是汉民族的一支,源于明朝朱元璋征讨云南时随军从外省迁入的汉人。战争结束后,这些人留居当地,和当地的土著民族通婚,从而形成穿青人。至于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个准确,还有待相关的学者再进行考究。但假如穿青人真的是汉族与土著民族融合而成的,这就形成了一个与今天的民族融合恰好相反的情况。当时因为土著居民在人数、生产力、生产资料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因而当时占有少数的汉人便被同化。
1.2法规规定1981年12月9日贵州省公安厅、民族事务委员会(81)黔字63号文件规定了居民身份证填写要求:“对国家尚未正式认定为少数民族,解放后一直未填报为汉族的,其民族成份过去怎么填写,现在仍怎么填写。如穿青,应填写为穿青人”。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以118号文对贵州省革家人和穿青人居民身份证民族项目内容填写问题的批复指示:“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对你省革家人、穿青人按照‘凡已按照少数民族对待的仍按少数民族对待,填写民族成分时原来怎么填写仍怎么填写’的原则,在办理居民身份证时,采取一种过渡办法,可填写为‘革家人’、‘穿青人’。”
2.1日常生活中的体育元素长期以来,穿青族人世居农耕,以稻作文化为主。在生活中,穿青族人以糯米糍粑为主食,逢年过年皆打粑,或“供祖”、或待客、或送礼等,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打粑成为了当地极为流行的一种体育文化活动。打粑方法分手打和脚打,手打方法是“:在一块石头中间用利器打一个凹槽,然后用一个丁字木槌反复敲打,使得里面的糯米碎茸在一起,打得越久,劲道越好”。用脚打的方法是:仍然需要一个石头凹槽,然后做一个丁字木槌,木槌的柄比较长,用绳子吊在树或者房梁上,然后打粑的人就坐或者站在高凳子上利用杠杆的原理,用脚打;打糍粑开始了,主人高高地举起粑粑棒(打糍粑用的锤),一边狠狠地往槽里砸,一边念念有词:一打口嘴远家门,二打财源涌进门。三打日子如火旺,四打贵人来帮忙。五打空手出门去,六打抱财归家来。据了解,打糍粑也叫打口嘴粑,刚开始的六锤必须用尽全力,打掉来年的官非口舌和一切不顺心的事,这六锤象征着来年六六大顺。同时,打糍粑必须要在天未亮之前打,象征着辞旧迎新。最好要在“鸡不张口”之前打好,才是最好的今天,穿青人打糍粑过年依旧盛行着。现在,这个单纯的体力活,也逐渐成为一种旅游体验时尚,逐渐成为当地体育旅游的一个项目,外地游客自己体验这个打粑过程,在劳动中创造自己的作品,品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而且不少外地游客,到这里肯定是要自己体验一把打粑的,不管自己体验,还是家人一起参与,在愉悦的旅游中体验此种快乐,个中风味只有体验的人才可以知道。另外,据考证,它的传承价值也在不断扩展。例如现在重庆地区的打年糕、牛轧糖采用的大多数打粑方式就是从此得以传承的,这一种极富锻炼价值的生产、体育活动技能,已经和人们的休闲体育体验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传承和发展价值,为休闲体育的内容充实了新的内容,具有不小的贡献。
2.2婚俗礼仪中的体育元素穿青族人的结婚风俗从结亲到结婚后的回门,风俗颇多,民间通常有十八礼数之说。仅仅只看完整结婚仪式的话也需要四天才能完成。如姑表联亲、背鸡认亲、打亲闹亲、砍亲路和照亲路、草鞋、陪嫁、披露水衣和戴雨帽、讨奶母钱和送梳头油、井边回门等。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需要新郎、新娘有足够的耐心和体力来完成。“挑水试新娘”。由于穿青人世代以农谋生,因此新娘的劳动能力,操持家务的能力对一个家庭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古代男女双方结婚以前是没有一点了解的,如何尽快地了解新娘的劳动能力呢?勤劳的穿青祖先想出了挑水试新娘的办法:“试新娘在婚礼结束后第四天举行。在当天婆家送走娘家亲人后,婆家便找来一担木桶给新娘,由小姑把新娘带到井边,由新娘独自打水、挑水回家,不管有多远,中途不能歇息,最好是不换肩,还不能让桶里的水泼洒出来,婆家亲友站在路边观看,大家主要观看桶里的水是否泼洒,如果水没有洒,就说明媳妇是一个能干,能操持家务的好媳妇,也会是个好当家,得到全族人的认同和好评。”因此,在穿青人中间,男孩子自8岁开始就要跟父辈上山打柴,父辈就在此教会男孩子怎样才能更好地用镰刀砍开一条合适人们通过的道路。16岁以后男孩子必须要在族人的监督下,独自外出到指定的地点把柴打回来,经过这样的考核以后的男子才能在婚礼中担任砍亲路的重任。而对于女子来讲,自12岁开始用扁担,母亲会在孩子学用扁担以后教女儿怎么样独自挑着水换肩,以保证两个肩膀交换挑水。到16岁就开始正式独立挑水做家务,通过这些锻炼,到出嫁的时候,一般都会成长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好媳妇。而此民俗的存在,促进了穿青男女积极投身相关锻炼中,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屈的个性品质,从而为提高整个“穿亲人”身体素质打下基础,经过这样的锻炼,穿青族人不论男女,都有一个从小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是美德的品德塑造,他们不仅知道婚姻的不易,也知道劳动的艰辛。如此一来,他们的婚姻结合是牢固而美满的,他们的结合是坚固而和谐的,是婚俗和劳动及人类美好道德品质完美结合的优秀典范,也为中华文化宝库添砖加瓦,锦上添花了。
