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战略下的校园文化构建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社会主义文化战略背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有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大学校园里集聚了最年轻最优秀的人才,他们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开拓新文化纪元的任务。海纳百川式的文化理念,百家齐鸣式的和谐文化背景,让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效加强了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国家和社会给予了高校很多的扶植,高校拥有各种文化设置和文化媒介,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参与各种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艺术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青年一代熟悉传统文化了了解传统文化内涵了,我们的国民素质就会得到提升,社会主义文化氛围的建设就会得到良心开展。
2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
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包含了很多方面,但是核心和灵魂还是在于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一般是学校代代传承下来的,是一种传统,但是又不拘泥于传统,是一种审时度势把握宏观教育方向基础上的思考,它可以起到凝聚教师力量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成为大家一致的目标和追求,可以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全校师生,逐渐积淀为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务必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人性化,要张扬关爱、尊重的理念,要为学生尽可能地营造愉悦的精神和物质环境。以人为本,就是以师生员工的发展为本,以学校的发展为本;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学生;就是要做到师生员工的利益无小事,并且让学校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员。我们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唯利是图的经济思想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许多大学也开始跟着市场走,过分地强调了对现实的适应,出现了大学精神式微和学术道德滑坡的现象。这就迫切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只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理想兼备的人,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是实现人的精神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有关科学知识和信息,也是一个人文的、价值的选择过程。校园文化建设更应注重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架设桥梁,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师生的全面发展。
3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分析
(1)首先要找准校园文化的战略定位。正如前文所讲,当前大学文化存在精神文化的式微。要想做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首先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的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学校的发展规划、学生管理和教育管理工作都应该围绕大学文化建设工作开展。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大学文化的认识和研究,这种研究探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学校要想有凝聚力,要想使得师生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要有大学文化的牵引,学生要想身心健康发展,也必须要有大学文化的指引。
(2)大力开发校园文化的潜在资源。校园文化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种教育方式,与课堂教育是不同的,课堂教育是直接的面对面的,校园文化的教育是潜在的间接的,不是灌输式的,就像润物的春雨,绵长不断的,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也是悠长的。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帮助人们提高艺术修养,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健康有序地成长。我们要认清校园文化这种潜在的教育功能,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挖掘校园文化的潜在资源,努力设计出新的文化形象,致力于获得教育资源的最大价值,比如评选感动校园的十佳青年,我最喜爱的授课教师,集中展示他们的事迹,对学校最先进的教学成果加以展示等等,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潜在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榜样的形象,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暗示,最终使得学校的文化得以积淀和升华。
(3)重视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联姻。校园是一个多种文化的融合地,历来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就是同步互动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集,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升华。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校园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却又始终代表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引领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和提高。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校园文化的保守和开放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学生有很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文化,教师要从中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吸收社会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有选择地吸取社会文化,提高对社会不健康文化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组织开展形式各异的校园文化活动。几乎每个走出大学校门走向社会多年后都会怀念学校那方土地,回忆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走向社会的人们,压力巨大,生活休闲娱乐的活动都很有限,大学校园是最适合开展文体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的场所。作为教师,我们要多为学生营造活动的机会。比如,常见的合唱、辩论、书法摄影、话剧表演、跳绳、游泳等等,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为他们一生留下宝贝的回忆,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时地推出一些科技节、大学生艺术节、校园歌手选秀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素养,为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曾琳娜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