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武术文化研究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1清代武举科考人才辈出
详考五邑地方县志,清代五邑地区考中武举人535人,武进士76人。其中,新会邑李惟扬(原籍阳春县)是康熙49年壬辰科武进士,殿试1甲第2名武榜眼;新会邑何逢春是同治2年癸亥恩科武进士,殿试1甲第3名武探花;另外,还有11名广东省乡试魁首武解元。
1.2近代五邑武术拳派分化
近代五邑地区是天地会洪门组织起事的重要地域。清政府内忧外患,朝廷禁武令松解。天地会反清失败后,洪门组织三合会再次分离演变成多个社团及会党,五邑地区民间拳社组织习练的洪门之洪拳也逐步演化出新会七堡李家拳、新会京梅蔡李佛拳、鹤山古劳咏春拳、江门沙富周家拳等武术拳派。另外,在江门市外海乡还秘密传承一支与太极拳同源异流的武当太虚拳。
2五邑侨乡武术文化的历史特征
2.1清代五邑地区尚武之风家族传承盛行
新会邑麻园村马氏父子2位武进士,马天保是嘉庆10年乙丑恩科武进士,钦点花翎侍卫,后历任湖南沅洲协副将、永州镇总兵、山西蒲州协领。马玉麟是马天保第3子,道光6年丙戌科武进士,钦点御前侍卫,历任福建、广东两地武官,后长期担任南澳边防总镇;新会邑城南薰里区姓一族3位武进士,区英彪是嘉庆16年辛未科武进士,钦点御前侍卫,后任直隶固关参将。区天佑是区英彪之子,同治4年己丑科武进士,钦授卫守备。区树勋是区天佑同族兄弟,同治13年甲戌科武进士,钦点花翎侍卫;新会邑外海乡陈姓一族28位武举人,9位武进士。
2.2近代五邑武术名家注重武德,崇尚仁义忠勇礼
五邑武坛素有“蔡李佛礼让在先,周家拳仁义远传”的说法,五邑武术名家注重武德,崇尚仁义忠勇礼。新会京梅蔡李佛拳洪圣始祖馆对联“蔡李佛门源自始,少林嫡派是真传”,充分显示出陈享创拳而不自封,尊师重道明礼恭让德性为先。1839年,陈享携众徒参加两广总督林则徐海防水军,训练义勇水师抗击英军入侵虎门要塞。陈享的民族主义忠勇气节在反帝反封运动中得到充分展现。新会沙富周家拳馆命名为“中外仁义堂总馆”,周龙五虎纪念碑两侧漆金对联“洪蔡正宗当高武德传环宇,仁义精神国粹雄风振南中”,周龙创拳仁义为先,正本清源而不孤傲自持,其仁义思想远传海内外;鹤山古劳“咏春拳王”梁赞,成名于佛山,再造偏身技法于鹤山,一生行医救命仁心仁术,免费传拳舍财取义。新会外海伍德文悉心钻研太虚拳拳理技法,主张“教拳先学礼,无礼不传拳”,打破族内秘传陈规将太虚拳发扬光大。
2.3现代五邑武术拳派林立,独具侨乡文化特色
五邑武术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说。五邑武术文化在海外大受欢迎,习武群体多而广,已经成为中国武术海外成功传播的典型范例,是独具特色的侨乡武术文化。五邑地区是中国著名侨乡,据2006年江门市外事侨务局统计的信息,祖籍五邑地区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万,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107个国家和地区。五邑地区向海外移民历史悠久,近代因经济、战事、政治等原因去海外教拳传艺的五邑拳师数量众多。五邑地区蔡李佛拳陈享、咏春拳冯朝振、太虚拳伍德文、周家拳五虎兄弟等都有海外传拳的经历。
3五邑地方拳种的形成与技法风格
3.1新会七堡李家拳
李家拳始于清朝乾隆年间,由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七堡乡李友山所创,与洪拳、刘拳、蔡拳、莫拳并称广东五大名拳。据李家拳手抄本记载,李友山在少林五形拳基础上改进而成李家拳。另说是在广州光孝寺随至善禅师习武,化五形为一形开创李家拳。李家拳源自少林五形拳,有少林拳术遗风。技法风格为:拳术以长桥大马、偏身偏步为主,朴实刚劲,多用睁法,以功力见长,不以小取胜。手法多变,长、短桥并用;步法灵活,擅用腿法,稍多跳跃;身法以肘击为主,沉实稳重,出手准确。其身法歌诀有:“缩头贴肩两手便,疾手撮为进步行,团胸虎背二字马,吞肩缩膊即出睁。”
3.2新会京梅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始于清朝道光年间,由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陈享所创。陈享(1806-1875年),字典英,号达亭。7岁跟随同村族叔陈远护学习佛门拳术,17岁拜李友山为师习练李家拳,22岁上惠州罗浮山白鹤观拜蔡福为师学习蔡拳兼跌打医术10余年。陈享悉心研究各家拳术,集合蔡、李、佛三家拳术之长,创编出新的功法体系蔡李佛拳。蔡李佛拳融合了佛家掌法、蔡家拳短手与腿技以及李家拳的长手打法和偏身偏马步稳架大的技法而自成一派。技法风格为:行拳时,身法端正,腰活肩松,动作舒展,活动大方。吸气蓄劲,呼气发力,劲力充沛,发声吐气助威助势;手法全面,左右开弓,长、中、短桥灵活运用,连环击打;步法稳健,快速多变,闪转进退腾跃自如;腿法则凌厉速疾,擅长踢、钉、踹、挂。
