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生态文明教育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源消耗过度、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率过低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出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全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青年学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
(二)提高幼专生生态文明素养的迫切需要幼专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肩负着幼儿启蒙教育的重任,他们的言行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幼专生生态文明素养状况不容乐观。许多学生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对公共场所长流水、长明灯现象视而不见,乱丢垃圾、攀比消费时有发生;有的学生虽掌握一些生态文明知识,但知行不一,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因此,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提升幼专生生态文明素养的迫切需要。
(三)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这些内容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素材。地理教师应发挥地理学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学科优势,在教学中积极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二、幼师地理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幼师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素材。如自然地理部分大气、水资源、海洋资源等本身就是生态知识的重要内容;宇宙环境保护、全球气候变暖、海洋环境保护等内容蕴含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人文地理部分工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城市化问题、人口问题、旅游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等章节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念。
(二)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教师可通过主题鲜明的图片、寓意深刻的漫画、真实直观的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适时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如在讲《陆地水资源》时,我先展示2012年1月广西龙江河突发严重镉污染事件的严重影响,然后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严重的水污染事件?水污染会引发哪些危害?经济发展是不是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协调发展,理解了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态文明观念。其次,积极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地理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幼师地理教材中关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内容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如讲《气候》一节中“全球气候变化”时,我请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对人类的影响、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合作探究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合作,相互促进,从而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文明理念。
(三)重视乡土地理教学,提高生态文明素养乡土地理知识是学生熟悉的、能具体感知的,学生对乡土地理往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把生态文明教育与乡土地理教学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一节时,我结合河北省严重的雾霾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导致石家庄空气质量全国倒数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人为因素?为治理雾霾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能力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能力。地理教师应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能力。可以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等特殊纪念日,在校园里举办专家讲座、演讲、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环保社团,参加绿色志愿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资源浪费现象调查、河北省生态问题现状调查活动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感受到生态保护的意义并审视自己的行为,逐步提高生态文明行为能力。
作者:李改欣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