2.3祭祀仪式中的体育文化元素
2.3.1穿青族跳菩萨中的体育文化穿青族人以猴为图腾,供五显坛、请五显神,祭祀时间为每年农历9月26到28,祭祀方法是,请一帮称道士的穿青人(只限男性),头戴多种面具,假扮各路神仙和鬼怪,边歌边跳边舞,做一到三天的跳菩萨(傩戏),一共有15场包括“起坛、发功曹、交生、淌白、齐兵、合会、太郎殿、云霄殿、二郎殿、四府殿、五岳殿、灵浮殿、山魈殿、南游殿、水魈殿”,比如在这15场傩戏中“二郎殿”充满了对祖先的崇拜,用纸做一些男性生殖器的形状用来请神,伴随道士的特色舞蹈,唱一些淫秽的歌词,表达对祖先的崇拜,同时也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发达,因此穿青人的“跳菩萨”也被称为淫祀。明代以前祭祀都是采用庙祭(很多群众聚集在一座寺庙里集体祭祀),明代以后因多种原因,改为家祭(分别在各家祭祀),庙祭已不多见。但供五显坛、请五显神、跳菩萨在穿青人心里占据着神圣的地位,是维系他们精神的纽带。由于家祭的出现,每家的孩子学习跳菩萨也成了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当夏天晚饭以后,各家都会在院子里由长辈教孩子们练习“跳菩萨”,对于悟性特别好的孩子,长大了才有机会在特定的节日里,被大家推选出来组织庙祭。这对于培养穿青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3.2穿青族七月半中的体育文化穿青族人过七月半,祭祀祖先时间为七月十三,因为穿青人认为七月十三为阴曹地府的法定黄金假日。每年到这个时候,几乎所有能回家的穿青人都会赶着回家,祭祀祖先。六月下旬,穿青人就准备过七月半了。每逢赶集,都赶路准备香烛纸钱。每晚还要把种子放到露天,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祖先的意愿,以祈祷来年禾苗长得茂盛、谷物收获丰富,有足够的粮食和牲口的饲料。到七月初七,各家开始挂祖先牌位。挂祖先牌位的时候,全家所有人集体聚集到祖先牌位前,由一位长辈诵读祖先功绩,然后给祖先供上祭品,再由晚辈在祖先牌位面前作揖、鞠躬,戴上面具歌舞祈福,祈求祖先保佑,歌舞祈福一般会和学习跳菩萨一起传授给下一代(歌舞祈福是男女老少都必须参加的)。初十封包(封纸钱),用毛笔写上祖先名讳。到十三日早起点香,合家一起动手,准备一天的食物,晚饭以后将封好的包挂在驮马上,又准备一些祭品随马带上,主人以草谢马,表达对马匹一年来辛劳的感谢,然后由长者牵马绕房子一周,表示请所有包上有名讳的祖先一起聚集到早已经在院坝划好的圈周围,然后在圈内把包(纸钱)、祭品烧掉,由各祖先领取,长者说一些祈求祖先保佑的话,小孩则在燃烧的包堆前作揖,表达各自的意愿,妇女们则倾诉死者的恩德,哀痛生死离别。14日早上孩子们将灰烬扫起来,倒入小溪,把祭品带给远方因故未能到场接受晚辈香火的老人。
2.4游戏娱乐中的体育文化元素在穿青族人的日常生活中,不乏极具游戏娱乐特色的休闲体育活动。此类体育活动一般为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根据游戏娱乐体育的运动特征,概括起来,有秋千类、滚翻类、输赢类等体育游戏,其中以输赢类体育游戏娱乐活动最为丰富。其中秋千类主要以打磨磨秋和高秋为代表。打磨磨秋也叫打丁字秋,为双人秋千,可旋转和上下交替摆动。而高秋是在高架或树上挂绳,绑一横板,人踏板扶绳,进行荡秋千的娱乐游戏。滚翻类体育活动主要以滚坛子和翻羊马为代表。滚坛子是孩童放牛时的嬉戏。其形式是两人背对背坐下,双手抱紧膝盖,然后两人向左右不同的方向让过的同时,向后方翻滚。一个翻滚结束后,在不同的位置上保持最初的背对抱膝姿势,又再次进行翻滚。在此过程中,谁的手离开膝盖或者翻滚中碰到对方则为输。在游戏娱乐体育活动中,以输赢类体育娱乐活动最为丰富,主要有打抛、打岗、放茅草、撵母猪窝、打鸡儿棍、打架等。其中,打抛是穿青人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抛是一个圆球,制作过程简单。先用棕丝搓成细绳,像绕线团一样绕成拳头大小的球,再用麻绳在外包裹。这样缠绕出来的圆球,有弹性,可以拍打,谁拍的个数多谁赢。也可以像打篮球一样,分组进行,先抢到线球的一个队员,在手中拍打后迅速传到自己队员手中,来回往返,否则犯规。这样球体可以拍,也可以抛“,打抛”由此得名。此外尚有翻(划)豆腐干、打风车、跳四门、摔跤、抢鹅蛋、扯皮蜂、打麻辫等多种活动。
3结语
穿青族人的体育文化元素十分丰富,趣味性浓厚,对身体锻炼的部位也极具针对性。如滚坛子在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的同时,又可充分提高人体的协调性以及腹背的力量;打抛比赛像篮球运动方式一样,可以提高人体心肺功能及机体运动能力。穿青族人作为一个有着自己文明、图腾的少数民族,其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在社会现代化变迁进程中面临着生存空间消失的威胁。作为体育工作者,要不断对民族的体育文化加以抢救、发掘、考究,重新找回失传的民俗,还文明民族体育一个新的春天,这是体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穿青族人依然为着那份对民族体育文化的热爱和坚守,坚持着原滋原味的特色体育文化,其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无疑值得进一步挖掘、整理和传承。
作者:史占格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