3.3鹤山古劳咏春拳
咏春拳肇始于五枚师太,形成于严咏春,衍演于梁赞。梁赞(1826-1901年),又名梁德荣,鹤山市古劳乡东便村人。少年时随父在佛山筷子街赞生堂经营跌打医馆,酷爱武术,广拜武术名家。18岁时,跟从梁二娣习练咏春拳及少林六点半棍,再随黄华宝系统学习咏春拳。咏春拳自严咏春传艺丈夫梁博俦,后传族姪梁兰桂,再传红船武师黄华宝、船工梁二娣等。梁赞得遇梁、黄二师倾囊相授,深悟咏春拳及少林六点半棍的奥妙真藏。梁赞在佛山习武传艺,钻研整理咏春武学,暮年归隐鹤山县古劳乡东便村,在坊间教拳乡邻,又创咏春拳偏身技法。咏春拳自梁赞之后,有佛山正身与鹤山偏身两种技法之说,而实则拳理相通,各有侧重。技法风格为:以摊、膀、伏为基本手法,以二字钳阳马为步法标志,以木人桩和双人黐手为练功手段,立足实战,招式多变,短桥窄马,连消带打,擅发寸劲。对抗时,抢占中线,来留去送,甩手直冲,朝面追形,不消过笼,拳法重快,爆发劲整。
3.4江门沙富周家拳
周家拳始于清末民初,由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沙富乡观莲里周龙所创,后传于胞弟周协、周彪、周海、周田,再广传于世。周龙(1891-1919年),字泽树,又名周名林。幼年跟从新会武师邹耕和叔父周雄习练洪拳及八卦棍法,后拜师肇庆蔡九公学习蔡家拳。1910年,周龙下南洋谋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除暴伤人避难于槟城极乐寺,缘结寺中云游徙居的北少林弘一大师,学得北派少林功夫。周龙在寺中参禅练功3年,将北派少林拳功夫融汇洪拳与蔡拳技法,创出“洪头蔡尾”为特征的周家拳。周家拳是以少林拳法为基本,取洪拳之刚猛雄健、蔡拳之步法多变而自成体系。技法风格为:拳术注重手法,出拳刚劲沉雄,势大力沉;步法多变,闪展腾跃,转折灵活;对敌应战时,手法精严,步法灵活,身法柔韧,以快打慢,以刚克弱。
3.5江门外海太虚拳
太虚拳属武当内家拳种,溯其源由武当张三峰所创,由江门市外海区伍德文发扬光大。太虚拳自创拳历经宋、元、明传入清代皇宫,咸丰年间,外海伍荣羽因机缘巧遇从咸丰帝之皇叔处习得此拳。此拳四代秘传于伍氏家族,伍荣羽之后传伍文兆,再传伍学卫而至伍德文。伍德文(1884-1974年),别字柏,号雪波。自幼跟随其父伍学让习练太虚拳,并伴以练习八卦手法。16岁时,随其伯父伍学卫习练六十四卦拳式,遂学有大成。民国时期,伍德文打破族内秘传陈规,把太虚拳广传于世。太虚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是根据河图洛书数理构造此拳。太虚拳又称“六合六铮逼打花拳”,内藏八卦掌法、暗含形意拳技。技法风格为:以扒、穿、押、反、抗、偾、割、浑为八卦手法,以座山马、邦口马、三角马为步法标志,六肘技法短打封逼、翻崩肘靠,一路慢拳练气养劲、修身养性,二路快拳化劲逼打、威猛强悍。
4近代五邑侨乡武术文化的传播
4.1侨乡武术文化的国内传播
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侨乡武术文化国内传播发展迅速。李家拳成名最早,以师徒传承为主。1814年,弟子伊基合到吴川县塘溪墟设馆收徒。1843年,弟子林绍乾在高州、廉江、合浦先后开馆传拳。1840年前后,弟子陈享在新会开创蔡李佛拳。随着蔡李佛拳的强势发展,李家拳逐渐淡出五邑武坛;陈享创拳初期得到反清组织天地会的支持,蔡李佛拳国内传播既快又广。1854年,蔡李佛拳馆达到44间,之后,陈享避难海外。1868年,陈享返归新会京梅始祖馆,指派陈官伯、龙子才、张炎等积极拓展武馆业务,为以后蔡李佛拳的发展奠定深厚基础;民国时期,周家五虎曾先后任广州福军武术教官,周家拳在两广地区迅速传播,爆发性扩张。1917年,周龙在广州开设第1间武馆周仁义堂,周家五兄弟随后拓展分馆达82间,响誉岭南武坛10多年;咏春拳受反清重要首领李文茂牵连保持低调传播,也因为练武过程必需经过师傅黐手点拨才能悟其奥秘,成就拳才比较困难。梁赞佛山亲传弟子有嫡子梁壁、梁知,徒弟陈华顺、陈桂、梁奇等。鹤山亲传弟子有王华三、梁大妹、易英、梁志杨、梁广光、梁照、梁婵、梁显、梁英等,两地传承弟子较少、传播速度较慢;民国时期,太虚拳第4代传承人伍德文打破族内传承秘规,传播仅限于外海陈族子弟。新中国成立后,侨乡武术文化国内传播经历近30年的停滞后,逐渐回暖而快速发展。