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河洛文化研究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河洛文化研究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河洛文化研究论文

一、河洛文化研究概述

1.中华文化的源头在河图洛书。理由是:作为群经之祖的《周易》,既是儒家十三经之首,亦是道家三玄之首。这一群经之首开篇于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源于八卦,而八卦生成于河图洛书。《周易》之中,圣人作八卦而则“图书”,这一“则”字,说明“图书”时间上具有领先性,意义上具有根本性。所以说“图书”是中华文化之源。除在中原地区的文化遗存中寻求证明外,受蚩尤制历与纳西族保存中原古乐的启示,刘先生将研究询证的范围扩大到中原以外的区域。在与汉族同样崇拜伏羲的彝族文化中,获得了重要发现。“河图洛书”的图形不仅被彝族同胞完整地保存,而且他们先祖对“河图洛书”的解释也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彝族文化认为“洛书”在先而“河图”在后。“洛书”表达的是一年分十个月的十月太阳历,“河图”表达的是一年分十二个月的阴阳合历。无论十月太阳历还是十二月阴阳合历,其来源均是对日月星辰的观测与记录。将天文观测的结果以数字形式量化,即为历法。天文历法出现于文字之前,所以用抽象符号表示。“洛书”,彝族同胞认为是上古先贤传下来的,由奇偶之数组成,具体图形为:上九下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央。一三九七,四个奇数分居四方;二四六八,四个偶数分居四隅,以此图形表达了十月太阳历的基本结构。即一个奇数代表一季(行)72天,一个偶数代表18天,四个偶数和亦为72天,居四方与居四隅的奇偶之数代表了五季,每季72天,共360天,分为十个月,一月36天。此外一年中还有5、6天,作为每年大小两个年节的时间单列,不再计入月。冬至为大年,夏至为小年。大年3天,小年2天,闰年大小年均为3天[1]98。不仅彝族,苗族古历也与此相似。阴阳五行学说,也在此中出现。十月太阳历中,一年分寒暑,寒为阴,暑为阳。阳主生长,阴主收藏;十个月中,奇数月为阳,偶数月为阴;一日之中昼为阳,夜为阴。

2.五季即五行,依次用木火土金水表示,五行相生相克之哲理由此而生。五行生克,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图谱也由此构建。进而,天干地支也由此衍生,在十月太阳历中,十个月月序,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达;每月36天,分为上中下三旬,每旬12天,12天的顺序依次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来表达,这就是天干地支。“河图”在彝族文化称“付拖”,汉语译为“阴阳联姻”,虽与“洛书”均为彝族同胞的历法表达,但“河图”表达的却是阴阳合历,即考虑月相周期,兼顾太阳周年运行而制定的历法。年依据太阳而定,月依据月亮而定。一年分四季12个月,一季90天;月有大小,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月2个节气,每5年2个闰月,每年平均365.25天。“河图”虽同样由奇偶之数组成,但与“洛书”的奇偶之数的分别出现不同,其奇偶数是联合出现的,具体图形为: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央。以三八论春季、以二七论夏季、以四九论秋季、以一六论冬季,共四季360天[1]97-98,再加上两个过年日和闰月,平均一年仍为365.25天。在十二月阴阳合历中,“干支”功能发生了改变,十“天干”用于记日,十二“地支”用于记月。圣人“则”“河图洛书”,在很大程度上“则”的是历法。这,应该也是诸子推崇“图书”的理由。“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天文到人文,总根在“图书”。