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蔡李佛拳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偏身咏春拳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太虚拳与周家拳先后成为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五邑武术文化逐渐受到热捧而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种武术比赛活动促进南北武术文化交流,许多拳种在五邑地区落户生根,除南派洪、刘、蔡、李、莫与客家拳派,还有北派少林拳术、各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披挂拳以及国家竞赛武术套路等。五邑武坛呈现出本地拳种传承有序,外来拳种连片带动,海外武艺跆拳道、拳击、柔道等适当发展的繁荣景象。
4.2侨乡武术文化的海外传播
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蔡李佛拳创始人陈享、洪拳大佬司徒美堂是侨乡武术文化海外传播的领路人。1856年,陈享受反清天地会牵连逃往香港,以授武行医为业辗转于东南亚哈蒙、明古、吧城等地。1864年前后,陈享应美国旧金山陈氏联宗会邀请,前往美洲传播蔡李佛拳。1867年,陈享花甲之年受聘香港广东会馆武术教头。陈享海外传拳13年,蔡李佛拳在香港、东南亚、美国等地逐渐传播开来。继陈享之后,咸丰年间,蔡李佛拳后辈张炎、陈盛、阮骇、雷灿等先后在香港设馆。抗日战争时期,钱维、刘彬分别在香港与美国三藩市创立蔡李佛拳武馆。20世纪40年代,汤锡、崔章、江安、龙子祥、陈伦、刘锦东、周庆、马恩、李秋等鸿胜馆弟子到香港教拳。开平司徒美堂幼年跟随洪拳师傅习武练拳,14岁到美国谋生,后加入洪门致公党。1894年,司徒美堂集聚一批少年气盛、敢作敢为的武术壮士成立“安良工商会”,成为当时美国一个颇具影响的习武华侨组织。新中国成立后,五邑侨乡武术文化海外传播迅速发展。1965年,关文经在新加坡创办蔡李佛鸿胜馆。1976年,陈锦辉在委内瑞拉创办蔡李佛鸿胜馆。1978年,关才在马来西亚设蔡李佛拳馆。据广东省武术协会统计,海外已经有50多个国家与地区设立蔡李佛拳功夫会,习练者达300多万人;梁赞咏春拳佛山第3代弟子叶问1949年赴香港定居,随后设馆收徒传播咏春拳,嫡子叶准、叶正及传人李民、梁相、骆耀、卢文锦、叶步青、徐尚田、李小龙、梁挺等为早期弟子。1973年,叶问弟子梁挺创办“国际詠春拳总会”,此会已在60多个国家设立机构,分会达4000多个,门徒多达百万。梁赞咏春拳鹤山第3代弟子冯朝振在20世纪50年代到香港传授咏春拳,在香港教拳33年,把古劳偏身咏春拳传至香港、澳门后至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1950年,周家拳受广州李福林牵连,周彪、周田协众徒李牛、李桂仔、林卓垣、吕柱石、陈万祥等先后至香港,分别在港九各地发扬国术,后逐将周家拳传至新加坡、德国、波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越南、加拿大等地;20世纪初期,太虚拳伍德文在香港、澳门传授拳艺。1973年,弟子叶建成定居香港成立香港太虚门。另有伍大图、陈国仔、莫业真等先后在海外传授拳艺,太虚拳逐渐传至香港、澳门、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地。
4.3侨乡武术文化的海外回传
80年代后,国家体委开始着力挖掘整理传统武术文化,政府积极推动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早期在海外开馆教拳的五邑武术人才纷纷归乡回传拳艺。蔡李佛拳传人黄德辉、黄宇文,咏春拳梁挺、冯朝振,周家拳林振钦、李海球、周树生,太虚拳伍大图、陈国仔等大批武术名师认祖归宗回传拳艺。回传武术弥补了地方拳种传承过程中的缺失和遗憾,促进了武术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受海外文化浸熏的回传武术拓展了侨乡武术文化的广度与深度,既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一脉相承,又是海内外、南北方的多方融汇,既博采众长又独具侨乡风格,逐渐成为侨乡武术文化的特色风景。
作者:索奇山胡小军单位:五邑大学体育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