二、河洛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图书”对于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在天文历法、阴阳五行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就其重要的七方面分而述之。其一,“图书”与时空:无论是十月太阳历还是十二月阴阳合历,使时空有了法度,可以度量,可以依据。《后汉书·律历下》:“在天成度,在历成日。”太阳在天运行,以度计算;历中记载,以日计算。日行一度,历中一天,日周天365至366度,历中365至366天。日为时间单位,度为空间单位,时间空间在此构成一体。日周天一次,大地经历春生秋杀、生死枯荣,正是大地万物生长凋零的一个完整过程。时空万物,于历中构成了动态不已、循环往复的一体关系。可以说,“图书”奠定了永恒的时空观。其二,“图书”与“十二律”:十二律对应于十二月,是阴阳合历的伴生物。《周髀算经》说:“冬至夏至,观律之数,听钟之音。”由历法而至音律,由天地运行的变化规律抽象出十二音律,《礼记》有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同和,就和在太阳与地球的不同对应关系上。十二律,经明朝朱载堉整理后形成十二平均律并传入西方,成为今天世界通行的标准音律。其三,“图书”与阴阳:前文对于十月太阳历与阴阳关系已论及,不再重复。无独有偶,与彝族十二月阴阳合历相似的苗族古历中有两个重要节日阳旦与阴旦,就是冬至与夏至。旦为初生之意,冬至被称为阳旦,夏至被称为阴旦。冬至时,太阳直射于南回归线;夏至时,太阳直射于北回归线。阳旦阴旦实际是阴极阳极,冬至为阴极,夏至为阳极;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冬至阳气初生,夏至阴气初生;阴阳二气反复转换,无限循环。所以,“图书”确定了阴阳两极,发现了阴阳转换规律。其四,“图书”与“以天文论人文”的思路:“天地之大德曰生,人之大德曰制器”。以天文论人文,就是要论出制器的智慧。天生万物,人制器具,这是源头文化所开创的基本道理。制器就是发明创造,制器的智慧和准则,都来源于天道天文和大自然的启示。无论君子与圣人,都应该以天理天则为坐标为人为事,即应“崇效天”。原因是“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道大公,人亦应无私,这是圣人之理。天行刚健,人行自强不息,这是君子之理。以天文论人文,还论出了“化天下”与“卫天下”的哲理,即以文化化天下,以利器卫天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图书”确定了以天文论人文的基本思路。

2.图书与诸学科:李约瑟院士在其著作《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第六章《中国科学之基本观念》开篇处,清晰地点出了中国古代科学的三大基本观念即五行、阴阳、卦图。文中说:“本章我们将论及中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中心问题。这就是早期中国本国自然主义者所拟成的基本观念或理论。在这一方面,需要提出讨论的主要课题共有三项:其一,是‘五行’的理论;其二,是宇宙间的阴阳理论;其三,是古人竭尽心力而完成的《易经》符号结构的科学(甚或是原始科学的)用途。而把把卦图寄给德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莱布尼茨的法国传教士白晋,曾对阴阳八卦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它以阴阳简明自然的方法表示了所有科学原理。”事实上,中华先贤没有实验室,没有仪器设备,却曾拥有甚至超越西方的各类学科理论,原因就在于其拥有独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而这一切,大多源于“图书”所蕴涵的阴阳五行之论。所以可说“图书”奠定了中华文化与各类学科的理论基础。其六,“图书”与天人合一。天地人三者之间,是“分而为三,合而为一”的关系。“图书”所表达的历法的基础是对于日月运行等天文现象观测,目的是为了采集瓜果,捕鱼狩猎,插秧下种等农事所需。“天如何,人如何”,人时必须合于天时,人序必须合于自然之序;同样,人德必须合于天德,人理必须合于天理;推而演之:人位于天地之间,上不能伤天,下不能害地,天人方能和谐合一。这种天人合一的系统论,曾经创造了利用自然而不伤害自然的中华文明,也为中华大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哲理支持。“图书”奠定了天人合一的系统论。其七,“图书”与成语、格言:立竿测影,影长为益,影短为损;长极而损,短极而益等成语,毫无疑问绝大部分与天文历法相关,包括满招损,谦受益;物极则反;原始反终,终者有始;否极泰来;穷则反,终则始等,也是或产生于竿下的日影变化,或源于北斗星斗柄的旋转。《周髀算经》中的:“冬至夏至,为损益之始。”……均与“图书”有着丝丝缕缕的关联。“图书”创造除了一批永不褪色的成语与格言。

三、结语

河洛文化作为古人在实践中来探索宇宙本源和规律而总结出来的结晶,它是包含了天文历法,阴阳五行,数学观念等的综合系统,在天人合一的文化理论及实践中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河洛文化对于中华文化具有源头意义,对我们今天认识、学习中华文化也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作者:孙立盎孙见喜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河洛史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